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杠头叫板     
我喜欢抬杠。钓友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杠头”。 能当所有爱抬杠的钓友的“头儿”,我很高兴。真理 不辩不明,钓鱼  也有真理,不辩 行吗?不抬杠行吗?今儿个咱就拿出两个传统说法,请钓友们一起来抬抬杠!A、抄鱼非要先抄头吗?B、遛大鱼非要关闭绕线轮的逆止开关吗?杠头叫板  相似文献   

2.
孙云龙  吕景新 《垂钓》2001,(8):34-35
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也许我们不能理解吕先生心中的钓道究竟是何物,但我们相信这个顽强的老人能够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越钓越年轻!  相似文献   

3.
程宁 《中国钓鱼》2001,(4):21-23
钓界多年争论不休的几大焦点之一就是:何为调灵,何为调钝,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学钓鱼只能是越学越糊涂,最后只能是“钓”进了八卦迷魂阵.最终被“调”趴下为止。  相似文献   

4.
黄巩 《钓鱼》2005,(13):39-39
4月17日,恰逢周六,难得赶上一个非常适宜钓鱼的好天气。渔谚说“清明到谷雨,越钓越欢喜”。我整理好钓具,乘车来到位于市郊沈庄的一处河塘。  相似文献   

5.
安基强 《垂钓》2005,5(12):54-55
钓伴“驴头” 1967年夏初。大院门口的一棵长满新叶的老榆树下,几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围坐在我身旁。他们吃着“驴头”从家里拿来的苞米花,看我给“驴头”绑钩拴线。而“驴头”刚在一边不住地恭维我。从这一天起。“驴头”正式加入我们这个钓鱼队伍。  相似文献   

6.
去年12月3日下午,我在厦门市湖里公园钓罗非鱼。虽是些100克左右的小鱼,但上鱼率极高,我越钓越有瘾,不知不觉天已黑了。就在饵料将要用完,我准备回家之时,浮漂点了一下接着“黑漂”。我迅速提竿,手感虽重却无动静,犹如挂底。再提出现了摆动,我想可能是挂着了大罗非鱼,便加力想把它提上来,可是没  相似文献   

7.
越钓越上瘾     
什么叫“越钓越上瘾”?我就是。闲暇时一定要临潭垂纶,往水边一坐,心里就倍儿舒服。即使是下班以后时间太晚去不了钓场,也得“堤内损失堤外补”,或是捧出《中国钓鱼》杂志,反复咀嚼、品味再三;或是把渔具物件统统摆出来,像检阅部队一样,灯下理丝、榻前试竿。  相似文献   

8.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9.
之晔 《钓鱼》2006,(4):70-71
春节放了7天假,与妻带了孩子在岳母家享了几天福,其间进了两次书店,买了5本钓鱼的书,价格不菲到还能承受,可是选到要读的章节却读不下去了。比如《钓鱼高手》(2004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洋洋洒洒27万字,读来读去不知道是哪些高手的技术,如果是作者自己的本事,称“高手”实在与我这个“低手”没有多少差距。另外一本书就谦虚多了—钓鱼”两个字。不过前面——“加了4个字:阿呆系列(FishingForDUMMIES),一个叫彼得·卡明斯基的美国人写的,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册。有了这个“呆”字就容易理解了,笨蛋、傻瓜(可不要以为作者是弱智或是…  相似文献   

10.
何志云 《垂钓》2002,2(3):6-7
处处充斥着人工雕琢痕迹的钓鱼,侵蚀、覆盖了自然,不免让如今的钓鱼有越钓越“堕落”之感!  相似文献   

11.
变脸     
我所讲的这个“变脸”的故事,不是川剧中的舞台艺术“变脸”,而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际钓鱼过程的写真。  相似文献   

12.
张新新 《垂钓》2013,(10):28-28
8月3日星期六,又到了我每周“解毒”的时候了。由于家中“领导”只让我每周钓一天鱼,为了尽可能延长这个时间,我往往从周六晚上就开始钓。  相似文献   

13.
何霖 《中国钓鱼》2001,(5):51-51
“爸爸,这个叔叔为什么把钓到的鱼又放了啊?”背后一个稚嫩的声音刺透我的耳鼓。回过头,一个五六岁男孩不解的目光射向我。又一尾小鲫上钩。“别放,叔叔,把它送给我好吗?我把它养在我家的鱼缸里。”  相似文献   

14.
与表侄掐鱼     
钟卫 《钓鱼》2004,(18):29-29
暑假到了,乡下的表侄打电话邀我去他家鱼池里钓鱼,我答应了他。我这个表侄他可机灵了,今年才12岁,去年曾向我要过鱼竿,我答应了等他考上初中便送他一支。此次邀请我钓鱼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所以,我特意为他备了一根。  相似文献   

15.
好不容易见到了徐德妹,没成想却遭到她的拒绝。一句“我很忙”,算是给了个温吞吞的回答。于是,我赶紧使尽浑身解数,软磨硬泡。终于她允许我采访“十几分钟”。不知不觉中,小徐同我谈起了她的过去。她说她是12岁那年开始比较正式地从事田径运动。因为那年她被湖州市业余体校的朱美琳老师看中,从此把她领入了田径运动的大门。没多久,在1979年6月的浙江省少年田径赛上,年仅12岁的  相似文献   

16.
于文福 《钓鱼》2008,(1):50-51
二、“常青树”,怎么会让自我生机盎然?青岛市的三林队,此前5年中年年都有所接触,都曾见过他们走上奖台领取冠军杯。这个队不论是现在的龚鸿建、吕其明、宿斌和“三人组合”,还是我接触最早的龚鸿建、吕其明、管培高的“一对半搭档”,都是当地渔友眼中的“黄金组合”、“理想搭档”。可是,当我单刀直入询问领队龚鸿建如何看待比赛这一问题时,龚鸿建的回答很干脆:战场上哪有什么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17.
奇袭三山岛     
杜新财  李庄 《钓鱼》2011,(21):50-52
“蓑翁”钓友离休在家享清福,有的是机会出海钓鱼,作为老大哥,他从没忘了我这个小兄弟。不过,因为忙于生计的缘故,我也曾多次临阵推脱,这让我很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18.
季明 《垂钓》2001,(5):79-79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钓鱼的人,妻子叫我“季迷”。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本地每年6月初到8月底是最佳垂钓时间,这个时期正值我休假,从1993年开始,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是在卧龙湖度过的,真是充分地享受了钓鱼乐趣。  相似文献   

19.
我的“神奇饵料”野钓大鲫效果很好,夏季尤为适用,现介绍如下: 一、把小米面和新鲜的玉米粒分别装到瓶子里,用高度曲酒把它们浸透,时间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20.
刘少才 《钓鱼》2005,(21):52-52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船刚从国内开出,长沙籍的老船长晚上就开始织网,我去送气象报告时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就对我说.“你不准备准备?”我摇头表示不懂。他笑着说:“傻冒,悉尼的螃蟹多得是,没有网你就看别人钓吧。”远洋船员不会钓鱼的不多,有水必钓,但说钓蟹就不是很普遍,因为有的水域根本钓不到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