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英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时所采取的礼貌准则不同,电话交际作为现代通讯交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人们日常交际中显现出来的礼貌原则的差异尤为突出,在此,我们将根据不同场景对汉英电话惯用语的使用情况进行语用方面,主要是礼貌原则的应用方面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汉英礼貌准则是汉英两种文化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体现了两个民族对交际方式的要求及时礼貌的重视和理解,二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掌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武清宇 《文教资料》2010,(25):37-39
礼貌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礼貌原则又是语言交际中人们必须遵守的准则,世界各民族都有各自的礼貌原则指导其交际行为。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特别是汉英文化之间因不同的价值观所体现的礼貌原则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探讨汉英两种文化不同的礼貌原则,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礼貌准则存在于每一种文化中,礼貌准则的遵循也是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礼貌的认同标准是不一样的.一种文化中所推崇的言语或非言语方面的礼貌准则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文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了解并遵守对方的交际礼貌准则,才能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进行了比较,并且针对存在的差异提出了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礼貌是会话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各种语言文化都遵循的一条原则,但由于各种语言文化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有其各自不同文化选择不同的礼貌准则和不同的礼貌策略,这些差异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英电话语中的礼貌原则在礼貌准则、礼貌方略、礼貌程度等几个方面所体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中的礼貌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准则是人们在交际中所要遵循的 ,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礼貌有不同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本文分别论述了英语中的六个礼貌准则 (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 )和汉语中的四个礼貌准则 (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和求同准则 )。以具体实例说明各礼貌准则的含义及应用 ,并对英汉语中的礼貌准则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9.
郑娟  李小华 《考试周刊》2007,(44):37-38
礼貌准则作为语用准则之一,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尽管Leech的"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遵循这一原则以及对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因素的解释上存在着差异.礼貌具有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里评价礼貌的标准和认识礼貌的方式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对跨文化交际进行探讨,就会发现,不理解礼貌现象的文化特性,必然会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0.
对礼貌现象的研究常见于对拒绝行为和邀请行为的分析中。汉语的邀请方式比英语要更曲折,多样,表面上与西方的方式不同而原则却类似,顾曰国仿效Leech的提出了汉语的五个礼貌原则。本文对比了英语和汉语中邀请行为的礼貌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则,结论是原则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一结论对跨文化交际有指导意义,意味着学习不同礼貌方式并不会造成基本的价值观冲突。  相似文献   

11.
李白和李贺同为浪漫主义诗人,同样以《将进酒》为题做诗,但由于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不同,两人在思想和艺术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由此,我们可窥见"诗仙"与"诗鬼"诗风之不同。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邀请斩首》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作品。作者通过假定的手法,描绘了一个荒诞的世界,展示了扭曲的人性,揭示了反乌托邦的主题,并指出:在荒诞的20世纪,传统价值观——爱情、友谊和亲情已被抛弃和颠覆。  相似文献   

13.
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公务员的招聘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公务员招聘时最优方案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