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娟 《湖南教育》2003,(1):33-33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课堂教学过程正是师生间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缺少了情感,课堂教学将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少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互动在课堂上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善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实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如喜欢、愤怒、悲伤、痛苦、忧虑等.语文教学是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的.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能充分利用教材设置丰富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巧妙地创设一个又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语文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来我一直有这种感受,即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融情于教,启学于情"的角度,通过举例子,分析、论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通过对新课程的领悟和学习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培养,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语文课程中固有的,而不是附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融情于教 ,启学于情”的角度 ,通过举例子 ,分析、论述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指出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张巧霞 《成才之路》2011,(21):29-29
我在讲鲁迅的小说《祝福》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我特地组织学生看了电影《祝福》的片断,想以此激起学生对罪恶的封建社会的痛恨,对受封建礼教残害的牺牲品祥林嫂的同情。但是,令我非常吃惊的是,学生在课下竟以祥林嫂为取笑的对象,竞相以洋腔怪调来表演祥林嫂向别人叙述阿毛被吃的片断,每当有一个学生表演完,教室里都会麻木不仁地爆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这笑声让我感到震撼,看来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所以教育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就体现了读的重要。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要想让他们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就应重视“读”,语文学习以读为先。应怎样读呢?首先教会学生读好文本,这也是广大教师十分熟悉的教学法。其次引导学生读会生活这本无字大书。文本的阅读,除了切实执行梁永荣曾在2004年10月《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版61页发表的《整体理解阅读方法例谈》中所提到的整体浏览,重点研读,重点段落“三重视”的学习方法指导外,更应重视课外阅读———社会生活这本大…  相似文献   

11.
赵宏伟 《考试周刊》2008,(22):96-97
通过阐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出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古人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我国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教育家朱熹更具体地提出:“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声”是感人心之最切者,而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以声传惰,因声会意。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从诵读中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一、情感教学应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之上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流活动,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学的重点。首先,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小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理解、尊重、鼓励和关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微笑和鼓励带入课堂,尊重、理解、感化学生,满怀信心地期待他  相似文献   

15.
现行语文教材,文质兼优,形神俱佳,绝大多数作品完美地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可以说,许多课文都是闪光的人伦、道德、情操的寄托者,它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对象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龚维勇 《学语文》2006,(4):23-23
古时语文教学强调诵读。蒙童入学,老师只是要求熟读、背诵,诵读《三字经》、《百家姓》一直到四书五经,诵读一定量的文章后,老师才“开讲”。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先前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们(指前人)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他们的想法未免素朴了些,然而他们的取经并没有错,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他又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时下,对语文教学意见不少.历经多次改革,改来改去,赞之者少,责之者众.也难怪,众口难调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谁的是好?我认为,无论工具论也好,人文论也好,语言本位也好,文学本位、文章本位也好,论来论去,都难得十全十美.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己的主导性,对各种见解只能  相似文献   

18.
韩新 《现代语文》2009,(5):87-87
朗读就是用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清晰响亮地诵读文章。 朗读是培养我们当众表达思想,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文章读熟了,读懂了,自己的语言连贯了,就有表达的基础,从而产生表达的欲望。那些不爱发言、性格内向、胆小的同学,反复地大声地朗读,既可锻炼胆量,又可使文章烂熟于心,长久训练,就会愿意并善于表达了。朗读,有助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语文和英语的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边读边理解边欣赏,可以获得一种审美感受,品味作者写作的匠心,领略作品的立意、构思、文法和风格的精妙。朗读是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彦芳 《学周刊C版》2010,(7):184-184
朗读是我同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走进现在的语文课堂,较多时候听到的是教师琐屑的理性分析和生硬的简要概括,昔日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离我们却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20.
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语丈老师应该利用语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作品,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