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如果说《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永恒的召唤》是一部宏大的交响曲,那么《‘三西’扶贫记》就是一幅厚重的风俗画。"——有读者这样比较李从军同志领衔采写的三篇通讯。  相似文献   

2.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  相似文献   

3.
《当代传播》2011,(5):4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保全研究员编著的《获奖评论赏析——兼谈评论的写作技巧》、《获奖通讯赏析——兼论通讯的写作技巧》两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获奖评论赏析——兼谈评论的写作技巧》收入了1980-1987年"全国好新闻奖"评论作品及"赏析"文章共16篇;收入了1-19  相似文献   

4.
《金华小伙杜剑平成为北京残奥会最亮明星》是发在2008年9月19日《金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在全国各大媒体中率先报道了金华小伙杜剑平是中国运动员中获得残奥会金牌数和奖牌数第一这一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一种,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常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等。通讯是新闻体裁中对形象性要求很高的一种文体,记者们常常为一篇通讯感染力不强感到发愁,希望能写出布局巧妙、骨肉丰满的好通讯。  相似文献   

6.
《赤子报国情未已》是报道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的长篇通讯。这篇通讯2000年6月27日首先在《商丘日报》发表,新华社又在7月1日那天向全国播发,紧接着,《光明日报》、《文摘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报》、《中国化工报》又在重要位置予以刊载。它不但在全国产生了新闻轰动效应,而且又荣获新华社中国第12届时事报道新闻类一等奖(位列第一名)、河南新闻奖特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这篇通讯能获得这三个有分量的奖项,说明它既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又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回想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之处主…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写通讯不论是用直抒情怀、精辟议论、热情召唤来作结尾,还是用白描勾画、感情烘托、强烈对比来结束全文,都要给读者留下某种希望、某种远景,以激起他们的情感,启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第17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二等奖通讯《上边"极端重要"下面"鸟枪充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山西分会场小记》,是一条特色鲜明的通讯。一、小角度,大主题这篇通讯的成功之处首先来自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全局意识。2005-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连续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谈到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山西是安全  相似文献   

9.
通讯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事件或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一篇好的通讯能够反映时代的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理性的深层次上的思索。一篇好的通讯能够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化手段去表现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因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由于通讯的写作比其它新闻体裁更为复杂,所以,通讯写作的思维形式也应别具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传媒书架     
书名:《获奖通讯赏析——兼论通讯的写作技巧》作者:刘保全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7月内容简介:该书收入第1~19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及"赏析"文章共102篇,按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综合"赏析"共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新闻知识》2004,(5):51-53
2003年6月18日和19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先后在一版显位置推出了长篇通讯——《白鹿原上的好法官李增亮》。这篇长达万余字的通讯是笔与报社其他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章发表后在省内外、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通讯中的主人公一一蓝田县人民法院鹿原法庭审判员李增亮不计个人得  相似文献   

12.
在第21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新华社2010年9月9日播发的《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一稿,荣获通讯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历史眼光、传神笔法、全球视野,透彻分析抗击自然灾害带给人们启迪的新闻精品.有人评价这篇通讯"填补了国内诸多媒体对自然灾害深入思考报道的空白,是一篇全面展现、阐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稿件播发后,包括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在内的80多家报刊在重要版面突出刊发,广播电台大量播报,起到了正面引导舆论的良好效果.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篇充满爱国主义情怀、民族忧患意识、深刻觉悟的经典之作,时间将凸显这一作品超越时空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50年新闻作品浩如烟海,50年通讯佳作成千上万。由穆青、李庄任顾问,冯健、李峰任主编,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上下两册),从万千佳作中优中选优汇集名篇辑录成册,展现了全国新闻从业人员50年来孜孜取得的丰硕成果。捧读这一套被称作“重大事件集成,通讯名篇荟萃”的选集,眼前呈现出一幅新中国50年光辉绚烂的历史画卷,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飒爽英姿蕴含着催人向上的精神营养,在几个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题材重大,内容丰富,表现民族精神,记录时代变迁。展示广阔的时代、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4.
赵国珍,1958年12月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1982年大学毕业,先后在天祝县委宣传部、原武威地委对台办、秘书处供职,从事兼专职新闻工作20余年。共发表报告文学、通讯、消息、散文、杂文千余篇,其中50余篇通讯、消息获全国、省、市好新闻奖。长篇通讯《两代愚公,写在八步沙的诗行》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1998年被评为甘肃省十名“最佳优秀青年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高票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作品《中国大豆还有“戏”》,是一篇意外之作,同时又是意料之中的。 此篇通讯可以说是拣来的新闻。经济日报农村部记者向清凯受朋友之邀,参加一个有关期货的研讨会。作者在农口跑了3年,想涉足农业以外的东西,了解一下期货是怎么回事。向清凯事先并不知道研讨会要讨论的具体内容,当时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触类旁通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重视譬喻吧!热爱譬喻吧!精心构思譬喻吧!让我们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宝库,以至于从群众的谚语、科学家的格言、新闻记者的精彩通讯中注意学习不同凡响的譬喻吧,更好地培植语言艺术中这丛色彩缤纷的鲜花吧!"秦牧多年前发出的召唤今天又有了新的响应和实践者.吴庚振、要清华所著<喻巧而理至--比喻在新闻评论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一书,论题新颖,分析透辟,是一部功力深厚,颇有创见的跨学科的学术著作.该书对丰富新闻学科的学术底蕴、指导新闻评论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8月,中宣部等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时间,全国各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发回了一篇篇新鲜、生动、感人肺腑的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走、转、改"的重要性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用新闻的行话说,就是通天接地。通天就是宣传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让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8.
有幸参加2008年度江苏报纸优秀作品(俗称"好新闻")评选,翻阅了众多参评作品和评选揭晓的获奖作品,一个个令人注目、撼人心魄的版面,一篇篇激奋人心、催人泪下的消息通讯,一组组感人至深、令人动容的镜头,给人以信心和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崇高和坚强。与此同时,我们也感悟到了新闻工作的崇  相似文献   

19.
一张定格惊险瞬间的新闻图片,要靠摄影记的敏感和迅捷即时捕捉:一篇记述惊险场景的新闻通讯,则要靠字记的敏感和迅捷成功追踪。军报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惊心动魄35分钟》,就是作以摄影记和字记的双重功力写出的一篇通讯力作。  相似文献   

20.
正通讯标题是通讯文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通讯作品的"眼睛"和"首要"部分。一篇优秀的通讯作品,必须有一个恰如其分引人瞩目的好标题。通讯的标题制作,应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研究者关注的着眼点之一。笔者长期关注通讯标题的制作问题,发现通讯常用的标题制作方法有典型定位法、直书其事法、中心线索法、引用法、疑问法、语意双关法、否定强调法、感叹呼告法、比喻法、对偶法十种。本文以新华社、《人民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