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亚东 《甘肃教育》2020,(2):171-171
"五环"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包括复习铺垫,情境导入;出示指导,学生自学;检测自学,展示交流;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点"即整堂课教学应保证实现的四个基本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基本点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必须贯穿于整堂课的五个环节中,是每节数学课都必须要做到的。  相似文献   

2.
一、五环节模式的内涵 实施新课程以来,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涌现,有的模式甚至在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四步六段课堂教学""学案导学""三三六自主学习""六因素单元教学""五环节模式"等.其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巩固训练—布置作业"影响深远.中学政治课"五环节"教学模式,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政治学科特色和具体学情的一种再研究.其研究的内涵是"预习新知、交流合作、展示成果、归纳巩固、达标测试"等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其用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介绍作家作品、字词教学、整体感知、精度分析、拓展延伸"这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也是文本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式,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这五个环节都成为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的模块,学生对这几个模块非常清楚,都能知道老师下节课要讲什么内容。事实上,这样的现状已经让"五环节"教学法"失真"了,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也为了充分发挥五环节教学法的价值,更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通过将该方法与课改理念的有机整合来真正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09,(7):23-29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教学辅导?有专家认为,教学整体上可以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导”五个环节,辅导是其中的第五个环节,只有这五个环节闭合了,教学才会有效,只有这五个环节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整体有效性才会提高。这种观点很有道理,然而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这一观点把辅导从学生的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中剥离出来,把辅导与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割裂开来,带来的问题就是“上课”成为教师按预定计划的个人表演,不需要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辅导是教学的第五个环节,那么也就成为课堂的延伸。  相似文献   

5.
<正>一、全员参与,整体建模——"五步教学模式"和"三大教学策略"的构建1.五环节教学框架。第一环节:创设和谐氛围,灵活组织教学,此环节,教师运用谈话交流、课件吸引、音乐陶冶、猜谜激趣、才艺展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情境的设置既有启发性,又力求有思考性,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第二环节:抓住有利时机,高效思维对话。教师必  相似文献   

6.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师地理教学的"五环三扣"法的"五环"是指中师地理教学的五个环节,即"预习·思考·提问·精讲·训练"等五个环节,"三扣"是指中师地理教学过程始终要扣紧"课文·插图·练习".它们是中师地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提高 "两课"教学实效性是"两课"生命力所在.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同轴度的测量"为例,介绍了五环节教学方法在"检测技术"实训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导学、立体讨论、示范讲析、检测巩固和归纳总结五个环节,使学生快速掌握相应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构成教学过程的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考试等五个基本环节。学校应加强对这五个基本环节的跟踪管理,促使它们良性循环,形成整体的优化。一、教学环节质量“五条标准”我们学区根据大纲关于各年级学科学生应掌握的“双基”知识、能力与智力发展要求,立足学区实际,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新茶馆式教学是在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教学"和上海静安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茶馆式教学实施"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四个教学环节,后茶馆式教学实施"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做做"五个教学环节,而新茶馆式教学施行"读读、讲讲、议议、练练、评评"五个教学环节,这是对茶馆式教学与后茶馆式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我们知道,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在人和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上开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徐立志 《华章》2007,(5):39-39
根据以往经验,我校在即将开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中采取具有创新性的"五环教学法",即将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辅导、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电视教学、实践教学等五个环节,各环节紧密结合,交替运用,相互促进,以增强本门课程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五步单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说、授、评、测、结"五个环节,是明德中学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是符合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符合新课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生生合作、师师合作"的教育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五星网状教学模型"作为一种课堂应用模型,其五个基本环节是"启动一建构一巩固一运用一总结"。从五个环节的内部运行机制看,巩固是将建构起来的知识进行强化理解、深度熟练的过程,也是进行知识运用和总结等学习活动的先行条件。巩固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即时检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其策略及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就思想政治课概念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可以采取概念辨析、概念辨识、样例表征、复述记忆、课堂检测等策略进行巩固,以此提升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总结出了小学数学“三环、五步、八法”的教学结构模式。“三环”是:激情引趣,导入新课;激思导学,探究新知;强化训练,激励成功。“五步”是:激情引趣——引探导学——讨论交流——实践应用——总结评价。“八法”是:情境激励法,设疑激励法,操作激励法,创造激励法,媒体激励法,练习激励法,奖励激励法。评价激励法。三个教学环节是一个整体,五个教学步骤融于这个整体之中,八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和五个教学步骤之中。  相似文献   

19.
"导学检测"教学范式包含预习、展示、探究、练习、检测五个环节,整个过程以导学案为教学抓手,以当堂检测效益为目标引领,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该教学范式体现了"以导为辅、以学为主"的宗旨,通过以导助学、以测促学,实现导学融合。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校根据自身现状,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五环四步"教学结构。"五环"主要是指教育教学管理的五个环节:改革集体备课、打造课堂模式、变革作业形式、创新小组辅导、完善小组评价;"四步",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四个步骤: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