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通过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能否成为判决依据的诸种观点的分析及其审判实践中宪法地位现状的考察 ,指出了宪法长期以来不能成为判决依据的原因。然后 ,在比较法的视野上探讨了宪法的适用制度 ,阐述了确立宪法审判依据地位的意义 ,同时为完善我国的宪法适用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古代司法判决及其实践早巳为中外学者所关注,其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且迄今仍争论不休。有些学者以不同朝代的材料为蓝本,对中国古代司法判决的依据问题进行了深浅不一的论述;有些学者着眼于中国古代司法裁判的整体风格,对古代司法判决的依据进行了概括性的研究。文章对该学术问题的重要观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将其分为三类进行陈述,并对其进行正反解析,得出了情理是中国古代判决重要依据的论断。  相似文献   

4.
暂缓判决制度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适用对象的角度对审判实践中总结出的暂缓判决适用对象进行分析和推导,得出暂缓判决没有合适的适用范围存在.从法理的角度对暂缓判决的适用对象进行分析,发现暂缓判决适用对象与缓刑的适用对象一致,两者产生竞合.缓刑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制度,在审判实践中通常会被优先适用,由此也印证了审判实践中暂缓判决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5.
弹劾作为人民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一项权利,目前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宪法所确认。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应当享有弹劾权,宪法应当确认并做出相应规定。通过修改宪法建立弹劾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人民行使弹劾权既是人民民主和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又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探讨构建我国弹劾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宪法依据,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具有管辖权的州法院所做的离婚判决应得到他州的充分信任和尊重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一贯坚持的原则。但对一州法院怎样才算具有离婚案件管辖权的问题最高法院的解释却是因时而异:1906年以前,离婚被看作是“对物”的诉讼,离婚案件的管辖权被赋予原告提起诉讼时有住所的州;1906年—1953年离婚是对人诉讼的观点逐渐得到联邦最高法院认可.被告他方出庭应诉成为一州法院获得管辖权的前提;1953年以后,“可分的离婚”又成为联邦最高法院的主导思想,一州法院可以通过单方诉讼解除婚姻关系,但不能决定监护权和赡养费等附带事项。监护权和抚养费判决是否适用充分信任和尊重条款联邦最高法院没有正面回答,国会1980和1994年的立法规定这两类判决也受此条款保护。  相似文献   

7.
该从最近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个司法解释《关于以侵犯姓名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来探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敏感性的问题。“宪法条款能否作为各级人民法院断案的法律依据”,笔从法律适用这一角度,结合筷人事律师工作的办案体会来论证这一问题,认为,“宪法司法化”在法理上是得得通的,在司法实践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各国宪法中对财产权确认、保障等法规的形成与发展,并就我国宪法对财产权的界定及其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性论述。  相似文献   

9.
论人权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权保障必须以宪法为依托,因为人权保障不仅是宪法的重要内容,更是宪法的逻辑源点和价值目标,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是宪法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权保障的宪法意义就在于适度控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这是宪法权威的最好体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宪法诉讼制度不仅是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实要求,更是广大人民实现权利自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宪法适用是指以宪法规定为标准对宪法争议进行评价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结论活动。宪法必须适用,否则无法规范现实。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界对宪法适用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在关于谁可以适用宪法、宪法能否间接适用等宪法适用的重要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存在分歧,至今未达成共识。进一步加大宪法适用问题的研究力度,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宪法适用理论体系,建立健全我国宪法适用制度,是我国近期宪法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1.
12.
宪法规范的司法适用既是宪法强制力和规范性的要求和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司法权为保证宪法规范效力得以实现的实际应用。我国的司法机关已经开始直接适用宪法,但从诉讼程序和实体判决而言,都存在明显的缺憾。其中理念的落后和制度的局限构成了重大障碍。近年我国宪法学界就宪法规范如何进行司法适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主张和改革方案,笔在模式选择上更倾向于宪法法院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因为柏拉图式的哲学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人治不可能实现理想的目标。既然理想的人治不可能实现,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通过法治来达到目的。在柏拉图看来,法治就是不能允许就特殊事情做特殊处理。今天人们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宪政是确保法治的具体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4.
法理作为我国民法的正式渊源,是基于现实的明智选择.文章从理论上阐明了法理的具体指称,探索了民法的渊源之定性,对法理能否作为民法的渊源、民事判决的依据进行了重点探讨,最终认为把法理作为我国民事判决的依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宪法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宪法追求的价值——社会发展是和谐社会充满活力的源泉、宪法制度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探讨司法机关在私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理论和实践、司法机关在公法领域内适用宪法的问题、宪法司法适用的规则、完善宪法的司法适用,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宪法的司法适用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中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宪法的法律性、保障性、权威性、原则性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宪法作为一切社会主体的最高行为准则,应进入司法程序作为法院审案的直接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其价值有一般与个别之分。宪法价值具有与一般法律价值的共同性,但作为法律价值的一个部分或特殊表现形式,必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法律价值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原则性与概括性。适应性与广泛性,国家性与权威性,配补性与适用性。同时,宪法也有正义、自由和秩序价值,其中正义是宪法的内在价值,而自由与秩序则反映宪法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宪法解释中,宪法解释方法无疑具有核心地位,具体的解释方法决定着宪法文本的意义。宪法解释方法具有多样性、交叉性和冲突性,导致了宪法解释方法适用难题的出现,即各种解释方法究竟如何选择与排列。这个难题必须解决,否则就会导致宪法解释的正当性不足。现有解决模式有三种:优先因素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和平衡理论。这三种解决模式均有不足之处。一个合格的解决模式必须经历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维度的检验,宪法解释方法适用理论既不能是纯描述性的也不能是纯规范性的,而是两者的混合。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宪法的司法化是指将宪法解释、宪法监督纳入司法权范畴。宪法的司法化问题近年来引起了我国学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我国宪法发展的趋势。然而,宪法司法化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尚未解决,从规制方式、规制模式到监督主体等的转换是宪法司法化的重要途径,并基于此对宪法规则作重新构设,是当前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