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远义 《文教资料》2006,(19):63-64
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从诗材的取舍、词语的锤炼、颜色的搭配三个方面探讨了王维山水诗歌的虚实处理艺术,考查王维山水诗歌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孟郊山水诗与六朝代表性山水诗人的山水诗歌以及初、盛、中唐时期山水诗歌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孟郊山水诗中所蕴含的关注民瘼,维护统一,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徐昌才 《初中生》2007,(1):31-33
在古代山水诗人的笔下,山水诗是一个充满灵性、显露生命的童话世界.山水诗人总是怀抱赤子之心,与自然相亲,与生命同行,用生花妙笔抒写了一曲曲鲜活灵动、生机盎然的天籁之歌.  相似文献   

5.
王维将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推向成熟,他通过"复"与"变",呈现了山水诗歌的物感和神似,使中国山水诗歌发展到新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6.
朱熹的代表性山水诗《九曲棹歌》传入韩国之后,影响整个朝鲜朝并形成全球独一无二的九曲文化。不同于过分强调文本义理内涵的同时期众士林,李混心目中的《九曲棹歌》是写景和抒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的优美山水诗。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六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唐初山水诗歌仅局限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至盛唐时波澜起伏、蔚为大观,进入了“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最高审美境界。那么,唐代诗人在山水诗创作中是如何审美的呢?实际上,这是唐代士大夫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反应。本文认为,从社会发展与大文化背景的角度来探索唐代士大夫的心态,从唐代诗人山水审美中的“尴尬”来寻求山水诗创作的价值,那么,在阐述山水文学的发展规律时,也一定会持之有据。  相似文献   

9.
李白对山水有一种独特的情怀,他与山水融为一体,感兴赋诗,超越苦难,名为“逸兴”。大自然催发了他的浪漫思维和灵感,他选择了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山水吟咏,同时摆脱以往山水诗歌的写作定势,用来解脱苦闷,艺术时空十分丰富,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怀古意识,拓展了山水诗歌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0.
王维通过对诗题的设置和与时间相关的诗歌意象的选取,再加上时间表现手法的使用,在其山水诗中进行了独特的时间表现;同时又通过空间意象的选择和空间形式的布局,展现了山水诗中的空间变化,这种时空的并行、转换与超越,使得山水诗的现实时空经过诗人漫长的心理时空的酝酿,升华到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时空,从而完成时空的突破和拓展,有利于山水诗歌的意境实现从有限到无限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是刘长卿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类型,与盛唐山水诗不同,他的山水诗歌描绘出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体现了对于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独特的情感内涵渗透在刘长卿山水诗歌的各个方面。虽然他的山水诗有严重的意象程式化,但却真实地反映出一个混乱时代对个体知识分子的影响,具有大历前期诗歌独特的风味,对于中唐及其以后的诗歌有很大影响,在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歌史上也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盛唐漫游之风是盛唐山水诗产生的土壤,盛唐山水诗多是诗人在漫游中抒写的,漫游推动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孟浩然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漫游伴其一生,并对其进取求仕、仕隐矛盾、释老隐逸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孟浩然山水诗歌中的意象塑造、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也是在漫游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范式的。  相似文献   

13.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山水诗歌产生的原因很多,语言的诗化是其中之一。先秦至东晋各种文体中的山水描写成分,为山水诗的出现作了量的积累和描写技巧的积淀,加速了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进程。尤其是天生具有语言美的汉赋和东晋的山水赋,对有关山水的语言的诗化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和谢朓山水诗歌的创作,无论是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思想情感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既是二谢不同个性特征在诗歌中的外现,也是二谢所处时代、生活经历不同反映在其诗歌创作中。同时谢朓一方面学习谢灵运山水诗歌的创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创造性的改变,如在诗歌中多抒发个人情感,而非谈玄悟理;以清新笔调抒情写景取代谢灵运的用典,显得自然而又清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魏晋时期士人对山水的游赏更促成了山水诗歌的诞生.山水诗的概念在唐代早已出现,但旅游诗词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古代很大一部分山水诗以及纪行诗、游览诗其实就是旅游诗词.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内容上二者互相交叉重叠,在创作上旅游诗词又是山水诗词的先导.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又有明显的区别,山水诗词重描摹景物,旅游诗词则重记述过程;旅游诗词观照范围广,山水诗词则相对较窄;山水诗词更多观照自我心灵,以静为贵;旅游诗词更着眼于旅游过程,因而内涵丰富,更显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7.
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诗歌类别,在盛唐时代达到艺术顶峰,而《楚辞》中所透露出的山水意识正是山水诗歌由萌芽到成熟的漫长过程中的基石。文章主要从《楚辞》中的山水观、山水意象、对山水的初步审美意识三个方面来论述《楚辞》中的山水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断亲近的过程,也可以探讨出山水诗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与华兹华斯是中英文学史上大量创作山水诗歌的著名诗人,他们在山水诗歌的创作上都独具风采。两位诗人所持不同的自然观和宗教观极大地影响了其山水诗歌的创作,他们的诗歌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特点、意象及意境三个方面。从意识形态的对比研究视角鉴赏中西山水诗不仅对诗歌研究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也为读者开拓了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李华珍 《学子》2014,(7):41
正"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这一对句流行于唐代,反映了王维诗独步当时、风行海内的盛况,恐怕不是溢美之词。王维,字摩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擅长绘画,精通音乐,又精研佛理,他的诗歌以清丽、旷淡、含蓄、浑成见长,奠定王维在诗歌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歌咏归隐的山水田园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王维众多的山水诗中,我觉得《山居秋暝》最能体现他山水诗"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真正独立意义上的山水诗人,开创了借山水表达内心主观情感的思想主题的先例。山水诗自谢灵运之后成为华夏诗歌的重要表现主题,具有强烈的抒情韵味,可以说这一主题的呈现对他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文章辨析了谢灵运山水诗歌中的主观抒情色彩的成因,以及这一思想主题与诗人本身的遭遇、性格、家族和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