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今人类面临全球性的挑战,即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地球是一个大千世界,过去,人类活动及影响还一直限制在国家之内,或一个厂矿之内。现在,这些界限已经开始瓦解,破坏环境与污染是没有国界和洲界了,而是影响全球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最新研究发现,现在有一颗彗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飞来。科学家们预计这颗彗星将于2094年与地球相遇。尽管这颗彗星的大部分与地球擦肩而过,但还是会有两块彗星的碎片猛烈撞击在我们的南半球。  相似文献   

3.
安赫尔瀑布位于南美洲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奥里诺科河支流卡罗尼拉河上,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从圭亚那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崖上直泻下来,落差达979m,宽约150m。只见其宛如银龙从天而降,势若奔雷闪电,气势恢宏,飞流溅起的玉珠四处飞散,崖顶烟雨弥漫,气象万千。瀑布穿行在丛林幽谷之中,景色非常迷人。该瀑布最初在1935年首先被西班牙人卡多纳发现。1937年美国探险家詹姆斯·安赫尔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才使其名扬天下,该瀑布故以其名命名。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亚河上、中游交界处,赞比亚西南边境上,是世界上最宽…  相似文献   

4.
马勇  楚晖 《地理教育》1998,(6):45-45
偶看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栏目,当看到多国部队发动“沙漠风暴”行动,仅在48小时就摧毁伊拉克大部队机场、导弹基地等大部分军事设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深感军事理论的发展与地理学发展密切相关,从地理学角度看,军事理论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育》1994,(2):48-48
在普株斯顿大学科学家们创下受控核聚变发生能量新纪录后,美国核能研究机构表示将加快科研步伐,并认为利用聚变获得能量的第一座电站可望于2025年前后建成。  相似文献   

6.
热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特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非律宾群岛北部和南亚的印度半岛。亚洲大陆与印度洋、太平洋显著的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是产生热带季风气候的基本原因,尽管成因相同,然而两半岛在季节划分上却有所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育》1994,(2):14-14
为什么圣法兰西斯科称作旧金山?为什么又叫金山,又叫三藩市?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地球上最冷的地方是在高山之巅和极地区域。但在南北半球和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地球,70.8%被海洋覆盖,全球藏水总量约13.7亿多立方千米。然而,地球上的水有97.2%是海水.淡水只有2.53%。在所有淡水中,68.7%又储存于两极冰川与永久性“雪盖”中,人类难以利用。因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由于人类用水量迅速增加和盲目、过度开采,以及肆意浪费和粗暴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愈来愈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黄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中东的两河流域,并称为世界三大文化发源地。而今,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虽然已极端的贫困,却仍养育着6000万人民。  相似文献   

11.
神州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其中的一些传统民居,更是我们中华艺术的瑰宝。从远祖们居住的山洞,到古代金碧辉煌的宫殿,再到现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同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产和建筑技术水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与当地的环境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中华传统建筑的精美,不但体现了当时建筑技艺的高超、社会的繁荣,更是体现了对当地环境的一种适应。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环境,人的发生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而微妙的关系,良好的居住环境不仅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为人们的大脑智力发育提供了条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使脑效率提高15%-35%,正如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说。一般说来,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址、建筑材料、朝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掌握几条重要的经纬线,如0°、180°、20°W、160°E、120°E、120°W、75°W等经线和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纬线。通过了解上述经纬线穿过的地区来熟悉世界各地的相对位置。事实上,除了上述我们常用的经纬线外,30°N也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因为这条纬线及附近有很多重要的地理事物,甚至还有一些难解的谜。从0经线开始,沿着30°N向东走,我们会发现如下景观:尼罗河从这里入海;两岸的金字塔就在这附近;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刚好跨过30°N;进入亚洲,首先从巴勒斯坦地区的南部穿过;西亚的幼发拉…  相似文献   

13.
医院里的医生通常把大脑死亡作为危重病人死亡的依据,然而近日有些未来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发展到足够先进,并能把人脑的全部信息“下载”到一个超级计算机里时,“死亡”一词就将从人类的字典里消失。  相似文献   

14.
孙凯 《教师博览》2004,(8):17-19
4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的一番讲话引起各方热烈反响她说:“提高水价是推动社会节约用水的根本办法。北京市的水价在明年和后年要达到5块钱一立方米。”  相似文献   

15.
地球半径是物理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常数 ,因此 ,地球半径的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测量地球半径的方法 ,在此仅介绍古代测量地球半径的中外方法各一种。1.古希腊的测量方法 [1][2]大约在公元前225年 ,古希腊亚历山大(Alexandria)城的图书馆馆长、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 (Eratosthenis,273~192B.C.)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巧妙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半径。埃拉托色尼在亚历山大城 (图1中的A点 )测出6月21日 (夏至日 )正午时刻太阳的偏角θ=7.2° ,而在…  相似文献   

16.
程菊 《地理教育》2010,(12):47-48
《地理教育》创刊于1980年,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以最好地为中学地理教学与教研服务为办刊宗旨。为教师们在地理科学知识传播、地理改革信息传递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教师们在交流教研成果、拓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在教师的教育人生旅程中,有《地理教育》相伴,原本寂寞的路就有了生气。边走边看,边看边悟,边悟边交流彼此行路的心得体验,一路相携,享受着这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自1979年创刊以来45年的载文发现:我国地理教育研究呈现“不断探索突破”的发展态势,载文主题从单一到多元,研究机构从中学主导到高校引领,作者从华东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的研究重点表现在五个方面:地理核心素养理论实践化,教材研究面向宏观视野,教学评价素养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地理学科实践更加注重探究。未来,地理教育研究应继续加强地理教育基本理论、信息技术融合、国家发展及教育改革战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两位美国科学家,一位是54岁的阿格雷(Peter Agre),表彰他最先发现并表征了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另一位是47岁的麦金农(Roderich Mackinnon),表彰他阐明了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结构、作用机理和基本功能。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走近细胞的化学,得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水和离子是怎样在细胞膜上移动的,同时也看到化学知识在人类揭示生命奥秘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育》2004,(5):63-63
由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退休职工朱一刚同志(曾作过航模教练,无线电爱好者)经过多年潜心思考和研究,汲取了天文定位、卫星导航定位的知识,使自己“跳”出了地球,设计出了我国第一座“地球钟”。并于2002年9月11日,得到了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批复。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在内容安排上是先叙述欧洲部分,然后叙述美国、拉丁美洲、亚洲部分,这种以地理为依据的划分虽然简明.但不定利于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个人以为.教师在讲述完第四节“欧洲的启蒙运动”后,先讲第六节“美国的建立”,然后再讲第五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比较恰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