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安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西安市必须发展以“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以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生态城市三个载体为依托,西安市逐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西安市必须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推进机制,发挥市场、政府、企业、居民四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深圳是一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是全国七大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无过境水资源,城市饮用水主要来源为深圳、西丽、铁岗和石岩等四大水库,近年建设的东部引水工程亦是将四大水库作为最重要的储存水库。从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四大水源保护区是深圳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区域,水源保护地区的一切用地必须符合涵养水质的要求,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3.
节约型园林营造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的能力及条件,合理科学的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是解决城市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合理的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科学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建设节约园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实现两型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本文从两型社会中节约型园林的意义、方法角度出发,分析了节约型园林营造对推动两型社会进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实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是建设生态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必须从政策、组织、资金、科技及社会公众等方面加强措施保障,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明确创建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项目措施,促进生态城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对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它昭示着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可能。当然,现代农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负面效应,这是我们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必须清醒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的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国外很多国家都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公共政策来推动和引导城市发展,并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我国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空气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问题困扰,也存在看病难、就业难、房价高、环境差、食品安全、缺乏特色等问题,亟需转型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战略引导下,各地均提出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珠江是我国流入南海的最大水系。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地理区位,使珠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我国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珠江流域上中游地区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关键组成部分,下游是粤港澳大湾区。然而,受区域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珠江流域的上下游和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巨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动力不足,局部区域面临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系列挑战。为全面加强珠江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议抓紧开展顶层设计与科学研究,形成以强化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为基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流域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西部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的供给具有稀缺性,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又至关重要,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保护。本文分析了西北土地资源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大西北开发过程中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自然资源。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耗尽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低碳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首先阐释了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制约因素,构建了低碳转型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转型等级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评价模型,以17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ML指数及TFP分解值在不同年度的差异化变动进行了实证评价,以检验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曹靖  张文忠  刘俊杰 《资源科学》2020,42(2):262-273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重要生态区域和自然资源;引导城市高效、有序开发建设,防止城市低效蔓延;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本文基于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定义了一个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计算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指数,并设定决定是否纳入开发边界内的适宜性指数阈值,对广州市番禺区这一典型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在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有所增加、有所减小等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得出了3种相应的划定方案。结果显示:①番禺区建设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与现有建成区吻合程度较高,包含了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西部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的战略储备用地。建设适宜性指数较低区域主要包含了山林、水源保护区、生态廊道、永久基本农田等;②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中生态廊道体现明显,将番禺区建设用地分隔为若干组团,且连片的建设用地中有足够的“生态留白”;③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差异,这有助于引导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较高或较低的用地单元的取舍。大都市边缘城镇由于其自身特征,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应兼顾引导、保护和优化的功能。本文采用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并且具备一定灵活性,适宜在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中采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保新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推出了中国“史上最严”的生态环保新政,开启了从源头上系统治理环境危机的新模式,并催生出中国绿色经济的广阔前景。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今后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决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建设好生态文明、保护好生态资源,必须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青海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以大柴旦翡翠湖为代表的众多旅游资源仍处于初始开发状态,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地开发这些资源,是青海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青海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敏感条件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  沈镭  钟帅  张超  孔含笑 《资源科学》2016,38(10):1962-1974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矿业产能分布显著集中,47.29%的产能集中于22个资源型城市;②资源型城市整体生态敏感性高,综合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0.91%;③76.49%的矿业产能分布于II级和III级生态敏感区,矿业产能与生态敏感区分布不存在根本冲突;④30%的去产能目标假设下,到2020年预计削减矿业产能19.83亿t,生态避让效应达43.15%,125个资源型城市亟需去产能。其中煤炭、综合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产能削减量分别为9.55亿t、3.42亿t、2.39亿和2.43亿t;⑤建议按先南后北、先县级市后地级市原则分阶段有序调整矿业产能空间格局,科学合理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北半干旱地区中卫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利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自然环境保护同步的原则,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岸带城镇扩展及土地利用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岸带生态安全。本文以滨海城市-烟台市为例,基于1990年-2009年间的遥感监测历史数据,将城市扩展动态模拟方法与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相结合,模拟和评估三种海岸带政策管理预案条件下烟台市区2010年-2040年间的城镇扩展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及城镇扩展导致的海岸带资源损失和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烟台市区未来城镇化过程加速,开发区、莱山-牟平一带区域生态风险明显加大;若不加约束将有更多的耕地资源和近岸海域被侵占;鼓励海岸带开发利用与适度围填海的城镇发展政策,加速了岸线资源的损失,使得海岸带区域生态风险增大,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海岸带保护和围填海建设监管措施,降低高强度开发给海岸带地区带来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改变了城市发展的生态平衡,因此,在各个城市发展规划中逐步加大了对生态问题的重视,有效的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虽然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生态城市规划内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及我国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科学的改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科学的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1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其在资源利用和生产过程中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污染,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绝不用生态赤字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成为当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政府有目的、有计划、有条件地开发特色文化、发展特色经济,要解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要有效地保护地方生态资源和保护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性生态资源有效地规划、实施、保护。 作为地方性政府,需要制定区域性可持续性发展规划,该规划必须把保护“生态资源”放置第一位,第二步从保护有效的结果上去发展地区性经济开发。同时,在设计和制定“规划”初期,要充分认识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及树立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意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要回头检讨政府在执行持续性发展计划时,是否削弱地方性特色文化、削弱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到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然而从城市的起源到城市的发展中,人文精神影响着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城市规划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延续。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一个新兴的词汇和规划理念。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如何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江市站位全市发展全局,以生态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兼顾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选择一条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城镇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城镇建设之路,对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宜居型城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建设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