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心”是一种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当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心理现象。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者翻阅其他书籍,或者摆弄文具。或者东张西望……学生在课堂上一旦产生分心现象.就会对教师所讲授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引起学生课堂分心的原因是什么呢?本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学习分心是许多学生和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了解并克服学习分心对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分心"是一种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心理现象,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者翻阅其他书籍,或者摆弄文具,或者东张西望……学生在课堂上一旦产生分心现象,就会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分心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现象。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摆弄文具等,经常的学习分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深入到所指向的事物而离开其他事物。如果一个学生处于“分心”状态,上课东张西望,摸这动那、胡思乱想、乱议乱说不能稳定地持久地把自己的注意指向集中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课堂教与学的任务就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5.
注意力是学生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在课堂七也就是对上课教师讲授内容的指向与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自觉性的强弱;注意力分配的协调与恰当;注意力稳定性的差异;课堂活动的丰富程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讲课节奏快慢等原因.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容易产生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思想杂念而导致分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对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袁锦芳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3):72-72,93
分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听课分心是学习的大敌,师专学生听课分心主要是因为学生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精神状态不佳;当然,学生的分心与教师的教学艺术及教师课堂上的调控作用有关。解决听课分心现象有赖于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加强对学生课堂管理;同时有赖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加强意志锻炼,有意识调节精神状态,努力创设最佳听课状态。  相似文献   

7.
正一、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中,探究的主体活动是在课堂上展开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有效的教学未必取决于课堂活动时间,而是取决于其中的有效活动时间。如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一位老师在教学四年级"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在黑板上写了四道题指名学生板演。因为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需要时间思考,一开始前面的同学计算时,下面同学都在认真观察,但不到一分钟,就有同学分心做其他  相似文献   

8.
解语 《河南教育》2005,(6):49-49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新教育理念在学校日益被强调,比如尊重学生。我并不反对教师尊重学生,我也认为对学生动不动就大加训斥.绝不会是一个好教师,更反对教师情绪失控而伤害学生。但如果说由此一来,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不讲坐姿,随便讲话,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甚至并无特殊原因,只因为想出去就说要上厕所……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是一种纪律的失控,是以尊重学生的名义而允许学生对教师不尊重。  相似文献   

9.
一、找出分心的原因 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注意力是获取知识的窗口,不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射进来。可见,注意力是汲取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上,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的分心,这是由于学生自我控制力差,不能做到专心致志造成的;二是教师未能通过一定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进行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提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课堂活动了。但是,有部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走入误区,导致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本文就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及解决对策谈谈自己的浅见,以期引起大家重视,并对今后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丹 《辽宁教育》2006,(9):36-37
一、改革课堂问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希望学生提问,害怕学生所提的问题自己事先没有准备好,回答不出来,验面上过不去;或者担心学生的提问影响自己的教学计划,往往不让学生多提问。从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从头讲到尾;要么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稍稍发生偏差,教师就立即给学生以间接或直接的暗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按老师的提问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范围和空间非常小,就更不用说创新了。  相似文献   

13.
湛伟俊 《云南教育》2002,(16):18-19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课堂上教师总希望学生能回答出自己想要的或者是与课本上基本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在质疑时能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不知如何操作才能将学生思维尽快纳入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之中,即使学生提出有创见的观点或者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曾就英语学困生成因情况做过调查,调查发现多数学困生都是由于英语学习成绩不理想,屡挫屡败,屡败屡厌,最终采取了消极对抗的态度,再加之教师要求过高,学生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科彻底失去了兴趣。其实,不止是英语学科,许多其他科目的学困生也都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一)教师的关注面过于狭窄我们的师生活动多数时候是在课堂上,各学科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己的课堂上。教师眼中更多看到的往往是课堂表现较活跃的、成绩较突出的学生,而  相似文献   

15.
讲授的必要     
有一次,听一节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不久的历史课,教师一上来就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讨论、竞赛等各种活动,很是热闹。然而,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什么新的信息,没有讲述任何新的历史知识。课后,我对任课教师说,历史课这样上完全可以,但在学生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这样来教历史,课堂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堂堂课这样上,就不可以了,因为若是教师完全不讲新知识,学生所有的活动都难以再开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课堂上学生分心又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寻找最佳途径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一、采用“弱信号式”的方法,促使学生保持注意力。 所谓“弱信号式”的方法,即用幽默、暗示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的方法。它能直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内容而不露任何干涉的痕迹,不会造成新的分心。 1.信号暗示。教师若发现学生分心,可直接给  相似文献   

17.
常青 《甘肃教育》2011,(9):86-86
课堂上,教师常会遇到学生的恶作剧,对学生来说,这么做或许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表现自己,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对老师来说,如何处理学生的恶作剧却着实需要动一番脑子。我们不妨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走进教室,正准备给学生上课,突然,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了一架纸飞机,悠悠然而又稳稳当当地落到了讲桌上,学生们开始哄堂大笑。那么你将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8.
谈“提问”     
提问,不仅包括教师指向学生学的提问,也包括学生指向教师的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专心听讲,学会自己动脑与动手,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与学生密切配合,实现双向交流,课堂提问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有旺盛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但情绪不够稳定.在数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往往很难把注意集中在教学任务上,而是分心于那些有吸引力的、涣散注意力的方面,教师常埋怨课堂上那些不能保持注意力的学生不成熟、注意力有缺陷或不想学,更有甚者会发脾气批评学生,这样有时反而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自觉性,淡化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形,如何处理为佳呢?不妨试用一下“不迷失策略”.It尔顿理论及“不迷失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形:认为重难点的地方层层细化.条分缕析,结果学生印象还是不深刻.效果不好。或者有些问题一说学生就明白。可一做题又不会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关键是课堂上没能引起学生主动、深刻、独立的思考。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只停留在记忆、模仿的肤浅层面上.没有对他们的认知结构造成冲击、震撼。简言之,学生没有主动思考.进行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