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鹏 《中国记者》2012,(9):16-18
科技,又一次让传媒站在了十字路口.以移动传播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互联传媒和新媒体,不断冲击和改写着传媒生态格局,也带动了新一轮传媒竟合、融合.报纸也不断通过创新内容、发展全媒体、延展产业链条等方式,探索和创造引领传媒竞争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宇  巩向飞 《传媒》2015,(4):14-16
移动互联网为电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媒介环境,对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在逐渐改写电视的概念.从电视传播的特征来看,移动互联时代的电视呈现出业务融合化、节目碎片化、播出社交化和终端多屏化的特点.当前,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还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并影响传统电视的产业生态、运行模式和竞争格局,并逐步改写电视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公众日新月异的需求,新媒体成为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产物,这给传统陈旧的传媒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冲击,传媒环境发生了爆炸性的更新换代,信息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报纸产业将要面临印刷成本增加、广告下滑和读者流失的巨大压力和考验,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不容忽视。据调查显示,现在的网民几乎都是通过社交媒体软件、微信微博以及手机新闻客户端等途径了解即时信息,已经很少通过报纸来了解时政信息。显然,新媒体正在改变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辉  江虹 《新闻传播》2010,(9):136-137
网络媒体个性化选择的特性改变着新闻媒体传播的方式和意义,同时它也改变着新闻产品和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以及其他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大众传播正面临历史性的重大变革,且两大趋势已显现——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或互动式传播转变:从大众信息向个性化和分类(分域、分群)化信息转变,这两大趋势将深刻改变现代传媒的格局、运作方式和规则。  相似文献   

5.
方惠萍 《视听纵横》2008,(4):113-114
当今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一些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快速和互动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对传统媒体的既有格局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为此,大型传媒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正在进行跨行业大规模的并购和整合。而具有地域眭特点的地方传媒也正在凭借原有的优势搭建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和户外视频在内的各种新兴媒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6.
媒介迁移引发信息生产和传播机制的调整,并深刻影响着受众接收信息的心理和方式.作为与新媒体共同成长的青年群体,他们在碎片化、视频化、移动化的媒介环境下养成了特殊的信息获取习惯,并构建出电竞、二次元、弹幕等亚文化景观.与此同时,依托传统媒体阵营的主流媒体在青年传播格局中不断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青年报》从媒体站位、传播内容、工作机制着手,重视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要求,实践全媒体精品战略,打造新时代青年服务平台,更好地提升主流媒体在青年读者中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7.
智能手机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后,由于拍摄功能越来越完善,使每个人都有成为摄影师的可能.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又为手机传播和阅读图片及视频带来了更多方便.因此,手机摄影已经成为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新景观.本文认为,手机摄影应用比较多的领域,除了记录现实生活、传播新闻资讯外,从事艺术创作也成了新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的快速变化,不仅让置身其中的传媒人一时失去定力,对于依靠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品脚传播的公关广告界人士而言,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于是,在这-领域有两种态度较为典型,一种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的多变型态度.跟着新技术手段和新传播平台的变化,不断提出各种全新的品牌推广和营销的理念,张三昨天发明社会化媒体品牌营销十大要诀,今天就有李四优化品牌传播的六项基本原则,而且都有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作支撑,让追随者无所适从.另一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不管你怎么变,我只认准收视率,发行量,还有千人成本,其他的都是扯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对传播格局的颠覆,传播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及路径等都发生了变革,这就要求在传媒人才培养上要具备学科交叉的意识与理念.在师资队伍与课程设置中,合理配置资源和课程,改变以新闻实务教师为主的师资格局,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夏越 《传媒》2015,(13):33-35
目前,我国传媒市场格局和传媒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和深刻的变革.随着移动互联传播的兴起,互联网市场高速成长,反观传统媒体,广告和发行都遭遇严峻的市场考验,报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面对新的变化与形势,传统媒体的产品和经营要走出困境,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聪明的移动者:手机与新闻摄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的影像采集、处理、传播和接收过程给新闻摄影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近年来,世界新闻摄影领域图片采集过程越来越平民化。非专业的市民摄影记者的出现对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形成冲击;先前由传媒专业人士控制的话语格局被打破;手机在促进网络移动化的同时,使传受实现合一;而网络和手机屏幕式阅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新闻图片的编辑、呈现和观看规律,进而使新闻摄影本身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张培 《传媒》2021,(3):77-78,80
移动媒体时代,文化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等成为文化传播新的关键词,如何快速转变思维,实现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当前国际传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重点分析了移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策略,以期为优化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兴数字技术让传播媒介的边界瓦解,传媒格局和生态被重塑.这些变化必然会给大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阅读方式、体验方式等带来新动向,也必然促使出版业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和发展趋势.本文从数字化出版角度,分析其虚拟现实传播、智能化传播、社交化传播、微传播、体验式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传媒环境,逐步的形成了一种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格局。这一变化,对报社新闻的传播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对新媒体下的报社新闻的传播功能加以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思涵 《今传媒》2014,(12):4-7
正主持人语:透过云技术,聚焦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是一个重新聚合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的一种结构性力量。互联网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深刻的改变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出现了变化。一种可视化的、交互的新闻报道样式,被称之为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应运而生。数据新闻以新的视界,阐述着对传媒的认知;以独特视角,解读着传媒本质。新媒体改变了信息流通的路径,重构了信息传播格局,媒体属性加快泛化,受众体验趋向泛对象化,这就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多元传播介质以及社交关系传播、移动化传播等交织、融合产生的新媒体生态链。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的应用日渐普及,新闻传播的视频化、移动化特征日益明显。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网络视频凭借其便捷直观的特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智能手机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使移动终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这些都使得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遭遇重大挑战,迎来深刻变革。新闻传播日渐采用视频形式,移动终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开始呈现出社交化、移动化、碎片化、个性化和视频化的发展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新媒体的格局,微信、微博以及论坛等各式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出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务新闻报道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首先指出了传统政务新闻的传播短板所在,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政务新闻传播效果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希望能够打破传统政务的传播短板,促进政务新闻传播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冲击.而新媒体的媒介技术快速更新,不断改变着新闻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环境,传播的信息和选择呈现爆炸式增长.本文通过对传统媒体话语霸权的瓦解和传播等级体系的解体来阐述传统媒体的解构,从聚合信息、分散信息和即时信息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连接并逐步形成网络体系的传播结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将走向融合发展之路,共同朝着智能媒体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9.
黄平  崔健 《传媒》2012,(7):54-55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技术不断升级,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自媒体"的产生。自媒体的兴起是传媒领域的大事,因其方便、快捷受到用户的欢迎,成为大众参与度极高的媒体形式,在社会网络中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对舆论环境、社会稳定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秉承的经典传播理论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发展,对人类社会文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传媒新形式。网络媒体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媒体形式,这种作用对象的改变,对典型的传播理论典产生了冲击,促使传播理论在媒体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变化。本文将对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对新闻传播理论的冲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