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文井先生     
严文井先生走了。孩子们永远地失去了一位熟悉的老朋友;我永远地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前辈和老师。我对严文井先生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不仅因为喜欢他的童话,也不仅因为景仰他的为人;我怀念严文井先生,还因为在我前进的路途上,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不止一次地给过我支持和鼓励。1978年夏天,我所在的研究室(国家出版局设在版本图书馆内的审读处)解散。老同志各自归口到原先所在的文化、新闻或出版机构,而我们一些从大学分配来还没有几年的年轻人,则面临一个重新找工作的问题。在这个岔路口上,我首先想到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因说来也很简单:还…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怀念     
2011年10月30日上午,我突然接到系里老主任张琪玉教授的电话,他用极其沉痛而缓慢的语调说,我的恩师黄宗忠先生已于当日凌晨仙逝。惊闻噩耗,不禁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失去了一位领军人物、为我将永远见不到敬爱的学术导师和精神导师了而悲痛万分热泪潸潸。仅仅7天前在参加他的八十寿庆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我们刚刚见过面。  相似文献   

3.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于承担了对我国江苏籍的编辑出版家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又因为早就仰慕范用先生在出版界的名声,笔者特去拜访、了解他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贡献。范老听了我的话,连连摆手:哪里有什么贡献,我当年15岁背井离乡,逃到汉口找舅公,3个月后舅公病逝,是生活书店收留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范老说着,拿出三联书店2008年专门为他编印的书《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页页地翻看着,对我讲起他与三联书店的那些时光……  相似文献   

4.
张晓龙 《海南档案》2009,(3):7-7,19
今年,敬爱的爷爷张云逸离开我们已经35周年了。在我参军之前,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近十七年,爷爷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崇敬的人。几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总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的谆谆教导常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5.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6.
罗竹风同志于1996年11月4日与世长辞了!我们党失去一位优秀党员,学术界失去一位著名学者,我则失去了一位几十年来同欢乐共患难的良师和领导。罗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卓有成就的一生。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时,还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就冒着生命危险,参加爱国学生请愿运动。随即参加“反帝大同盟”和  相似文献   

7.
温和慈爱的范老师,可能并不认为他对我的影响有多大.事实上,他改变了我的职业理想,决定性地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只要他在那里,就足以让我相信和坚定我的选择;不仅如此,和范老的忘年之交更是他留给我的一段温暖又美好的记忆.在老师作古之后,这也是我唯一愿意和能够细细回忆的时光.  相似文献   

8.
范敬宜先生病逝后,各方纷纷发表文章,缅怀和纪念这位"心怀全局、笔写苍生"的老新闻人.而人民日报办公厅王爱民在回忆中提到的一封书信修改稿,则从怎样写信这一细微的侧面,生动反映了范老是如何践行他近年反复倡导的要做有文化的新闻人的.  相似文献   

9.
《生前他为二十五位老人送终身后一千多人为他送行》,是我发表在2006年9月12日山西日报A1版"今日视点"专栏里的一则840字的消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则消息见报后很快被全国50多家大  相似文献   

10.
悼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合作共事近10年、相知相交达30年的老朋友,为我国新闻科技界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深感悲痛。此时此刻,我与他相识交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1.
今年,2006年,中国印刷工业及设备器材协会编辑部来约稿,说今年要举行纪念范老的集会,并且出版纪念范老的文字。一段往事顿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射的罪恶导弹,夺走了邵云环的生命。她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连对她说声谢谢的机会都不给我。如果有机会我会对她说:“谢谢你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和关爱,我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骄傲。”本想这句话以后有的是机会说,但万万没有想到我永远地失去了这个机会...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1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范敬宜去世.享年79岁。在近百年的中国新闻教育史上.范翁是与邵飘萍、安岗等新闻奠基人齐名的大师.我们感念他为我国新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范老生前曾为我刊题写刊名.并于2003年受聘本刊顾问,2009年我刊举办第六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西柏坡会议时欣然题诗.为表达敬仰和怀念.特选登了一组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一九三五年,当长江同志旅行西北,为大公报写《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长篇通讯时,秋江同志已经是他的旅伴了。我首次认识秋江,时间在一九三七年一月下旬,地点在呼和浩特市(前名绥远)。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我们曾随同以陈波儿同志为团长的上海市妇女、儿童前方将士慰劳团出发到百灵庙前线劳军。一路上,风雪载道,饥寒交迫,秋江同志对于我们从上海初到塞外的人,照顾周到,处处乐于助人。当时他身穿皮大衣、马裤和高统皮靴,真象一个青年军人。他说话豪爽,而又言出必行,动作敏捷,而又讲求效率,我由衷地敬爱他,我  相似文献   

15.
恽逸群同志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病逝南京,新闻出版界人士深为悼念! 在我的书桌上,还有他在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写给我的最后遗书。当时他忍着病痛,用蝇头小楷密密麻麻为我写了两页,热烈关怀之情,跃然纸上。信上说: “二日函早收到。知道工作很忙,无暇来宁。我身体尚好,但天一冷就不能出外了。上周想到梅园新村看一位老同事,走到大行宫已感气喘,即知难而返。大约到明年春暖以后才能出外行动。五十五号文件连附件全长五万多字,我非正式看到,主要精神是这些人大多数是有用的,应用其所长。……”每读此信,我深深为他这种关心别人的忘我精神所感动。缅怀缔交近五十年来  相似文献   

16.
《全国新书目》2013,(9):62-63
岁月飞逝。我穿上了军装,为战争做预备。那只是个伪装,这个莫名的形象不是我。但的确有一场战争在发生,也的确有。个牛津大学的学生,为了维护他的特权,不得不付…每周参加一次军事训练的代价,因为每个大学生都是当然的后备军官。从幼时起,一想到战争我就害怕,而它似乎离口常生活又很遥远,  相似文献   

17.
都说山东人性格倔强,这话一点不假、来自革命老区沂蒙山的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认识地是在三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我到军里送一份材料,在宣传处见到了他。那时,我惊呆广。我常从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没有想到他竟是一个战士。1989年3月,他怀揣着一颗踌躇满志的心踏入片绿色的军营。新兵连三个月还未结束,他就被幸运地挑到了团报道组,当了一名战士报道员。政治处主任给他谈话时说.目。1978年以来,团队新闻报道一直处于低谷,年年排在济南军区司令部直属队十几个单位的最后边,十多年来《解放军报》下篇稿子也没有上过。那时,望着主…  相似文献   

18.
朱光烈 《现代传播》2003,(4):104-108
20 0 3年 4月 15日 ,雷颐先生在电话里告诉我 ,李慎之先生病危。我着实地震惊了 ,眼睛立即涌出了泪水。在这之后的几天里 ,我们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 ,我从他那里不断地了解到李先生的病情。我们都明白 ,先生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渐渐地 ,我的心情倒是平静了下来 ,并开始撰写悼念文章 ,准备后事。噩耗终于来了 ,4月 2 2日中午 12点 ,雷先生来电话说 ,敬爱的李先生两个钟头前去世了 !先生带着他的渊博的学识、伟大的精神和先进而又极具价值的思想 ,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一、先生对我的鼓励、批评和期望初识先生 ,先生给我过于沉重的…  相似文献   

19.
惊悉著名图书馆学家赵世良先生于2009年3月7日仙逝,后学为失去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良师益友而感到万分悲痛!哲人已逝,往事历历在目,现略记一二,以缅怀敬爱的赵世良先生.  相似文献   

20.
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但他那种超人的科研智慧仍被人们称颂,他的高尚情操有口皆碑,尤其他深爱人民,处处想着人民的美德,更是永远让万民景仰。总理1958年至1972年间曾6次来河南视察工作,我作为河南日报记者曾有幸6次跟随采访,亲眼目睹总理的风采和感人肺腑的事迹,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