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的国内新闻报道是面向全国读者的,所以“业务性”“技术性”不能太强,否则大家看不懂,没有兴趣看,看了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个问题,对于一些不太专门的行业的报道说来,是比较容易解决的,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这些行业,或者本身并不专门,或者已为广大群众所熟悉,例如体育方面有些球类运动,虽然也有不少行话术语,但一般人都懂得、都熟悉,所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也就不碍事。  相似文献   

2.
梁婧 《大观周刊》2012,(40):51-51,53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发展,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迫切需要大批懂外语懂经贸,了解国际惯例,掌握涉外事务流程的涉外管理人才,本文以广西为倒,通过分析广西地理特点和对外经济发展趋势,就广西地区的高职院校开设涉外事务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办学的定位和难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密 《军事记者》2011,(11):70-70
读图时代的到来和数码技术的普及,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对图片的需求,这种对图片的大量需求迫使包括文字报道人员在内的所有新闻工作者,都不自觉地拿起相机,去拍摄自己遇到的那些感人的瞬间。作为部队基层业余报道人员,既有熟悉部队情况、了解事件动态的便利条件,又有设备落后、摄影专业技术不精的不利因素。那么,业余报道员如何扬长避短.拍出高质量的新闻图片,笔者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在摄影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采访过程中,许多记者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面对着你,或不愿意说,或想说而不知道说什么。有些时候,采访者对采访的行业或对象不熟悉,不知何处入手,也是最终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何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入身入心地接受采访,使采访活动达到预期甚至超...  相似文献   

5.
李瑞芬 《新闻知识》2003,(11):28-29
在行政不作为案件频频被媒体曝光的同时,媒体不作为现象也开始引起大众的关注。简言之,媒体不作为现象表现为媒体因为政策等外部限制、利益得失或者自身价值取向等原因,对已经发生并且了解的新闻事实不报道、不评论,或者少报道、少评论;也就是常说的“冷处理”或者“失语症”。媒体不作为尽管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会引  相似文献   

6.
有些报道,内容上有新东西,可惜太浅:或者是刚露个头就不见踪影,或者是总在现象上打转转,老不见向深层去挖一锹。读者对这样的报道是很不满意的,觉得不够味、不解渴,不痛不痒,不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汤啸天 《青年记者》2009,(15):63-64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媒体为什么不可以对当地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这个困惑一直积压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8.
祖荣祥 《电子出版》1998,(10):19-20
数字相机的技术特性及其发展祖荣祥照相机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一种常用工具,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学习中的应用愈来愈普及和广泛,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大概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曾和照相机有过联系的。但是,你可能还不知道,或者不确切地了解,你所熟悉的...  相似文献   

9.
记者这一行,也许有点先天的职业缺陷。那就是他的实践的对象和内容,往往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他的亲身实践行动的产物,他所报道的客观事物,大都是别人的实践。他往往是通过事后的了解,才去对那些事物加以反映,再去传播给更多的人。这事后的了解,是通过采访来实现的。当然并不排除有些事情,记者有时身临现场,他所报道的也是他自己亲眼看到的。但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一些突发性的事件,记者不可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地位的上升,民众对国际媒体的了解和熟悉,中国老百姓已经开始站出来,公开与他们认为报道不客观、不真实的外国媒体发生直接冲突。7月7日,我还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街头采访暴乱后的情况,亲眼目睹了近万名汉族民众手持棍棒准备冲入维族聚集区,当地武警尽力阻拦,但有些路口还是被冲破。现场的外国摄影记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是整个报道工作的起点,是全部新闻活动的基础。采访过程中,许多记者会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面对着你,或不愿意说,或想说而不知道说什么。有些时候,采访者对采访的行业或对象不熟悉,不知何处入手,也是最终导致新闻采访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够理想的原因。如何让采访对象积极主动、入身入心地接受采访,使采访活动达到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基层采访经历,觉得可以从做足采访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当记者接触到不熟悉的社会情境或专业领域,尤其是涉及文化背景等差异时,如果准备功课做得不够充分,或者下笔报道时不小心谨慎,难免出现误读甚至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13.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记者,尤其作为一名专业记者,必须熟悉自己负责报道的那条战线、那个行业、那个区域的基本情况,了解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心中有底,才能笔下有文。 我在报社做农业记者工作近十年。实践使我体会到,要当好农业记者,就要熟悉农业,了解农村,心贴农民。 一、当农业记者,不熟悉农业,就找不到报道的着笔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疑难或者问题。比如说,这个字不识,那个词儿难懂,有时又想了解一个成语典故、人名地名,或者名词术语等等。碰到这些“拦路虎”,恐怕就得查一查词典,弄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非常依赖于画面,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由于来不及传送画面,或者拍不到画面,或者是在一些成就性的报道当中缺少画面,往往只能通过所谓的"空镜头"去"搭配"播音员的配音,这样的新闻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近年来,依赖MG图形动画技术制作的MG新闻图表动画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得以在新闻中广泛运用.本文旨在探讨运用MG动画这一特殊的手段,破解电视画面使用当中的不足和缺陷,使电视新闻更加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7.
李晓红 《青年记者》2007,(24):81-82
如今,“有偿新闻”作为一种媒介腐败现象,对媒介的公信力造成了严重危害。与此同时,“有偿不闻”现象也在悄然升温,成为媒介腐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偿不闻”是指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舆论监督的时候,主动或者被动,直接或者变相收受报道对象的“封口费”,对监督的对象不再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8.
我们学习外语,其目的是为掌握这门语言工具,用于笔头交际或者口头交往。而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综合训练,要比单项训练的效果更好。然而,仅仅凭借教科书来培养这些能力。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那么,不踏出国门,能找到这样的环境来提高英语学习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经常参加英语口语角,或者参加涉外旅游团队等等。这其中有一种方法非常简便可行又有效,那就是收听英语广播。虽然与话的语言环境与真实环境尚有差异,但应该是目前能利用的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对提高英语实际水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字,常常出现于新闻报道之中,有些报道则是以数字作为重要依据的。如何通过数字来表达报道的真正价值?笔者以为需要讲究数字的准确性、科学性和生动性。所谓准确性,就是数字计算的时间,升降的幅度,对比的界限,统计的实绩,都要绝对真实,准确无讹。而有些稿件在运用数字的时候,有的计算不准确,包括形成数字的起止时间、升降的绝对数、大数和小数、总数和百分比等不明确、不相符;有的数字性质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们的记者、编辑研究问题的空气还不浓。因而反映在报纸上,真正研究和探讨问题的报道就比较少。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上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层出不穷,新闻工作者原有的知识结构早已不适应新的情况。但是,至今新闻界有些同志仍囿于原有的知识框架,或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视而不见,束缚在既定的报道范围之内;或者按照习惯模式,把新内容装入旧有的报道框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