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东尼·凯利(Anthony E.Kelly)博士是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教育和人力发展学院教授、教育技术项目主席,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专家,多家正式、非正式学习研究机构和教育与人力资源部项目经理。他还担任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客座教授。多种工作角色与经验使得凯利教授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较高成就,是2009-2010年度富尔布赖特新世纪学者计划(NCS)的获得者。他还受聘为《教育研究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教育技术研究与进展》、《学习科学杂志》等多家重要国际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或评论员。凯利教授学术研究领域广泛,目前主要致力于认知神经科学与教育、学习科学与教育中的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作为NSF的重要专家,凯利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和评价方面的研究尤其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对NSF所资助的大量设计研究项目的持续关注使他在设计研究上独具声名。他先后主编出版了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重量级手册《数学与科学教育研究设计手册》(2000)和《教育中的设计研究方法手册》(2008),后者集中了众多研究者在设计研究上的观点以及大量的实践案例,是迄今为止反映设计研究主题最...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设计有效教学的基本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两本代表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1985)和《教学设计原理》(1992)之中,是指导微观教学设计,也是开展教育技术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归纳整理加涅设计有效教学的基本思想,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促进该理论在教育技术领域的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泛在学习,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然而,到底什么是泛在学习,如何使泛在学习的理念成为现实,即如何根据学习者所处情境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等具体情况,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让不同的学习者有着相适应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关注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让更多的民众更容易、更有趣、更深入地进行学习。作为未来终身学习的理想模式之一,泛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随意获取信息、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的理想环境。本期,金书轲(Kinshuk)教授以泛在学习在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例,介绍和分析了泛在学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金书轲现为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NSERC/iCORE/Xerox/Markin自适应和个性化信息工业研究会主席。金书轲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De Montfort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学习技术、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移动和位置感知学习系统、认知分析以及交互技术等。金书轲教授在国际知名刊物、国际会议和书籍著作中发表了300多篇学术论文,经常被邀请作大会主题报告,且是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2008年,金书轲教授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apan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授予杰出奖。在过去的五年中,他被邀请作为多家国际知名期刊之专刊的特邀编辑,还担任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目前,他还担任欧盟、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香港、以色列、意大利、荷兰、卡塔尔、中国台湾和美国等许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资助项目的评审专家。此外,金书轲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习技术专业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和主席,SSCI索引源期刊《教育技术与社会》(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Joumal,2010年影响因子为1.066)的创刊人和主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 SIG新西兰分会人机交互技术领域的创始人和主席,还曾经担任新西兰远程教育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4.
托尼·贝茨教授(Tony Bates)是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他早年曾协助创建英国开放大学,并在该校工作近20年。1995年至2003年底,贝茨教授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担任远程教育部主任一职,同时兼任UBC的高等教育学习技术计划与管理国际中心主任。2004年,他创建了专门从事网上学习及远程教育的规划与管理的托尼·贝茨有限公司(Tony Bates Associates Ltd.),并担任董事长及行政总裁。目前,他还担任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的网络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一职。此外,贝茨教授多年来还一直在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大学及政府部门担任顾问工作。贝茨教授的研究成果非常丰硕,至今共发表了350余篇论文,出版了9本有关远程教育及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的著作,他的研究涵盖了远程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ACTIONS媒体选择模型和关于远程教育成本一效益的研究。此外,他还是远程教育和教育技术领域内6本学术杂志的编委。目前,贝茨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传统大学中网络学习的应用及其成本-效益问题,网络学习的多元文化问题,以及网络学习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中国发展心理学名师林崇德教授始终关注着教育、教学、学习与学生智力成长的关系,《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学习与发展》)一书倾注了林崇德教授对青少年学习心理的执着探索以及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堪称他多年从事教育心理科学研究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6.
王厥轩 《上海教育》2013,(21):58-61
在上海教育界,胡卫很出名。他英俊,显得年轻,戴着无框的新式眼镜,一米八十五的个子,走路身板挺直,说话抑扬顿挫,富有逻辑性,很有感染力。他的身上,透着自信、睿智、大气与儒雅。胡卫涉足的领域很广:他办过中小学和幼儿园,曾经是协和教育中心(集团)董事长;也创建了现代教育鉴证评估事务所,和AduancEd(美国世界教育质量促进联盟)合作,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国际鉴证和评价;还办报办刊、著书立说,曾是《教育发展研究(B刊)》主编,是《民办教育发展研究》《教育新观察丛书》《民办教育丛书》《学生计算机世界》主编。他是一位研究者:先在德育领域耕耘,后探索研究民办教育,还旁涉过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现担任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会长,同时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办学体制改革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7.
玛琳·斯卡德玛丽亚(Marlene Scardamalia)教授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UT)的首席专家,知识创新与技术研究所(Institute for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IKIT)的所长。IKIT是以促进知识建构前沿为目标的由不同部门的创新工作者组成的世界性研究机构。作为IKIT的创始人之一,斯卡德玛丽亚与Carl Bereiter教授一起开发并完善了知识建构理论、实践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撑环境,成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斯卡德玛丽亚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知识创造教育、认知发展、写作心理学、目的性学习、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习和知识工作中基于研究的创新等。这些年来,斯卡德玛丽亚以其优秀的领导才能带领她的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在教育创新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她与Carl Bereiter教授曾在2005年因其在“知识建构环境”和“知识社会网络”开发中做出的突出成绩被多伦多大学授予首个“CSCL事业成就奖”;2006年,斯卡德玛丽亚因在促进世界教育机会方面所做的杰出贡献被世界文化委员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最高荣誉“世界教育奖”;2007年,IKIT获得安大略省研究与创新组织颁发的“ORION学习奖”。斯卡德玛丽亚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与Carl Bereiter教授共同撰写的《写作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Written Composition)、《超越自己:对知识/专门技术的本质和涵义的探究》(Surpassing Ourselves: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Expertise)以及与Carl Bereiter、Bryant Fillion共同撰写的《写作成效》(Writing for Results)。近几年,斯卡德玛丽亚及其研究队伍主要从事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SSHRC)资助的“超越最好的实践:基于研究的创新学习和知识工作(Beyond Best Practice:Research Based Innovation Learning and Knowledge Work)”项目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领域已存储并记录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海量数据。如何挖掘、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为教与学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已成为摆在研究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学习分析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和策略。目前学习分析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学习分析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的区别如何?学习分析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国际知名的学习分析研究专家、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George Siemens教授进行了访谈。George Siemens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关注教育领域中的学习、技术、网络及开放性等问题。他著有《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Knowing Knowledge)和《学习中的新技术手册》(The Handbook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其中《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一书对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展开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理论——连通主义。该书已经被翻译成中文、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波斯语、匈牙利语等多种语言。Siemens博士目前担任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Athabasca University)技术促进知识研究院副院长,学习分析研究团队负责人。他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表过关于技术和媒介对教育、组织和社会影响的主题演讲。他的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的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广播和电视做过介绍。由于研究成果突出,他被授予许多国内和国际奖励。鉴于他在学习、技术与网络方面的杰出工作,被圣马丁大学(秘鲁最著名的综合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Siemens博士是学习分析研究协会(The Society for Learning Analytics Research,SoLAR)的创立者之一。自2008年以来,他一直担任教育媒体与技术世界大会(ED-MEDIA)指导委员会委员。他也是《在线学习与技术》(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JOLT)、《教育中的交互媒体》(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JIME)等许多杂志的编委。  相似文献   

9.
戴维·乔纳森博士现为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自 1976 年取得坦普尔大学教育媒体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以来,乔纳森先后在世界上多所大学任教,例如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北卡罗纳大学,荷兰的特温特大学,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新家坡的南洋理工大学,挪威的卑尔根大学等。乔纳森教授发表了 27 本专著以及大量的文章、论文,其研究领域涉及视觉文化、认知风格、教学设计、基于计算机的学习、超媒体、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以及认知工具等。最近编辑出版的专著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2000)、《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观点》(2003)、《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2004)和《学会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指南》(2004)。乔纳森博士当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认知建模与认知任务分析、问题解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中认知工具的开发等。乔纳森教授的个人网站:http://www.coe.missouri.edu/~jonassen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到认知学习模式,再到建构主义以及协作学习模式,教学的有效性是个永恒的话题。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习技术、学习模式和学习理论的创新和相互影响,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我们所期望的学习目标也变得模糊起来。本期高端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世界知名教育心理学教授保尔·科士纳( Paul Kirschner)博士来分享他关于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洞见。科士纳博士是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荷兰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和学习与认知项目负责人,芬兰奥卢大学教师教育研究访问教授。他曾任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CSCL)委员会(属于学习科学国际社区下属组织)及学习科学国际社区执行委员会主席(2011-2012年)、《计算机辅助学习》期刊主编和《计算机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期刊副主编,出版畅销书教学设计专著《复杂学习的十个步骤》(目前该书已是第二版)。他还与人合著《论证的可视化》、《我们所了解的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研究领域包括终身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电子学习环境和其它创新学习环境设计、开放教育资源、教育媒体应用、教师教学资源开发、认知技能和能力发展等。  相似文献   

11.
崔峦老师长期担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人教版小语教科书主编,并参与制订了1978年以来的多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语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正如吴立岗教授所说:“老崔的语文教学思想,最可贵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诠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阅读崔老师的文集《求是·崇实·鼎新》,研究他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思想,对总结近三十多年来语文教改所走过的历程,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对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者简介     
刘尧(1960-),男,陕西西安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点负责人,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高等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方向负责人;兼任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浙江师人委员会主委,金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金华市委员会委员,金华市教育督导,《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高教发展与评估》等学术期刊编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3.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戴建华我的老师、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年届八十,德高硕学,知识界多尊称他“我们的格老”。他从事教育达半个世纪,并曾任原苏联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晚年担任《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及简编本主编,主持工作几十...  相似文献   

14.
布卢姆的教育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杰明·S·布卢姆(Benjamin S·BIoom)博士是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职业教授。他还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评价与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  相似文献   

15.
本杰明·S·布卢姆,生于1913年,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他曾担任教育研究协会的会长和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及课程专家。他的代表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影响很大。本文只根据仅有的一些材料就他的学校教学理论作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罗里·麦格雷尔(Rory McGreal)教授是世界上著名的远程教育大学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远程教育中心的教授,也是该校技术促进知识研究所的主任,并曾担任该校主管研究工作的副校长。在国际上,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联邦学习共同体等多个国际组织开放教育资源的主席,还是无国界高等教育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和澳大利亚远程教育中心顾问小组的成员。他是开放教育资源知识云(OER Knowledge Cloud)的创使人,开放教育资源基金主任。2013年起担任《国际远程教育研究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IRRODL)的合作主编,并兼任多家学术期刊编委和多家学术期刊评审员。他一直致力于远程教育中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由于他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于2002年获得在远程教育领域内最具名望的魏德迈奖。其研究兴趣集中在开放教育资源的使用、技术促进学习标准、移动学习以及相关应用的开发等领域。本访谈以“开放教育资源”为核心,对与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的一系列的研究、创新和实践等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化的、综合的、深入的和最新的国际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全景图。罗里·麦格雷尔教授首先介绍了MOOCs与开放教育资源的关系,然后深入剖析了开放教育资源之所以要开放的深层次动因;并介绍了在资源泛滥的时代该如何有效地使用和开发开放教育资源以及社会媒体在传播开放教育资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开放教育资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和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并对国际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的最新的实践与创新和研究热点进行了总结。随后,罗里·麦格雷尔教授分享了其需要将开放教育资源与移动学习相结合的原因、阿萨巴斯卡大学在积极参与开放教育资源实践过程中的收获;最后,他推荐了两本开放教育资源相关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我的名字叫杨卫,现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破坏理论与塑性研究室主任,在五年前晋升正教授。目前还担任两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及国内《力学学报》中英文版的常务编委。在最近几年间曾先后受聘担任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谢菲尔德大学)、法国教育部聘请的客座教授和美国Brown大学的客座教授,并担任远东断裂组织的执委。去年国际上最著名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我的一本题为《细观塑性理论》的专著。 通往今天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道路是25年前从陕北延安的窑洞开始的。这也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即从自身的成长过程看造就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举办答谢跨国公司2011年新春晚宴。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晚宴并致辞。杜占元在致辞中总结了2010年中国教育经历的重大事件,简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内容。他对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善举表示感谢.并希望各公司继续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领导及来自微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欧特克、甲骨文等25家跨国公司的80多位中高层领导参加了答谢晚宴。晚宴还表彰了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个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密切与大学合作、促进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情况,我们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负责人周满生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周满生现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参与国家多项宏观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起草和制定;多次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和咨询专家:是2009—2010年度美国富布莱特新世纪学者;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九十年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基本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宏观决策的比较研究》等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9.
普朗普(Tjeerd Plomp)博士是荷兰特温特大学教授,1982-1985年任特温特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1990-1998年任课程系系主任;1989-1999年任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主席,担任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负责人,主持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TIMSS))和第二次教育中的技术国际研究(SITES)项目。他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SITES 2006研究项目的主任,领导了对学校以及数学和科学教师在学校中使用ICT及其教学方法的调查研究。普朗普与人合著、主编多本著作和会议论文集,其中包括:《国际教育技术百科全书》(第2版,1996)《教育中的计算机政策与实践》(1996)《教育技术经典著作》(1996)《世界范围学校教育与ICT使用:来自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SITES 2006项目的研究结果》(2008)《跨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教育政策与实践》(修订版,2009)以及《教育设计研究导论》(2009)。访谈者于2010年6月在荷兰特温特大学与普朗普教授就信息技术教育以及评价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相应的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将技术应用在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中来,并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和学术团体。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就是其中一例。它为全球的华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宽广的交流平台,从而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2006年6月2-5日,本刊记者参加了第10届GCCCE大会,并有幸采访了大会主席陈德怀教授。作为领导者和参与者,陈德怀教授回顾了GCCCE十年发展历程,包括这个领域的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全球计算机教育应用的未来。 陈德怀教授现任台湾中央大学网络学习科技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横跨几个重要的数字学习子领域,自人工智能在教育的应用开始,延伸到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然后是网络学习社群,近年则特别关注行动与无所不在学习与游戏式数字学习的研究。他曾是ICCE1993、IEEEWMTE2004、GCCCE、CSCL2005及ITS2006等会议的主席。陈德怀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数字学习相关期刊的副主编或编辑委员,并曾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欧盟,及亚洲多个国家研究计划的评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