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阐释了金融脱媒大趋势的情况下,对我国产生金融脱媒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都是我国产生金融脱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述评,分析金融脱媒产生的原因,在选择经济增加值作为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模型实证研究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存在着"脱媒校正效应"。由此,提出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创新来应对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规模发展迅速,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商业银行2012—2019年相关财务数据,分析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客户结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结合13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与宏观影响因素,建立实证模型,研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的深化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金融脱媒已经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但金融脱媒的发展仍不充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扩大。在金融脱媒背景下,资金融通在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之间转换,伴随而来的是作为间接金融主要媒介的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面对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市场环境下如何调整其经营管理,文章从金融脱媒最初产生及定义说起,分析原因,阐述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发展,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扩大.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愈发明显.本文从银行资产端脱媒、负债端脱媒以及技术脱媒三个层次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脱媒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针对三个层次的脱媒提出了商业银行经验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学者对金融脱媒现状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6,(5):53-6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趋势和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面对和利用这一新的形势顺势而为,化不利为动力,加快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是我国商业银行要直面并亟待认真解决的问题。该文探讨了我国金融脱媒的成因及现状,同时分析了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脱媒时代的快速来临,已日益融入全球金融竞争中的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变革创新的步伐,尽快找到应对金融脱媒的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其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为分界线,以前在社会融资中传统银行占据重要地位,而之后影子银行得到蓬勃的发展.在利率管制和金融脱媒的社会大背景下,影子银行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正面的作用.目前,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从而对加大了金融体系的渗透,进而引起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普遍关注.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规模出发,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特征以及从影子银行资金的资金供给和需求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影子银行所采取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试探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本文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我国经济领域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分析 ,有助于我国从中吸取教训 ,加大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 ,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积产生的原因,并说明了对我国将产生的经济影响及从中能够得到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理论综述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农村金融缺口产生的原因、非正规金融的演变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缺口是正规金融功能性缺失和国家长期金融抑制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金融缺口产生了获利机会,而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是对这一利润机会的理性回应;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金融制度变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基础演变引发国家对金融制度重新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的纵深推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金融脱媒"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在这种趋势下,如何加快金融创新,转变经营方式,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认真对待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初,阎锡山在山西进行了第二次较大规模的晋钞改革,此次货币改革是山西金融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山西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阎锡山第二次晋钞发行和改革的研究,即中原大战后至抗战前这一阶段的晋钞改革原因和状况进行论述分析,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阎锡山在山西所施行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思想。  相似文献   

15.
罗艺 《山东教育科研》2014,(12):I0007-I000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金融的过度和抑制,小到对个人投资、理财、公司运作,大到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实际生活中经济现象千变万化,经济走向十分微妙,各项经济政策制度多如牛毛,我国金融的发展和改革更是一个复杂庞大且持续变化展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朱民 《留学生》2013,(8):24-25
中国金融改革在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近15年来有了很大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第一次对中国金融体系进行了压力测试,结果也显示了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但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正在积累,受到的外部冲击越来越多,金融“脱媒”也在加速。这些都要求中国金融业必须继续推进改革,而改革出发点和目的,必须是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次贷危机,通过资金流动的传导对实体经济的产生冲击,进而对贸易和金融产生影响。中国这次切实地感受到了开放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国际因素是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上衍生金融产品迅猛扩张的结果,国内因素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充分。因此,应从美国产生次贷危机的原因分析,从金融监管、风险管理、经营方式等方面探讨我国银行业如何规避风险,构建银行业的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脱媒趋势加剧、监管要求趋于严格等外部形势的压力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以其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新蓝海。本文从建立合理化客户结构、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创新业务运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电子银行的主要发展形式是网络银行。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迅速,对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对网络银行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当前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合理地制定网络银行发展规划,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壮大县域经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发展县域经济离不开金融信贷的支撑,然而商业银行信贷投向一直瞄准城市市场,而忽略了农村市场.县域经济金融信贷的薄弱,已成为制约县级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针对县域经济金融信贷严重削弱的原因,分析了适时调整银行信贷政策以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