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为林 《钓鱼》2006,(19):68-69
我爱钓鱼,也就爱上了《钓鱼》杂志。有些精彩文章,需反复翻看,细细揣摩,才能读透其精神。尤如一杯好茶,只有细品,才能吃出其真味。爱上《钓鱼》,就爱其鲜明的特色。钓鱼理论的研讨和争鸣说到钓鱼理论,首先要感谢《钓鱼》杂志的编缉们,是他们为广大钓友提供了《钓鱼》这块宽松的  相似文献   

2.
1993年是解放军总参工兵部南京干休所开展钓鱼活动的第三年,也是空前活跃的一年。除未进所的老干部和9位遗孀外,全所共有36户,参加钓鱼的就有18户。自4月至11月,七个月时间,有组织的钓鱼活动18次,钓鱼700多斤,成绩显赫。不少老干部通过一年多的钓鱼活动增强了体质,现在是红光满面,黑脸铁汉,年轻一半,健康好看。 据笔者了解,南京近百个干休所,像总参工兵部干休所钓鱼活动开展得这么好还是少见的。为什么?原因颇多,但最关键的一  相似文献   

3.
马恒超 《钓鱼》2013,(13):16-17
《钓鱼》杂志创办20周年,本该早早撰文庆贺,思前虑后,迟迟不敢下笔,原因是怕露馅—因为自己不钓鱼。不钓鱼的人画了不少钓鱼漫画,躲在背后不开腔也就罢了,一开腔,广大钓友知道底细,怕就另眼看待啦。和《钓鱼》杂志的交往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年画了一批钓鱼漫画,各处试投,不久收到了《钓鱼》杂志的稿费。我很高兴,于是  相似文献   

4.
席新辉 《钓鱼》2006,(22):70-70
感谢《钓鱼》杂志的编辑们办了这么好的钓鱼杂志,衷心地谢谢你们。临近年终了,看了将近一年的杂志,总体上感觉本年度《钓鱼》杂志受到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欢迎,其发行量直线上升。根据我的观察,其他的几家钓鱼媒体  相似文献   

5.
去年年初,本刊编辑部刊载了一篇卷首语,在那里表达了一些心愿。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钓鱼》能够成为钓鱼人的知音与朋友。所以,我们的杂志叫《钓鱼》,我们称呼自己为"《钓鱼》人",书名号不是我们之间的距离,而是我们共同的牵念。因为,《钓鱼》是我们的杂志,也是天下钓鱼人的杂志。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钓鱼》能成为钓鱼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钓鱼》成为我们钓鱼人的生活伴侣,成为钓鱼人不愿舍弃的一种精神传承。《钓鱼》成为钓鱼人的记录者,钓鱼人是《钓鱼》的创造者。我们要为"钓鱼"作史,《钓鱼》也用一篇篇文章、一期期精美的杂志,书写着钓鱼的辉煌、钓鱼人的辉煌!一直以来,我们都肩负着一种义务,让《钓鱼》成为钓鱼人的媒介与桥梁。成  相似文献   

6.
秋钓响潭     
我的爸爸是典型的钓鱼迷。自从3年前他被一本《中国钓鱼》拉下“水”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成了顽固“追鱼族”中的一员。除去工作,钓鱼就是他的第二职业。只要天气好,一有时间就去钓鱼,从不“缺勤”,多次小有收获。说起钓鱼来,总有讲不完的新鲜事。出于好奇,我逐渐?..  相似文献   

7.
孙增明 《中国钓鱼》2001,(12):21-21
笔者拜读了《中国钓鱼》总第113期刘双平的《冬钓“天变” 前》(简称《冬钓》)一文,有些疑义,欲与该文作者及其他钓友讨论。 多数钓友和不少钓鱼文章认为,冬季钓鱼气温突然变冷的头一天和气温升高时好钓鱼,故有“冬钓阳”之说。这属于一般规律,所以,我也相信此说。而笔者在近年几次钓鱼活动中则有新的体会:气温骤降后也好钓鱼。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6年第九期,刊登了山东钓友邹思全的文章《协议钓鱼》,读后感到是篇好文章。说它好,是因为在生态日趋恶化,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的今天,邹钓友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同时也为我们钓鱼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8,(17):26-27
福州张铨先生发表在《钓鱼》杂志2008年4月上期的《认识灵钝好钓鱼》(以下称《认识》)文章,是继《为何口动漂的主要漂相是下顿——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一》(以下简称《之一》见《钓鱼》2007年17期),《子线及钩饵状态决定钓组灵敏度——兼评盲区论错误原因之二》(见《钓鱼》2007第18期)两篇文章后又一篇否定盲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失“窃”     
自小就喜欢钓鱼,觉得那是天下最悠闲最惬意的事情。于是,一册权威的寓教于乐的《中国钓鱼》杂志便成了挚友。自参军入伍,每逢节假日,总要带上钓具去过瘾,也难怪战友们戏称我是“钓痴”。 10年了,对《中国钓鱼》更是爱不释手,10年,58期《中国钓鱼》一本不缺,说来可笑,有一期的《中国钓鱼》竟闹出了一场令人回味的笑话。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4,(17):24-24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秋雨添衣裳”,秋高气爽钓鱼忙,欲知秋天鱼好钓的缘由,请看《西风起好钓鱼》的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2.
去年4月份的某一天,因为前年发表在《中国钓鱼》杂志上的一篇小文至今没有收到样刊,我用手机给位于北京的《中国钓鱼》杂志编辑部打了一个电话,主要是想询问一下情况。电话接通后,是一位说话和气的男老师接听的,他说他姓木易杨,问我有什么事情可以帮上忙,我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向他反映了未收到样刊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初次相识《中国钓鱼》是一九八九年六月。无意翻了翻友人买的一本《中国钓鱼》,谁知不翻不知道,一翻太奇妙。我被书中的文章深深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13,(18):16-17
第一次在《钓鱼》上发表文章,是1996年5月。当时的《钓鱼》还是江苏《体育时报》的一个月末黑白专版。薄薄的一张小报,信息承载量有限。那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钓友和刚刚激起写作冲动的作者。能在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是很有难度且感到庆幸的事。当时的那篇豆腐块大小的文章《炒面为饵好钓鱼》在今天看来,内容是非常单薄且肤浅的。  相似文献   

15.
每年立秋之后,正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也是大青虫大量繁殖的时期,正是用大青虫钓鱼的好时候。我开始钓鱼时不知道用大青虫钓鱼,读了《中国钓鱼》上登的用大青虫当钓饵的文章之后,才开始用大青虫钓鱼。但是,用的是整个大青虫挂在钩子上,十之八九钓不上鱼。其原因是大青虫太大,  相似文献   

16.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17.
感谢读者     
《钓鱼》杂志创刊已整整3个月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误的沮丧。在这段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大量或赞扬、或批评、或指正的文章,我们实在感动不已!《钓鱼》杂志主要秉承原《钓鱼专刊》专业人办专业刊的传统,一贯以技术文章及信息量大、快为优势。《钓鱼》杂志的编辑基本上都是钓鱼高手,甚至是钓鱼大师。但“钓鱼专家”并非编辑专家。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希望出现正,就不可能出现反。《钓鱼》杂志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表达或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作为编辑,深感歉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钓鱼》杂志常看,可是对书上介绍的经验总是将信将疑。近年来,由于福建闽江上游环境保护得好,水美鱼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垂钓爱好者。钓友们为了占到好的钓位,常常需要凌晨4点起床赶路。一日偶而翻看2002年《中国钓鱼》第五期,钓友段辉廷的《四季选点布窝  相似文献   

19.
赵巍 《钓鱼》2006,(13):11-11
在2004年《钓鱼》杂志第22期上,我发表过一篇文章——《转变钓赛理念刻不容缓》,探讨了钓鱼比赛的理念问题。在那篇文章中提到的更多是认识层面的观点,是对钓赛理念的思考。现在,我想就钓鱼比赛的模式、钓鱼比赛的垂钓环境,与诸位钓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增进共识,举办好今后的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严秋松 《钓鱼》2004,(24):45-45
《钓鱼》杂志编辑们: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辛勤的劳动!我喜欢钓鱼,更喜欢《钓鱼》杂志,不仅因为我是江苏人喜欢江苏出的杂志,更因为这本杂志的确是一本好杂志,内容全面,可读性强,每月两期,每月在一本杂志仔细看完后正好等来第二本,过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