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邑大学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12):F0004-F0004
五邑大学地处“中国第一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是一所承载了五邑侨乡900万海内外乡亲梦想和期望的大学,是一所正从图生存走向谋发展的以工科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大学。建校近30年来,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
1983年9月5 日江门市第一届归侨、侨属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关于筹建江门华侨大学倡议书”。1983年12月2 日江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李天才市长的提议:在江门市办一所大学。1984年1月22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作出“同意江门市筹建五邑大学”的批复。1984年3月6日 五邑大学奠基。1984年3月6日 五邑大学筹建委员会成立,筹委会名誉董事长:刘田夫(前广东省省长);筹委会主任:黎子流(中共江门市委书记)。1984年9月24 日海外乡亲在香港成立“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响应筹建五邑大学委员会”,司徒辉任主任委员。1985年3月8日 北京…  相似文献   

3.
10年前,为适应江门五邑侨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江门市委、市政府、五邑侨乡海内外人民齐心协力,办起了一所综合性的本科大学—五邑大学。学校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方针,为振兴江门五邑经济,建设富裕文明侨乡培养优秀建设人才。称作学校“心脏”的图书馆,我们在贯彻落实这一办学方针中,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抓住契机,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积极稳步地发展,在馆藏图书与服务社会方面,逐步建立起有侨乡特色的地方大学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江门五邑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侨乡,民风民俗别具一格,岭南色彩和侨乡色彩十分浓重。自江门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信息化试点城市之后,江门人正努力建设5-E工程,实现“E-政府、E-金融、E-教育、E-商务、E-社区”。5-E工程给五邑侨乡涂抹了一笔现代化色彩。而以城域网为依托的E-教育更是将九千多平方公里的五邑侨乡变成了一个大校园。2001年9月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江门教育城域网首期23所学校正式开通,这标志着江门市教育信息化从此步入快车道。11月底,记者奔赴江门,了解江门教育信息化的进展情况。江门市有各类学校2261所,在  相似文献   

5.
五邑大学是1985年10月7日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多层次、多科性综合大学,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开放区的全国著名侨乡江门市。校园规划占地千亩,位于江门市北,东与风景如画的东湖公园相依为伴,南临繁华的江门市区。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幽雅恬静。学校附近有中小学、医院、商店、农贸市场和长途汽车站,是一个既方便生活,又宜做学问的好地方。五邑大学现设有电子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中国文学、外国语等5个系的无线电技  相似文献   

6.
在新千年带给人类新的发展希望的时候,五邑大学迎来了她15周岁的生日!我在此向为五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辛劳智慧的学校校长、教授和广大师生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五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各种支持和援助的江门五邑海内外乡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五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指导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方面的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1984年,当时江门市领导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毅然决定创办一所本科综合性大学,并得到广东省和国家教委的可贵支持。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叶家康副院长赞成此举,举家南迁,担起了五邑大…  相似文献   

7.
发刊词     
在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的前夕,经国家教委批准,五邑大学正式诞生了。在中心城市办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新发展。五邑大学的创办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急需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著名侨乡江门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珠江三角洲率先实现现代化进军的征程中,五邑大学如何深化改革,在“科教兴粤”战略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我们近年来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向地方、服务社会”既是五邑大学的办学方针,也是我们学校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保障。 五邑大学位于我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兼有文、理、经管、师范等多学科的普通全日制综合性大学。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00亩,现有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现设有13个教学系部,33个本、专科专业,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校各类学…  相似文献   

9.
2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人杰地灵、物阜文殷的“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崛起了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五邑大学,掀开了五邑侨乡高等教育的新篇章。2005年,五邑大学迎来20华诞,邑大将自强不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发展力创一流办好侨乡电大张远贻江门市广播电视大学于1979年创办,至今已有17年艰苦创业的历史。它与其后相继创办的五邑各市电大形成了一个广播电视教育网。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注重自身建设,不断打基础、上规模,取得长足的发展。现全市在校电大学生共557...  相似文献   

11.
江门市城北有一条宽约20m的天沙河,蜿蜒的天沙河不仅灌溉着两岸农田、滋润着两岸土地,还流淌着珠江三角洲文化的精髓:抚育了明代的陈白沙和清代的梁启超。15年前,天沙河边掩隐着座座低矮的茅屋和绿色的蕉林[图1];15年后,天沙河畔耸立起座座崭新的楼宇[图2]。一眼望去,平坦处是宽阔的体育运动场,道路旁是教学楼与学生宿舍,这就是五邑大学。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令侨乡人民瞩目,600万五邑海内外乡亲有口皆碑。当人们满怀深情地称赞天沙河畔的变化时,可曾记得学校15年建设发展的艰辛?这一切都可以从照片档案里找到确切的答案,它真实地…  相似文献   

12.
今年11月22—23日,我校在顺德堂召开第一次科技工作暨科研成果、科技工作积极分子、学报优秀学术论文颁奖大会,全校教职工出席了会议,江门市副市长黄松龄、市科委主任林崇球、市科协副主席范均钊应邀参加了大会并作了讲话,充分肯定了五邑大学在教育和科技工作上所做出的成绩,表示将一如既往地给予五邑大学最大的支持,极大地期望五邑大学将成为江门市教育和科技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五邑大学于1985年10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建校15年来,学校始终把党的建设工作贯穿于办学全过程。在学校筹备阶段,就成立了党支部,随着形势的发展及工作需要,于1986年5月召开了中共五邑大学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并经省委批准成立了中共五邑大学第一届委员会。此后,又于1990、1994和1999年分别召开了中共五邑大学第二、三、四次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并经省委批准成立了第二、三、四届党委。1986年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时,全校只有6个党支部,正式党员92名。随着学校建设的逐步加快,规模的逐年扩大,党建工作也同步发展,到现在,学…  相似文献   

14.
由江门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江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捐建的五邑大学南校门上,镶嵌着一块熠熠生辉的刻石,上面用隽丽的篆书刻写着八个金色的大字:内外合力,共建大学。这八个大字,形象而具体地记述了五邑大学创办以来所走过的道路。 三年前,原江门市委书记、五邑大学筹建委员会主任黎子流同志曾在一篇文章中总结说:“五邑大学从倡议筹办到现在,不过三年多时间,现在一所综合性的本科大学已初具规  相似文献   

15.
五邑大学筹建于1984年10月,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是一所以本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几年来,在广东、江门省市委和政府的领导与关怀下,特别是在江门市领导及各区、县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探索改革建校之路,使各方面的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学校巳拥有校舍面积近9万平方米,并有4万平方米在建设之中;已建成基础课和专业实验室15个,有实验设备2千台(套),教学实验开出率已达到90%以上,图书馆藏书14.8万册,中外文期刊1,300多种。学校现设中文、外语、经济管  相似文献   

16.
20 0 3年 12月 19日 ,五邑大学和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在五邑大学联合召开了纪念陈白沙先生诞辰 5 75周年学术座谈暨江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成立会 ,近 3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五邑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林健首先致词。他代表五邑大学对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林校长强调 ,白沙先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白沙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江门五邑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今天五邑地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江门文化名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林校长指出 ,五邑大学建校后便成立了…  相似文献   

17.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整整20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江门五邑侨乡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在学前教育方面,目前江门市城乡幼儿入园率为77.6%,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市”。1993年,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在江门市召开,江门幼教事业受到出席会议的20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和国家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据五邑大学报道:最近,江门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联席会议,听取五邑大学工作汇报,讨论并通过了五邑大学“八五”发展规划。会议由市委书记陈贤芳主持,叶家康校长汇报了几年来五邑大学办学的各方面情况,强调了该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针,受到了江门市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会议认真讨论并通过了五邑大学  相似文献   

19.
江门五邑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为了让侨乡的莘莘学子了解侨乡历史文化,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爱国爱乡意识,由设于五邑大学的"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的张运华博士为邑大学生编著的《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欣逢五邑大学校庆五周年。五年来,江门五邑,海内海外,同心戮力,共建大学,成绩斐然。自大学创办以来,本人因公私事赴江门,或受海外、港澳同胞及“响委会”同仁之嘱托,多次赴校考察,有幸同黎子流、陈贤芳等市领导及叶家康校长等校领导开诚以见,促膝交谈,见学校日新月异之进步,为之耳目一新,心情振奋。值此校庆之际,我愿写点文字,将目睹耳闻有关学校发展之现状及前景,告慰所有关心五邑大学的海外乡亲和港澳同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