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梅村的诗歌在清代已有“诗史”之称.靳荣藩的《吴诗集览》作为最早的吴梅村诗歌笺注本,对吴梅村“诗史”的理解颇有代表性.《吴诗集览》沿袭《本事诗》中的“诗史”观念,详证梅村诗中的史实.《吴诗集览》征引的材料仅限于《明史》及《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使梅村的“诗史”精神打上了浓厚的官方色彩.另外《吴诗集览》忽视了吴梅村“诗史”观念中对士人心态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衰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观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数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3.
清初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早年合集《瑯琊二子近诗合选》中有吴梅村序文1篇,不见于吴梅村各集。此序为其应同里周逸休之请而作,对王士禛兄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是吴梅村与王士禛早期交游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吴梅村诗歌研究突破了一片荒凉的局面,无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文本的研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形成了以吴梅村忏悔意识、诗史观、"梅村体"等为主的研究热点,吴梅村其人其诗得到了重新考证与评价,并且研究趋向呈现出数量上增长、深度上拓展等特点。与此同时,吴梅村诗歌研究仍然存在着研究视角单一、方法陈旧、部分内容研究不足等缺陷,需要学界进一步将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春节时候,我曾在厂甸买了个旧抄本,吴梅村诗抄残卷。当时,我看它笔致流动,必不是一般抄本。因为我曾在友人家中见过吴梅村的字联,那是商务印书馆影印的,他们如何鉴定真迹,不得而知。这个抄本与字联笔迹很相似,我买它时,也有那种想法,是不是吴梅村的笔迹呢?待拿回来一看,上面有引《艮斋杂说》、《新世说》、《西河诗话》等文,作为注释,这自然不会是吴梅村的手抄本了。但是,我将它和吴梅村诗文集对校,却发现这抄本比刻本多出八首诗来。这使我大为惊奇,驱使我连忙去查别的本子,看看是不是也都没有收入。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病逝后,“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对于吴梅村“圆石”立墓之举,前辈学者颇多议论评说,但对吴梅村墓前所立之“圆石”究竟为何物,或未加详查,或略有误解。文章主要对诗人吴梅村死后以“圆石”立墓这一事迹进行初步地辨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针对历来评《吴梅村诗》者皆重其文句修辞而忽略史料价值的倾向,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吴诗》的史料价值进行论述。认为:第一,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重要史料,当时的许多宫廷斗争内幕、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吴诗》中都有具体的反映;第二,是了解吴梅村思想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吴梅村的思想变化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有着突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其诗对这一心路历程作了详细的叙述,为其他史料所不及;第三,诗中很多资料属正史所无,可补正史之不足。《吴梅村诗》是我国诗坛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是当之无愧的“诗史”。  相似文献   

8.
以往论者多认为吴梅村前期诗歌有"风流"之色,后期诗歌呈现出"激楚苍凉"之气,前后期风格迥然不一。然而,吴梅村诗歌的浑厚之色在早期就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后期得以继续成熟,从这一方面讲,其诗歌风格在前后期有一致性。另一方面,由于后期坎坷特殊的人生经历,吴梅村诗歌呈现出更丰富的时代与个人特色。讨论吴梅村诗歌风格的一致性既是正视诗家创作个性和历史大环境的共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了解明清之际文人创作心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于吴梅村诗歌的诗史特征,人们已经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吴梅村作品的诗史特征又与其史官心态密切相关,故研究吴梅村的史官心态,我们就能找到一把读懂他作品的钥匙。吴梅村史官心态的生成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冯其庸、叶君远先生合著的<吴梅村年谱>积六年之功,"稽之以载籍,衷之于事理",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吴梅村作为一位诗人、书画家的形象,勾勒出吴梅村的生命历程,展现其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吴梅村研究的基础资料.综现该谱,其学术特色约有如下教端:尊重历史,还原本真;资料翔实丰赡,述事客观公允;订讹辩惑,无征不信,体例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