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丽华 《记者摇篮》2004,(12):61-61
一位记者跟笔者讲过采访中遇到的一个“笑话”:在田问地头采访结束时,她要给农民拍张照片。老农说:“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他是想穿上自己箱底里那身西装再照相。在记者的眼里.老农站田里穿西装样子很好笑:但在老农看来.上报纸版面如过年过节一样郑重,要穿上他最好的衣服。记者觉得可笑.认为老农不懂着装的学问,劳动时着装太正式不得体;但老农以为遇到大事要把自己打扮得利索点才像个样。  相似文献   

2.
我经常读报,发现报上不准确的标题不仅没减少,似乎还有增多之势,应该引起业界注意.不准确的标题形形色色,我归成以下三类,举例说明. 一、题文不符.《种地有癔,65岁老农炼成“农业匠人”》,按照标题的意思,这位老农到了65岁终于炼成“农业匠人”.可是文中说:“记者从小就听说过这个能人,这次采访终于得见.”记者是个年轻人,十几年前,这位老农就是当地的能人、名人了.作为“农业匠人”,他在那时就是了,而不是到了65岁才“炼”成的.题与文不符.  相似文献   

3.
胜诉率与律师水平高低日前,见报纸上报道一位自学法律的老农,10多年来代理办案120余次,所打官司均告胜诉,消息的标题就是:八旬老农×××代打官司场场赢。此外,在日常见到的一些报道律师的文章中,也常见以胜诉率来表扬律师的提法。其实,用官司的输赢来评价代...  相似文献   

4.
思考的花絮     
一 扣着老农踩出的脚窝,战战兢兢熬过黄河险道。狂喜之间,欲将一路拄弯的树棍抛向激流。老农挡臂拦阻:“别扔,”霎时,脸臊得通红,手中的树棍增重千斤…… 老农的话何以厚重得使人汗颜?你缺少了做人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5.
他是个平凡淳朴的老农,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又是个特别充满爱心的慈祥长者,一辈子都在做着与慈善有关的事业。他将自己捡服装边角料所得的积蓄捐给了学生、老人,捐给了村里需要帮助的乡亲。家住晋江龙湖镇仑上村的留开岸老人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走完了86年的人生路,临终前,他将账户里剩下的12万元全部捐了出莱。  相似文献   

6.
开荒     
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帽子”兴趣不大.对“戴老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老农民》是编剧高满堂“工农商”三部曲《钢铁年代》《温州一家人》的收官之作。“工农商”前两部作品都收获了一定的影响力,而电视剧《老农民》也在众多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做到口碑和收视率的双丰收。本文主要从《老农民》的叙事特色出发,探讨其成功原因。  相似文献   

8.
让形象说话     
一幅好新闻照片所反映的事实,应该既有政治教育意义,又要真实可信;它的画面形象不但要活灵活现.而且要有较强的生活气息,这样才会给读者以亲切的感受,发挥教育和鼓动的作用:《老农激动》这幅照片符合这样的要求.《老农激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老农和人们熟悉的著名评剧演员马(?)握手的画面。不消看文字说明,就知道反映的是评剧演员下乡为农民演出的事实。老农的动态,姿势、表情中表现出他们十分激动的思想感情。从老农那微动的嘴唇,仿佛还能听到:“好啊,我们的生活好,盼着你们来唱戏。”同样,从马(?)的神情上也能看出,  相似文献   

9.
时间:1990年10月16日地点:中原航空公司济源机场9时许,济源四方的乘客急匆匆赶到机场,竞相购买济源到郑州飞机票。一个打扮一新的老农挤到售票窗口,大声说:“来5张机票!”“买这么多?”售票员有些吃惊。“5个人,你不给两对半机票会中?”老头挺有风趣,我便和他聊了起来。他是承留  相似文献   

10.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失败的生意人,一个在乡里颇有武名的人,一个愿意大力支持环保.但在资金上无能为力的老农,一个希望从环保调查中得到治疗希望的29岁女孩……他们共同为邵东的民间癌症病调查书写了续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在洛宁县王村乡贾瑶村南王组,提起老农王夫寿,周围的群众便会说:“那可是个新闻迷。”  年已七旬的王夫寿,从小只上过五年学,而后在黄土地上辛勤劳作了几十个风雨春秋。 1990年, 60岁的王夫寿,面对改革大潮中山乡喜人的巨变,耐不得寂寞,便对写作新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写新闻,老汉卖了一头牛犊,买来字典、稿纸,并订阅了《新闻爱好者》、《河南农民报》、《洛阳日报》等报刊,在家里边学字边看报纸,还揣摸着写稿。为此老伴儿和儿女们都干涉他:“放着清闲不清闲,自寻烦恼。”王夫寿不顾家人反对和周围人的嘲笑,一边学习…  相似文献   

13.
去年七月十日,在河南省浚县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会议上,七十九岁的老农李长秀作为特邀代表介绍了他为什么要拿起笔来写新闻的事迹。老人生动而有趣的话语,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和笑声。李长秀是浚县钜桥乡耿屯村人,共产党员,去年七十九岁。旧社会他在村里念过几年私塾,成了村里的秀才。一九四九年入党后,很长时间担任村干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他家祖孙三代五口人承包了十几亩责任田,日子过得红火。儿孙们看他年纪大了,就不让他参加田间劳动。身板还很硬朗的李长  相似文献   

14.
·七彩岁月· 难忘笔耕第一篇 □姚天征   那是 40年前的事。当时,我在中央第二中级党校学习回来,在西安某工厂负责政治思想工作。有个学徒工星期日进城看电影,在五金商店门口碰到一位农民,带着已坏了的柴油机零件,买又买不到,修又无处修,正在发愁,那个“爱管闲事”的徒工问明情况后,知道是农村抗旱急用,就把老农带回厂里,用了一下午时间,在元车上旋了个新的零件。夜里这位青年跑去找我说:“我不该私自将车间门撬开,给农民老大爷加工零件。违犯操作规程,来向领导检讨。”我听后,因属特殊情况,没批评反而表扬他做得对,做…  相似文献   

15.
晓音  研言 《出版参考》2005,(1):15-15
第一次在胥老师杂乱无章的编辑部办公室见到方地,还以为是找错厕所的老农。以往常有一些被尿憋急的乡下人来市委大院找厕所,十有八九会摸到《凉山文学》编辑部的两间破平房来。  相似文献   

16.
案头断想     
倒树盘蔸早春的江南,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在营区里挖沟栽黄杨树时,碰到一棵砍伐过的大树蔸,大伙正发愁。一位路过的老农说,倒树盘蔸要得法,找准根路再用劲。在老农的启发下,大伙一下子便把个近两尺直径的树盘蔸起出来了。事后,我细细想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相通的。倒树盘蔸对那些写  相似文献   

17.
开荒     
韩少功 《出版参考》2006,(23):17-18
作家韩少功对省文联主席的"帽子"兴趣不大,对"戴老农的草帽"兴趣不小:从2000年始,韩少功的手每年六个月在海口"握笔",尽他海南省文联主席的"本分";另六个月在湖南汨罗八景峒大同村"把锄",在两千年前屈原行吟之所养鸡、种地.  相似文献   

18.
老海  海亮 《新闻世界》2006,(3):24-26
自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打击“高考移民”之后,天津市宁河县爆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因高考移民引发的离婚闹剧。闹剧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土得掉渣的天津乡下老农,另一个却是河北唐山一位年轻靓丽的女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笑星赵本山曾在一年的春节晚会上演过一个小品,说的是农民老俩口好好地承包着村里的鱼塘,年关时忽听说乡长明年要把鱼塘转包给自己的小舅子,连忙带了礼物找乡长求情。你看赵本山扮演的老农,站在乡长面前一副畏畏缩缩,低声下气的样子。但当他误听乡长被免了职务,便立刻换上一副趾高气扬的面孔。然而,很快又得知乡长当上了县长,马上吓得从炕上掉了下来,浑身哆嗦如筛糠。  相似文献   

20.
《浙江档案》2004,(7):29-29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水溪村张世库老农家,发现了保存70年的红军文献:《政治常识》和《指导员须知》两本政治军事教材。这两本政治军事宣传教育书长26、5厘米,宽19.5厘米,共111页,约10万字。其中《政治常识》为政治教育讲授材料,由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五分校1934年编印;《指导员须知》为军事问答书,由中国工农红军闽浙赣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