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清末何时颁布劝禁妇女缠足上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颁布劝禁缠足上谕,一般多认为是百日维新的举措之一。其代表如汤志钧先生《戊戌变法史》中言,在1898年的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据康有为的建议,于8月13日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劝诱禁止妇女缠足。而据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此说有悖史实,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并未颁布劝禁缠足上谕。首先,《清德宗实录》、《光绪朝东华录》、《戊戌政变纪事本末》以及百日维新期间的《邸钞》等史籍资料,均没有记载有关劝禁缠足的上谕,恐怕此不仅仅是巧合。其次,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之“新政诏书恭跋”一章,备列百日维新期间《邸钞》所载…  相似文献   

2.
据《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以下简称《年谱》),1883年康有为曾与邻乡区谔良共创不裹足会于南海,并撰“不裹足会草例”及“序文”。他声言,此乃中国不缠足会之始。以后学术界论及这个问题时,多引据《年谱》中的叙述而深信不疑,至于“不裹足会草例”及“序文”等原始资料则长期没有被发现和利用。晚近所编《康有为全集》(上海古籍版)、《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台湾宏业书局版)、《万木草堂遗稿》(台湾成文书局版)、《万木草堂遗稿外编》(台湾成文书局版)均未收录此类文字。笔者赴粤,访得薄薄一册《戒缠足文》,内收《戒缠足会启》和《戒缠足会叙》两文,分别为康  相似文献   

3.
《大公报》是清末中等社会的重要活动空间,而《大公报》的反缠足是中等社会的使命之一。《大公报》采取各种途径引导国民不缠足。然而事实上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缠足漫议     
中国女子缠足,始行于五代。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引《道山新闻》记载,南唐后主李煜宫中有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旧日女子经缠的小脚,足尖儿挺然上翘,恰似一钩向上弯曲的新月形,所以旧文人往往把小脚称作“弓足”、“新月”或“双钩”。这段记载是五代已行缠足的明证,故后世多把李后主和窅娘指为女子缠足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5.
鸦片,俗名大烟、烟土,又名阿芙蓉、合浦融、亚荣等,是从罂粟汁液中提炼出来的。生鸦片必须经过烧煮发酵成熟鸦片方可吸食。《中国医学大辞典》载:鸦片性酸涩温,微毒。具有调和血气,增助精神,治脘腹不和胃肠诸疾。……然长服则成瘾,耗浊血液,败精伤神,偶辍则困惫欲死。鸦片作为良药的历史比作为毒品的历史要长得多。但是当人们发现了鸦片的止痛疗效作用而进一步享用成瘾后,它便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近代中国更是因为它而深受耻辱。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鸦片在中国长期蔓延,每年至少有2500万人在吸食鸦片。鸦片流毒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外国干涉,政府禁烟无力,本土鸦片种植以及国民思想状况等都是导致鸦片泛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北京档案史料》2017年第3辑共刊布以下五组史料: 1916年京师模范通俗教育讲演所宣讲禁鸦片稿二则/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清朝末年,政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禁烟运动,吸食鸦片风气得到遏制.清政府被推翻后,战乱四起,鸦片卷土重来,毒品侵蚀民族精神,造成社会风气败坏,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吸食者劳民伤财,困苦不堪.民国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禁烟政策,1916年9月19日,黎元洪大总统亲自下令,国民禁种、禁运、禁吸鸦片.为了禁止京师民众吸食鸦片,京师学务局令各通俗教育讲演所进行巡回演讲,宣讲鸦片的八大危害,并劝说戒烟.本史料为京师模范通俗教育讲演所劝人禁鸦片浅说二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寻的是当缠足变为对脚状态的日常要求时,这种习惯的来源及其表现,因而除第一部分外,所指缠足多为小脚代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风俗。于是对小脚的历史渊源,及明清小脚文化的独特发展、明代时从上层社会流行普及至各个阶层、清时政府的禁止与在此之下社会风气的延续是本文所着重描述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寻的是当缠足变为对脚状态的日常要求时,这种习惯的来源及其表现,因而除第一部分外,所指缠足多为小脚代称,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风俗。于是对小脚的历史渊源,及明清小脚文化的独特发展、明代时从上层社会流行普及至各个阶层、清时政府的禁止与在此之下社会风气的延续是本文所着重描述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10.
《档案》1997,(Z1)
附:甘肃省各县查禁妇女缠足办法第一条本办法依据“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并参照地方实际情形制定之。第二条各县查禁妇女缠足,分左列《期进行,每期时间定为3个月。一、宣传期二、劝导期三、解放期四、强制期以上各期工作,依下列各条之规定:第三条在宣传期内,各县政府应会同县党部动员委员会,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会及各学校,督促区署保甲人员,举行扩大宣传,并随时利用各种集会,详加阐释。第四条在劝导期内,各县政府应督促区署保甲人员,挨户劝导,并由妇女会及当地学校协助进行。第五条在解放期内,各县政府应设置女检查员,…  相似文献   

11.
王静 《青年记者》2012,(8):75-76
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在天津创办.其创办人英敛之是一个具有维新思想的进步知识分子,他办报的目的就是:开官智、开民智、开女智.该报在创刊号中就强调“本馆以开风气、牗民智为主义”,体现了《大公报》独特的办报理念.本文主要讨论《大公报》宣传不缠足运动所做出的贡献,试图解析《大公报》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如何宣传这一活动.虽然近年来学界对《大公报》的研究很多,但是笔者想着重讨论《大公报》不仅积极宣传不缠足运动,而且参与其中,将报纸的主张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王爽 《今传媒》2014,(7):153-154
《河南》杂志由河南留学生于1907年12月创刊于日本东京。它以"牖启民智,阐扬公理"为宗旨,倡言革命,宣传救亡图存,向河南人民输入先进思想,尤其对河南的戒缠足运动十分关注,不但为天足会刊登启事,还刊登天足会章程以及有关戒缠足运动的文章。这些文章揭露缠足之害,介绍天足会的活动情况,号召河南妇女加入天足会,促进了河南地区天足会及戒缠足运动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河南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我国第一部研究区域性鸦片问题和禁烟运动的专著《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经秦和平先生历十年寒暑著述完成,并由四川民族出版社新近出版。该书资料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地方史志、田野调查及当事人回忆等材料,对旧中国云南省泛滥了一百年的鸦片毒品问题的历史渊源、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祸害以及人们为摆脱毒息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全书共计31万字,分“种植吸食篇”及“禁烟篇”两大部分。上篇就鸦片在中国的历史溯源、鸦片在云南的制作概况、清代云南地方种植鸦片的历史述略、民…  相似文献   

14.
(一) 罗家伦先生1926年6月从欧洲游学归国,带回了一批在伦敦、巴黎等地购得的中国近代史料及千余册书籍.同年8月,他在上海将两包原属清政府两广总督衙门所藏外交文件--"鸦片战役文牍",请张元济先生审定编目(参见1998年第6期《档案与史学》拙文《张元济与"鸦片战役文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妇女期刊有着光荣悠久的历史。据目前所见资料,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期刊是戊戌变法时期1889年7月创办于上海的《女学报》。由于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之前,先后创刊的妇女期刊约有五十多种。这些早期妇女期刊的主要内容是提倡女学、争取女权、反对男尊女卑,反对缠足穿耳等封建陋习,着重对妇女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方史如《四川近代史稿》、《跨出封闭的世界一一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四川通史》(第六册)等作,以及黎虹的《鸦片与清末西南社会》、秦和平的《继往不开来:有关民国初年四川地方禁烟运动的认识》等,都对赵尔巽清末四川禁烟给予肯定,但都没有用到赵尔巽档  相似文献   

17.
《采菲录》是20世纪30年代姚灵犀编辑的一套关于中国妇女缠足的史料,是研究女性生活史、社会风俗史、性学史、身体史及士人心态史重要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8.
英国鸦片在晚清茶毒中华之剧,据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统计,仅1832年这一年,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输入中国的鸦片,竟达21985箱。这还是东印度公司造册登记的合法贸易的数额;而在广州黄埔外走私涌进的鸦片,未登记造册的,又何  相似文献   

19.
晚清以来浙江深受鸦片毒害,在省内不仅有超过20万人吸食鸦片,而且还有超过40万亩的鸦片种植面积。辛亥革命时期,浙江军政府积极开展禁烟运动,不仅在省内厉行禁烟,而且在外交方面维护国家利益,顶住英国的压力,最终使浙江成为中国最早禁绝鸦片的省份。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34):74-74
《知识分子的鸦片》;《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婚礼的成员》;《远东国际大审判: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巴黎到月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