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考试改革的相关议论颇多。以清初科举制的实施及其功效为例,从社会政策和社会功能的视角对之加以新的分析与思考。清初科举的实施,在转移关内社会矛盾、促进官民阶层的流动和阶层平衡与社会整合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效应。使我们认识到考试制度的改革,应该对其所依托的社会生态系统、其所发挥的社会效应方面倾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协调利益关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发挥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从实施本质和过程看,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整合机制。科举制通过公平取士,缓和激烈社会矛盾;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教化民众,维系和谐社会秩序,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为人类的一种测度、甄别、评价人的素质水平的社会活动,具有促进社会稳定等政策功能。清雍正元年开考登基恩科、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2005浙江高考取消听力等案例都说明考试政策具有稳定社会功能。雍正元年登基恩科的政策功能可以看出,考试的社会稳定功能可以是积极的,但是浙江高考取消听力的政策说明考试政策的社会稳定功能并不是积极的。因此,对考试政策的社会稳定功能的分析还需要结合考试政策的利益相关性进行。  相似文献   

4.
试论考试的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赋予了考试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属性功效。对考试的研究和再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创新的过程。只有把考试的社会价值与科学价值辨证统一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本文试图从对考试功效的分析,初步探讨考试功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考试的社会建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社会建设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社会考试的社会建设功能进行探讨并加以明确。社会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其在社会建设中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6.
考试作为人类的一种测度、甄别、评价人的素质水平的社会活动,具有促进社会稳定等政策功能。清雍正元年开考登基恩科、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2005浙江高考取消听力等案例都说明考试政策具有稳定社会功能。雍正元年登基恩科的政策功能可以看出,考试的社会稳定功能可以是积极的,但是浙江高考取消听力的政策说明考试政策的社会稳定功能并不是积极的。因此,对考试政策的社会稳定功能的分析还需要结合考试政策的利益相关性进行。  相似文献   

7.
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以中国科举制与社会稳定的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了科举制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的政治功能。结论是:科举制的本质是以国家考试形式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发挥的政治功能,统治者达到了治国安邦,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目的,较好地满足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统治需要;成为中国历朝统治者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地位,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政治秩序的重要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科举制在清初缓和社会矛盾、吸纳知识精英、实现向上流动、培育乡村文化上功勋卓著。骤然废除科举制度并没有解决主要的社会问题,而对乡村文化与教育传统却带来无法弥补的破坏。在当前重新审视科举制度的多重价值必将为考试制度改革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学堂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科举制度的断然废除导致了社会承受能力的提前到来,引发了相应的社会危机,加上兴办学堂社会动员的失当导致了大量的社会弊病,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变革的影响,造成了社会的普遍弱化,最终也加速了清政府的衰亡。  相似文献   

10.
负有教育和水平测试双重职能的电大教育,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培养甄别人才的方法手段,还是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或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都不能偏离国家意志的指向,不能违背考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更与一定社会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机制密不可分,当经济机制变化时,政府和社会成员个体考试观念与行为亦应及时转变和调整。否则,电大教育事业就会与新的经济体制失去联系。 电大教育及考试作为成人及普通教育的一种综合形式,既继承了我国历史上通过考试开发人才资源的科学方法,又合理利用没有围墙的院校的教育方式,冲破了传统学校教育,学历证书教育的时空国限,负起了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大批人才的造就和选拔,以及千百万在职、转岗人员继续教育等业务素质提高的专业知识更新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学、教、考三者间有机结合,从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开发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电大教育考试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如下: 一、平衡人才结构,建立市场经济状态下的人力资源供求  相似文献   

11.
考试尤其是大规模的考试,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为社会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考试这一选拔和筛选人才的功能实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首先,考试的历史发展和考试本身的层次性等皆证明考试是社会分层和选拔的工具。其次,考试的内容和过程等隐含着社会控制。所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控制是考试所隐含的社会功能,考试是课程知识合法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法律诊所的教育功能和法律诊所教育的社会功效的基础上,探讨诊所式法律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并提出法律类高职高专院校应大力开展法律诊所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宏观角度,应用资料整理和调查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和当代各种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考试控制社会冲突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从多学科角度重点探讨了国家考试在解决中国社会各种利益冲突发挥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结论是:中国国家考试从古至今一直在扮演着缓解社会冲突的重要角色;国家考试是中国控制社会稳定独特的,重要的政治手段,也是中国社会缓解各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较好选择之一,这是我们认识国家考试与社会和政治关系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进一步改革中国考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试社会”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社会是指考试已广泛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并把考试结果作为教育机会获取和职业准入的重要乃至唯一依据,作为职业升迁的重要乃至唯一参考,考试成为解脱人情困扰、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的有力手段,民众因强烈而浓厚的"考试情结"而深受其影响的社会。考试社会有其利弊优劣,必须深入分析其利弊,并兴利除弊,才能形成一个健康和良性运转的考试社会。  相似文献   

15.
考试在客观上是追求效率的工具和手段,而提升活动效率本身就是发挥了客观的经济功能,科学的考试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机制。作为获取教育资源的途径,考试赋予应试者一定的教育资格;作为获取社会资源的手段,考试甄别、检测应试者的素质能力,检验教育投资效果。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上,考试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导向和辅助来发挥作用。必须根据人力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实际需要来设计和应用考试,同时将考试与其他人力资源开发工具相配合,才能真正发挥考试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功能。考试在社会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考试规模扩大,考试专业化程度提升,考试产业逐步形成,使得关联产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满足考试主客体双方需要为生存依据的各种产业形态。  相似文献   

16.
17.
考试的直接目的之一在于实现它的选拔功能,而由这种选拔功能反映出来的观念和方法则表现了教育考试机构对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指标就是为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完成教育考试机构选拔功能的基础上,怎样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考试服务,是探讨教育考试机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地位和作用,转变教育考试机构的社会角色和运作观念,在新形势下发展教育考试事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是古代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科举制度改变了过去依靠门第和出身选拔人才的做法。随着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成为科技文化发展的障碍。素质教育的提出成为教育的希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本文通过对近代中国两次社会转型对教育转轨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的比较,论述了素质教育兴起的必然性、时代内涵,并从制度层面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实施,作了充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与现实的纵向维度,运用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国家级大规模考试对社会分层的控制功能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结论表明:国家级大规模考试在古代和现代,通过对人的控制来达到对考试本身、教育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控制,最终通过分层功能体现能力在社会分层中的重大作用,从而维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冲突功能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治学角度,应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和当代各种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级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冲突的功能为分析对象,从多学科角度重点探讨了国家级大规模教育考试在解决中国社会各种利益冲突中发挥的社会控制功能。研究结论是:国家级大规模教育考试从古至今一直都在扮演着缓解社会冲突的重要角色,它们是中国控制社会稳定的独特的、重要的政治手段,也是中国社会缓解各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较好选择之一,这是我们认识国家级大规模教育考试与社会和政治关系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进一步改革中国国家级大规模教育考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