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雅明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文艺理论家,其代表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提出了著名的"机械复制"理论,并指出了这一理论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堪称体现其技术主义理论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
孔德罡 《文教资料》2012,(33):129-130
德国文艺批评家本雅明在其名作《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企图通过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视角,探求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以法国巴黎“拱廊街”为代表的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问题。本文旨在从本雅明假设的波德莱尔的视角切入,浅论本雅明所发现的,商业发展所带来“现代性”对于人类精神,意识以及文化观念的深切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雅明对技术的乐观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突兀奇崛,其技术观显示出三个特点:坚执的唯物主义立场,独特的艺术本体社会学研究思路,强烈的主体介入姿态和批判意识。本雅明充满洞见的理论对工业化进程中中国文艺与技术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雅明抛开传统史学所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研究,从事微观的"拱廊计划"及日常生活研究,显示出本雅明研究视野的独特魅力。他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蒙太奇"等手法重现现代城市生活的本原,形成一种理解日常生活的诗学。本雅明在历史的"废弃物"和"垃圾"中表达一种日常生活理念及其现代性的批判,在传统历史经验贫困的现实生活中表达审美经验的现代性转变,凸显出其理论的诗学价值和意义。本雅明的日常生活诗学为当代研究日常生活理论及城市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理论视野,并引发了人们对当代文艺审美空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本雅明的"Aura"概念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通过语境分析界定了神韵的内涵,并论证了其在本雅明艺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在本雅明看来,神韵是诸多艺术门类如绘画、建筑、摄影、电影等的灵魂,是确保艺术本质不在复制中流散的关键。本雅明的观点在今天的商业化浪潮中得到验证,其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繁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寓言”作为 2 0世纪初期的文化符号 ,在本雅明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碎片化 ,废墟和忧郁则构成了本雅明寓言美学的主要特征。在本雅明的文学批语与文化实践中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一观念的散播。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对民众的蒙蔽是当今西方文明的深重弊病,阿尔都塞学派非常关注如何启发人们去除意识形态蒙蔽的问题。通过对这一学派理论的评述,从文艺的创作实践、阅读实践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文化对文艺领域的全面渗透,文艺活动的商品经济性质和产业性质日益明显。因此,文化生产、消费的视角成了文艺研究的重要视角。本雅明和托夫勒等人关于文艺消费的研究都是在这种文化视野中取得的研究成果,虽然富于开创性意义,但他们的研究仍有颇多缺憾。这些不足显示出了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复杂性,因此进行文化生产、消费的研究必须充分重视特定文化语境中文艺生产、消费状况的具体性、特殊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张凤 《考试周刊》2011,(75):30-31
在《译者的任务》中,本雅明解释了原作的可译性,阐述了原作和译作的关系,语言和意义的关系,忠实和自由的关系,并提出了纯语言这一语言哲学概念。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本雅明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10.
"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略显苍白的现状,着力挖掘这一概念。首先,将在西方思想史和本雅明作品中阐明"追忆"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以小说为代表的个体追忆和以历史为代表的集体追忆两个维度对"追忆"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最后,审视本雅明通过"追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救赎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论文艺对道德的涵载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既具有审美和认识功能,又具有教化和激励功能,但文艺的这些功能只能是通过寓于生动形象和具体事件之中的思想、精神与道德形态而加以实现的。因此,任何形式和内容的文艺作品,在本质上都应当和必须是道德与文明的集萃,是思想与精神的升华,是美与力的体现。否则,对于文艺来说,便是悖论。因为文艺的思想和道德特征,文艺的文明本质,是文艺自身的法则和规律使然,而决非外加的负累,这就决定了文艺一定要涵蕴和体现文明与道德,一定要担当扬播文明与道德的载体和介体。  相似文献   

12.
本雅明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做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活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他的神学阐释方式和思想中的神学因素,使其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形象晦暗不明,本文尝试着眼于本雅明的思想转型的关键节点对这一问题给予回答。从本雅明接触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到对其做出新的阐释中间经历了一段理论成长期,经验概念在这段时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他在早期围绕经验概念所做的相关论述更是其与历史唯物主义最早产生思想交集的关键证据。通过早期关于经验问题的两个文本群可以分析出本雅明与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关联的思想契机和神学语言观中潜存的历史唯物主义感知模式,找到本雅明理解和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来源,从而进一步澄明本雅明的思想形象,理解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义本雅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本雅明的艺术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身体政治意象,形成其思想的本真面貌。这主要表现为作为一种痛感的身体意象、作为一种时间记忆的身体意象、作为一种公共政治的身体意象。建构和培育身体政治是本雅明抵抗线性历史观和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尽管这种抵抗性并不彻底,但只要身体意象时时保持政治冲动,就可以与现实中的批判对象拉开距离,时刻保持清醒而不至于同流合污,从而体现出其应有的批判价值和抵抗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却略显苍白。本雅明认为,拯救异化的现代人,不是寄希望于未来,而是寄希望于"追忆",追求过去那种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人紧密联系的美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和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载体,对推动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发表的长篇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及文艺  相似文献   

16.
"灵韵"是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独一无二性"、"距离"感、经验的"真确性"、对象的"权威性",以及神秘的"永久性"等特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阐释这一概念,它具有神话信仰渊源与文学的仪式功能、自然人化的审美经验与生态审美的文学体验、讲故事的口传文学传统与对话性叙事等人类学维度。本雅明灵韵理论凸显了文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关联性,能为传统文艺作品的"袪魅"走向数码时代文艺作品的"复魅"提供新的解释,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鲁迅文艺思想与当代文艺运动陈漱渝鲁迅不仅是一位以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家,而且是一位以如炬目光洞察文艺特点和规律的杰出文艺理论家。正如同鲁迅无意于按照文学概论勾画的框架从事创作一样,他也无意于在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构筑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8.
吕叶 《文教资料》2011,(23):34-35
本雅明是一位博学大家,他的思想丰富,见解独到。在代表作品《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中,本雅明选取了独特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本文简要对其进行论述,论述本雅明式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深入解读《论历史概念》(包括"补遗")这部作品,力图挖掘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思考历史的独特方式:一种基于辩证意象的理解。而且,本雅明的思想正是在这种辩证意象式的历史哲学中发生了历史唯物主义与弥塞亚(救世)主义的"相遇"与交织。实际上,在笔者看来,这一"相遇"正是出自思想家本人对激进革命的承诺与期待。此外,本雅明在这种历史的辩证意象语境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也是本文着力考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雅明常常被诟病为"技术决定论者".的确,作为一位技术进步论者,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作品更加大众化与政治化,而革命的艺术家则通过运用先进的技巧或技术来制造"震惊"艺术,从而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并最终实现革命的救赎.这在本雅明对小说、摄影以及电影的论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纵观本雅明不同时期的众多作品,可以发现这种技术乐观主义明显存在于他前期的作品之中,而其后期的作品则更多地反映了他对经验贬值的哀悼,对技术现实应用的担忧,以及由此生发出的对传统艺术灵晕的留恋之情.这种矛盾正是本雅明技术观的两歧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