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系列理念无一不是在强调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强调地理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必须注意知识背后的生活意义。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地理课堂的教与学要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联系,在联系实际的课堂学习中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教与学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教学资源回归生活,英语课堂回归生活,课外活动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做到在运用中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学向现实生活复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本内容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锻造其时代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教学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所谓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将教学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由是,本文提出从教学素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构生活性教学体系,让课程教学复归生活。  相似文献   

4.
“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追求和目标。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较强,其教学方式需要生活化。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一、教学内容基于生活经验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关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让信息技术课堂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5.
日常学习生活是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塑造出来的,新课程改革究其根本是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建。研究从学生异化的日常学习生活现状出发,用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分析学生异化的日常学习生活的不同表征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回归学生本真学习生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粱静 《农村教育》2006,(7):95-95
《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中找话题,让学生谈生活的体会,与学生讨论生活的问题。大教育家杜威也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回归生活”,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所感、所思、所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离生活很近,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  相似文献   

7.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学习认同这一理念,我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再现了二年前,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实践学习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丰富的,是教学的源泉。课堂教学要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学习,激发兴趣,激活情感,从而加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体验.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9.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既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又能实现人的发展,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在导入环节链接生活、提问环节贴近生活、活动环节走进生活、教学语言回归生活,引领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物质性质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倡导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教学和管理人员应该多方着手.培养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和存在。英语教师在教授英文的时候,要以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为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交际性原则,尽量用英语来教学,创造英语环境,提供交际机会,使学生在运用外语的过程中真正灵活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高中化学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视,体现化学教育的社会性、时代性。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课堂导入与实际结合开启了学生的兴趣之门;课堂讲解与实际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结尾与实际结合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课外活动与实际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希望对以后的化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探索和分析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参与意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师范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用动态的、发展的思想指导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探索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用细雨润物的方法,用一颗爱心,切实做好地方师范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的说、听、看反映出学生的生存状态、思维方式、精神体验,同时也反映出教育的真正理念、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听、看就是学生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因此,当我们呼吁要关注教育日常生活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应指向学生“切身”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价值观念的裂变,往往导致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混乱,而我国高校德育忽视学生主体性、脱离生活、缺少互动等缺陷而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获得清晰的价值观、道德观。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对深化我国高校德育改革有三点启示:高校德育要“教会选择”;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与其他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  相似文献   

19.
杜威的道德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德育目的论、源于生活的德育内容观、知行统一的德育方法论启示当前的中学德育课堂要融入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重视学科德育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改进德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同时我们对杜威观点的片面之处也要客观地分析,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自学校教育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对学生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传统的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生活世界的遗忘,导致学生评价中见物不见人。回归生活世界(returning to life world)的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强调多元主体评价、评价主体间的对话.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注重过程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