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我与你”的关系应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但是,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与人”或“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却被扭曲了。为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通常的教育里,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是专家,学生只能拿着本子等待金科玉律的输入,而这种“输入”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不停顿的讲授。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合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敢创新怎样才能建立合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各自在课堂上的平等地位。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变教师“教”为学生“问”,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其次,教师要努力做到与学生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让自己的行动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维系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这种…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一个长期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处理师生关系的主导与关键在于教师这一方,教师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质量。在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中,许多教师由于摆不正师生关系,一不小心便走向极端,使师生关系要么僵化,要么庸俗。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苦于没有一个正确师生关系的“度”与“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并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会喜欢创造,勇于创新。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的。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多少年来,师生关系常常被看成“上级”与“下级”的关系、“给予”与“接受”的关系。教师是权威,教师是正确答案,不容怀疑。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教师的严肃形象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亲密交流,教学气氛则必然趋向紧张。在这种紧张严肃的情境下,学生必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丧失自信心和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因而受到压抑。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  相似文献   

5.
“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实际的学业成绩低于其智力等因素所提供的学习潜能应达到的成绩。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不良是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只有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才能引领学生走出“学业不良”,走向学业成功。“学业不良”存在的现实,要求教育者改变教育的价值取向,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构建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和谐、人道的交往关系。它以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为基础,以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为原则。相信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灌输的容器。这种师生关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由来之久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强调的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这种观念如今依然存在于国人的心中。尊重教师、尊重知识传播虽无可非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观念往往会导致畸形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使学生视老师为“神明”,而所有违背教师“教导”的行为则往往被无端扼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标志着以往“认知-行为主义”下的教师中心框架已不再适用。相反,却需要构建一个以教师、学生双方为主体,沟通互补为桥梁的和谐师生关系模式。同时还需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使新的课程思想、课程内容在一个对应的“软环境”中…  相似文献   

7.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班级里面某些同学“不服管教”、“软硬不吃”。这时师生关系一般会陷入僵化。面对这种情况,有一些教师会采取转移矛盾、推卸责任的做法,往往会板着面孔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被请来的家长大都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站在教师的办公室内接受教师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苏格拉底的无知”不是假装无知,他是真诚地认为自己无知。不过,这种“无知”不是经验性的无知,而是一种求知态度,即认为人类永远无法占有绝对真理,但又始终不渝、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苏格拉底的无知”引导了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不是权威,不是真理的拥有者,学术标准面前,师生平等。因此教师不是在传授真理,而是在向学生传达这种“无知之知”的求知态度和求知方法。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变得自足,然后自主地追求真理。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由于受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师生关系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等师生关系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流并延续至今。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着浓厚传统色彩的师生关系日渐显现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新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应体现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师生心理相容原则是调节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因而也称密切师生关系原则。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融洽,互尊互爱,平等合作,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心理相容原则也是增强思想教育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一、增进师生心理相容,构筑和诣、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 教师常被人叫做“孩子王”,除去其中的嘲讽意味外,也道出了一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能俯首贴耳做“小臣民”。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在现代学生中已…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质量和效果。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一、更新观念,明确关系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师生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师道尊严”。这种观念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唯命是从”,不越雷池一步;“唯书是从”,不敢离经叛道。教师则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使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种拘谨、冷漠、变态的师生关系,严重损害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2.
一、师生关系研究范式与回顾其一,教师主体、学生客体说,亦可称之为“教师中心”模式。此种观点将教育理解为一种纯粹对象性的活动。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两者是改造与被改造、影响与被影响的主——客关系。由此构成了一种典型的权威式的师生关系。其二,学生中心说,亦可称之为“学生中心”模式。这是针对“教师中心”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在师生关系中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责任是在学生学习中给予帮助,并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教师、学生双重主体说,复合主客体说亦可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专制化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思想,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操纵者”,学习策略的“主宰者”,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真情的化身”。要创设一个轻松的创新环境,使学生能无所顾忌的积极参与到思考和回答教师的提问上来,就应扭转这种局面,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要求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关照下,教师权威是否还有其存在的空间?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为教师权威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文章从教师权威的内容入手,继而探析了新型师生关系对教师权威造成了哪些冲击,哪些权威应该被消解,哪些权威应该被重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新型师生关系中调整教师权威给予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地位被解释为“平等中的首席”,即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处于“首要”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教师自主教育权日益受到威胁,师生关系不再单纯,师道尊严被曲解、异化,导致教师权威在学生心目中有消解趋势,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课  相似文献   

17.
学生打小报告可算是学校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打小报告”现象.如何看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打小报告”问题,既关系到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与被打小报告的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同维持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相关。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正确看待与处理这种问题。像这种在学校中普遍存在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其实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新型师生关系是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而言的一种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实现教育结合为目标,以两种主体直接参与交流为实现手段,从而体现了一种以人际、教学、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关系体系。笔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就传统师生关系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种平等的、民主的合作关系。1.平等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是建立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前提。首先,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上是平等的。传统师生关系中虽也强调“尊师爱生,和睦亲厚”,怎奈这种“爱”和“亲”都是在受…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课堂上对人称代词的选择蕴含着自身对其教师身份的体验,当教师完成对其教师身份的认同和内化时,其在课堂中作为第一人称单数的“我”却常常被第三人称“老师”所取代。通过本原性分析发现,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师不断内化的是他们代表的科学的、道德的伦理身份,致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体话语被淹没,教师工具性作用凸显,并在师生关系中体现着虚假的权力和权威。要想寻回教师“本我”身份,需要确立教师自我关怀的审美形象,追求主体问性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评价。所谓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广义讲,师生关系泛指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相师相学关系。从狭义讲,师生关系特指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存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讲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而言的,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