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提出过“两个舆论场”的观点: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党报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好;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差。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相吻合,那么,党报不但无法引导舆论,甚至会丧失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换而言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是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报道要"接地气",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新闻媒体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常运用平民化语言,善于利用新媒体。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新闻报道才能踏踏实实,深入人心,真真正正地做到"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工作要坚持人民性,即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公众对反腐败问题高度关注,在人民网连续13年推出的全国两会热点调查中,"反腐倡廉"话题的关注度始终高居前列,今年更由2013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在340万人的投票中,得票超45万,是名副其实的社会热点。但是,应该承认,长期以来反腐败领域也存在两个"舆论场",一方面,"主流舆论场"大力宣传反腐败"成效显著","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等等。但同时,"民间舆论场"却不时曝出表哥、房嫂、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两个舆论场"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它与舆论初始含义相去甚远。"两个舆论场"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官方舆论引导效力下降、民间意见场域勃兴的趋势,其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改革步入"深水区"以及网络技术勃兴共同作用的结果。"两个舆论场"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创新当今时代的舆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使之在对立中走向统一,是解决"两个舆论场"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4,(1):43-43
南振中撰指出,“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与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主流媒体就难以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影响力,等于自动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之责。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南振中撰文指出,“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写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主流媒体就难以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影响力,从客观效果上看,等于自动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之责。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活动的精神是新闻报道深入基层,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只有敢于、乐于、善于为人民群众鼓与呼,才能赢得信任,让民生新闻真正扎下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舆论一头连着"世道",一头连着"人心",它是特定社会语境下公众群体意识的产物。当下中国同时遭遇社会转型、全球化、媒介化三重巨变。社会舆论及时、敏锐地反应了这场深刻的大变局。当下中国舆论场"乱云飞渡",变幻莫测。如何把握当前中国舆论场域的风云变幻?中国舆论场存在什么样的结构?这些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当前中国舆论场构成及演化特征的角度进行观察。一、四大舆论场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主要力量;另一个是"民间舆论场",以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力量。"主流媒体舆论场"如何让自己的"磁场"变得更强大?这是在互联网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党报需要研究的课题。地方党报作为地方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如何在办报过程中传递主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闻创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新形势下对党报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体现在:一是必须正确把握宣传定位,使党报真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助推器、舆论民情的侦察兵、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和领导决策的智囊团。二是改进报道方式,贯彻“三贴近”原则,激活舆论宣传内容,真正起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作用。党报的新闻报道能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不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能不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首先取决于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能不能拨动老百姓的心弦,是不是人民群众想听的。这就需要把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1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对峙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官方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个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最早由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他很早就注意到,在当下中国,客观存在两个舆论场,即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三贴近"一直是宣传思想战线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是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先生在200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①具体到网络媒体的对台宣传工作,“两个舆论场”就是指网络媒体主观营造的“媒体舆论场”和台湾网民群体自发形成的“口头舆论场”,如若将两个舆论场打通,以我们的“媒体舆论场”影响、引导台湾网民的“口头舆论场”,也就实现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对两岸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信息多元化、人人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几家独大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媒体的"主流"作用和舆论引导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如何保住日渐动摇的主导地位,继续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舆论功能?笔者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应强化地方主流舆论场,营造强势舆论平台,提升媒体公信力、舆论影响力和传播力,在新媒体主阵地上有所作为。在一般媒体眼中,地方"一报两台"拥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先天主流性",是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凭借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资源和地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构筑了一个拟像世界,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的描述与分析,指出网络舆论在传播中产生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现象,即个别的、偶然的网络舆论,演变成巨大的舆论势场,对现实社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从而彰显网络舆论的传播特性。针对网络舆论传播所显现的复杂性理论的"蝴蝶效应",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应对启示:①现实问题是网络镜像世界的根源,任何网络舆论根本上是人们对现实诉求的网络表达。②舆论传播中的"蝴蝶效应"促使管理部门积极地面对舆论传播中的不确定性,培育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开放性和包容性。③尊重并关注网络舆论中网民弱小又强大的"蝴蝶力量",促使"蝴蝶力量"的良性显现,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吴柳林 《今传媒》2011,19(1):143-144
大跃进时期,新闻媒介并没有通过构建"主流舆论场"来发挥自身在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当时在"舆论一律"观念的影响下,新闻媒体大量刊登高指标、放卫星,批评不相信高指标的人是"右倾保守",在媒体的报道氛围中,所构建的舆论场是不正常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30日,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在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辅政亲民"这一概念,提出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把党的喉舌性质与辅政亲民相结合",也就是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