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文这一概念,人们的理解向来是不很一致的.即便是语文教师,他们也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语音和文字,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小学生们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初中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说话(口头语言)和文章(书面语言),要求学生听别人说话或看别人的文章时能准确而迅速地捕捉住他们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自己说话或写文章时能顺畅而准确地传递出自己需要表达的信息;高中语文教师将语文理解为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和文采,要求学生不但能够准确地捕捉信息和输出信息,而且要能够赏析别人的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自己的语言既顺畅确切又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人敞开心灵时,其实是希冀梦想如青鸟般飞来。托尔斯泰认为,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孩子也许不清楚这个道理,但他们也会奶声奶气地诉说自己的青鸟,比如成为科学家,或者幻想飞向宇宙。这些或多或少的期待,根植于他们对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的了解。这些期待因而也支撑着他们期待青鸟飞来。  相似文献   

3.
周晓燕 《湖北教育》2014,(11):44-45
幼儿教师是孩子年长的伙伴,贴心的师长,需要借助艺术化的教学语言营造出生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知识阅历、生活体验和幼儿的生活体验、个人感受产生共振,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借助建设性的教学用语能够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受到温暖;使用鼓励性的用语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期待;使用积极性的用语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措辞,谨慎发声,精心呵护幼儿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建议》说“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我们一线上课教师对这句话深有同感。教育工作因后进生而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会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更好地突破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这些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因为他们,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必须重复讲几遍。叫他们的名字比叫自己孩子多,  相似文献   

5.
<正>一小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聪明,学东西快,他们会背唐诗宋词,而我不会;他们算算术也快,能在我正苦恼地掰着手指数数时迅速给出答案。我很羡慕那些总被表扬的聪明孩子,望着他们自信的笑脸,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能那样。我期待被表扬,羡慕那些总是成为焦点的孩子,希望自己也能露出自信、灿烂的笑脸。我想妈妈一定会为此开心,也会为我骄傲。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作文,农村的教师浓眉紧蹙,农村的孩子也浓眉紧锁。教师们一般认为农村的孩子目光短浅阅历浅薄,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可以书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少,语言空乏、晦涩。农村的孩子也认为自己如井底之蛙,爸爸  相似文献   

7.
皮格马利翁说过,教师其实就是期待者。作为教师,我们期待的很多,但其实期待的也不多。很多,是希望所教的孩子,每个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成为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期待得不多,我们所期待的,也就是那群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博闻集萃     
《教育》2009,(9)
孩子最想与父母谈及的问题博主:一鸣听心很多孩子其实非常想了解自己的父母在他们这个年龄时在想什么,做什么。不少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们在成长经历中,曾遇到过不少烦恼或挫折,他们想知道父母们是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麻烦的。如果父母们能够开诚布公地  相似文献   

9.
失言的风波     
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们也爱跟我聊聊他们的孩子,每天我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孩子中间,谈笑风生地面对家长,这一切真好。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对自己是不是好老师开始怀疑了。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自己的学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而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有人说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优秀。此话不假,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优秀的孩子同样需要呵护。让这批孩子真正能够从从优秀走向卓越,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而这也成了我思考最多的课题。一、乐做时间的主人——从优秀到卓越的基础任何的优秀都是以时间的精心安排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志 《成才之路》2009,(29):I0009-I0009
“赏识”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我以为赏识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因努力而得到教师赞扬的孩子,他们会越来越自信;即便在失败后,他们也不会怨天尤人,反而会认为这是由于自己付出的努力太少或在处理问题上采用不恰当的策略所造成,为此,他们会更加努力。这只能说明一点:教师适当的表扬或赞扬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个电视台和孩子们谈《哈利·波特》。那次共来了几百个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也来了很多的家长。这些年,中国有很多的变化、很多的长进,其中有一个令人失望的变化,就是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关爱了,结果也就越来越不放心、越来越不信任了。孩子走到哪儿,父母们就护送和陪伴到哪儿,史蒂文森写的那个孩子自己的影子看不见了,看见的是跟在孩子们身后的父母的影子。那几百个孩子兴高采烈地听我讲着《哈利·波特》,也兴高采烈地说着他们的阅读和着迷。中国的孩子真是和英美等国的孩子一样,属于他们读的故事,让他们着迷的书,他们一…  相似文献   

13.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14.
王柳村 《教师》2011,(30):55-55
一提起作文,农村的教师浓眉紧蹙,农村的孩子也浓眉紧锁。教师们一般认为农村的孩子“目光短浅”“阅历浅薄”,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可以书写的内容实在是太少,语言空乏、晦涩。农村的孩子也认为自己如“井底之蛙”,爸爸妈妈为了养家糊口,大都只顾着赚钱,很少有时间和自己一起出游踏青、开阔视野等,他们常常蜗居在家中以电视为伴。  相似文献   

15.
正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他知识分子阶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教师型父母教育子女失败的原因1.教师工作很辛苦,操心多。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心力交瘁,回家之后精力不足,情绪容易失控,对待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动辄就责骂孩子不争气。2.角色转换不好,在家还当教师不当父母。他们以为回到家  相似文献   

16.
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家长们是高兴的、庆幸的,因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当孩子开始接受教育时,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出色的。由于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积淀,"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一直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经常能在学校、社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这孩子,做事真利索,像一个小大人一样。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较幼儿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更迅速,进入了学校,他们的活动从单一的家庭逐渐深入到校园,并以一定程度拓展到学校以外的社会;人际关系也从单一的家庭成员,逐步复杂。  相似文献   

17.
李阳 《辽宁教育》2004,(3):34-35
二、以不同的方式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多数家长经常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现在的中国,在城市中小学读书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日常又多半与父母单独生活在一起,在这种被称为“核心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要么能够充分得到父母的关怀,要么由于父母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而遭遇冷落和疏忽。但家长给予孩子的无论是关怀还是冷遇,都能在孩子的学习上突出地表现出来。每个做父母的,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期待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对各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及辅导力度也不可能一样。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是成人的事,与孩子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其实孩子也有隐私,成人社会理应作出尊重和保护。某些“丢人的毛病”。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孩子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癒,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困惑 当班主任以来,最担心的是自己“镇”不住学生,担心自己带的班级成为乱班,那样的话就太愧对学生和家长了。于是,我尽心尽职地工作。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不惜牺牲午休时间找学生谈话;监督学生做好班级卫生工作;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辛勤换来了收获:家长说他们的孩子能碰上我这样的班主任是孩子的幸运。但面对丰硕的收获,  相似文献   

20.
贾丹 《江西教育》2012,(Z1):58-59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中,幼儿之间争吵行为时常发生。通常来说,教师和家长们更重视幼儿的合作精神,大家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孩子们表现出礼让友爱的一面,对于他们之间的争吵和互不相让深感头疼。那么,孩子争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