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活动有着不可低估的“魅力”,这主要因为问答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能帮助教师通过问与答的互动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问答活动的开展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言素材、锻炼表达能力的  相似文献   

2.
《春天》一文,主要通过词句教学,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景色,知道春天的特征,明白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大好时光。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要达到这一目的,难度不小。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找”字上下功夫。 “我们找到了春天”一句中的“找”字,学生能理解,而“春天”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改变了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科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动”与“静”是复式教学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于“动”与“静”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有无教师主持来分,把有教师主持的直接教学叫做“动”,把无教师主持的间接教学叫做“静”;二是按教学活动的形式分,把直接教学中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小助手主持下的动口、动手、动脑活动也称为“动”,把间接教学中无教师主持,也无小助手主持的看的活动、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称为“静”,把直接教学中短时的看的活动(看书、看图等)、思的活动和动笔活动也称为“静”。  相似文献   

6.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学已改变了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学。科学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直接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间接有助于科学的创造及健全人格的培育。英语课堂应力图将“形式教学”和“非形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本身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指产出技能。并且师生应共同评鉴欣赏,强调相互的反馈与尊重,使创造性思维由萌芽进入实用的阶段。文章分析了主要的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撷取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材中的篇目进行案例研究。力求体现创造性思维的“脑力激荡”原则和“延缓判断”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无声教学是教师用非语言的间接形式,对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施加影响,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声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无声则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依赖,互为促进,构成课堂教学手段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教学可能更胜于有声教学,正如一位高中学生在题为《老师的眼神》的政治小论文中写  相似文献   

9.
所谓复式教学要搞“全动式”,就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复式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都要使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手,真正积极主动地“动”起来。为什么要搞“全动式”? 谁都知道,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在同节课内分别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复式教学的课堂结构,一般部采取“直接教学”与“间接救学”(也称“自动作业”)搭配,即人们通常简称为“动”“静”搭配。正是由于“间接教学”(“静态教学”)在复式教学中占有的时间长(占一节课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使许多人产生“复  相似文献   

10.
费东治 《成才之路》2010,(24):33-3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中师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乡村小学教师,自1984年以来,我们物理学科根据陶行知先生“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教学上进行了一些试验与探索性的改革。一、从培养目标出发,改革中师物理教学结构。我们把中师物理教材的内容分为同小学教材有直接联系、同小学教材有间接联系和同小学教材没有联系的三个层次,根据中师的培养目标,重新拟定中师物理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调整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为主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转化”是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巧用“转化”,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快解题速度。 一、转化条件。在解题受阻的情况下,教师可提示学生对组成应用题的主要元素——条件进行转换。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联想,或通过横向沟通、纵向拓展,使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内在的兴趣。”任可学科的教学,只有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开动脑筋去探索新知识。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学生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前提。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从事教学括动盼主要阵地。因而,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为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1.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和鲍尔曾经指出:兴趣是一个含有许多因素的非分析性术语,但通常它是指材料的强化性质,或是指儿童认识到学习教材对于达到不同课程分数的某种可清楚认识到的目标来说,有其明确的工具性价值。这里,希尔加德和鲍尔所说的兴趣,其第一层含义是指“直接兴趣”,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间接兴趣”。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具体的认识,关键是培养其中的“间接兴趣”,但“间接兴趣”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通过某种手段让…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 ,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的“满堂灌”为主要形式 ,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 ,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 ,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 ,就要让学生动起来。那么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如何来动呢 ?应该怎么动呢 ?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注…  相似文献   

19.
杜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8,(14):229-230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实践“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想象力的训练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从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论述为语文教学指出了新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代之以激发孩子求知欲,开启孩子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想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