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我信步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将相和”,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问非常踊跃。学习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他说:“《将相和》这题目与文章内容不相符。”是吗?同学们都睁大了[睛。只见他清了清嗓子,继续发表]说:“课文写了三个故事,前两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写明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错误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上《科利亚的木匣》一课,他在板书过程中把“匣”字写成“箱”字了。当时有学生举手提出:“老师。你把‘匣’字写错了。”老师听后连忙对学生说:“同学们.这‘箱’字是老师故意写的.我想看看大家上课有没有认真!”之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学生全都坐得端端正正.眼睛注视着黑板。整节课气氛沉闷。课后.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经常这样.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就说考考我们。真没劲!”  相似文献   

4.
当九岁的邵宇小声地跟妈妈说“我爱‘她’,我要跟‘她’结婚”的时候,着实把李丹吓了一跳。李丹随即纠正邵宇道:“你应该说你喜欢‘她’,愿意和‘她’一起玩”。可邵宇却认认真真地说:我说的爱就是一辈子都要在一起的爱。邵宇的话一下子堵住了李丹的嘴。 又过了几天,当李丹已经忘记了邵宇的话时,邵宇又提醒了她:“妈妈,我们已经夫妻对拜过了。”“什么?”李丹像是没有听清楚。“同学们让我们拜了拜,其它两拜我都没听明白。”邵宇特高兴地对妈妈说。李丹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邵希。邵希不以为然地说:“别这么大惊小怪的。咱们小的…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6.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7.
中午,班主任来到教室说:“今天我们班选三好学生,名额有7个。”我听后心想:“肯定有我。”可是正在此时,老师说:“今年的‘三好学生’你们自己选。”我听后心就有些凉了,我知道自己要陷入绝境了。同学们开始写选票,我写了5个名额,这5个我还是犹豫了许久才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正>十多年前给学生读《钢琴小精灵》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书走进教室。“亲爱的同学们好!”我大声向学生问好。“老师您好!”学生如过去一样回敬我。以前,我会如所有老师那样说“请坐下”!这一次我没有说,我说:“亲爱的同学们,我今天加了‘亲爱的’,你们没有听到吗?为什么你们不说‘亲爱的高老师好’?”  相似文献   

9.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奏,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我在教《咏鹅》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同学们听了。  相似文献   

10.
巴士卡里雅曾经说过:“教师首先不是教师,而是人,有爱心的人。”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教师必须有爱生之情,审时度势地运用教育机智进行艺术调节。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就义诗》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而任课教师却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她这么一说,教室里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  相似文献   

11.
放学前.张老师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大家说:“今天的家庭作业很特别,也很难噢!”同学们一听.立刻竖起了耳朵。只见张老师慢悠悠地说到:“请大家回到家对自己的父母说上一句‘我爱您’!”  相似文献   

12.
教学《长城砖》时,我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课文里有假话!”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就沸腾了。同学们议论纷纷,不相信课文里会有假话。我鼓励他说下去。他振振有词地说:“我在网上看了一个资料。2003年l0月16日晚上,央视记者白岩松问杨利伟:‘有没有看到大家都在说的长城?’  相似文献   

13.
上课了,我在讲台上拉家常似的笑吟吟问学生:“同学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你们知道自己的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们莫名其妙,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妈今年三十九。”“我妈今年四十三。”……我微笑着点点头:“哦,同学们的妈妈大都在四十岁上下。”我边说边在黑板右边写下“妈妈:四十岁上下”几个字。接着,我又很平和地说:“大家最熟悉的人莫过于自己的妈妈了。现在,请同学们做口头作文练习———描绘妈妈肖像。”一听描绘自己的妈妈,同学们既兴奋又活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讲开了。我一边有兴致地听,一边在黑板右边“妈妈”…  相似文献   

14.
笑林     
《家长》2003,(4)
谁来参加老师:“星期五晚上的家长会,我希望每个同学的家长都来参加。”学生:“老师,叫爸爸来,还是叫妈妈来?”老师:“这没规定,反正你们家谁说话最有威信,就叫谁来。”学生:“那只好我自己来了。”?(供稿李平)爱太多了儿子考试不及格,爸爸打了他。心平气和之后,爸爸说:“孩子,爸爸处罚你,是因为爱你。你难道没有听人说过‘打是亲,骂是爱’吗?”儿子含着泪点了点头说:“这我知道,爸爸,但是,我不应该得到这么多的爱!”?(供稿张艺生)老师:“小明,请你回答,作为一个学生,从小就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是为什…  相似文献   

15.
教学《小珊迪》一课,临近尾声,在总结课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学完这篇课,你觉得课中哪些地方最令人感动?”我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小珊迪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的情节最令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轧断了双腿,还特地让弟弟把零钱送还给‘我’这件事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6.
丰万华 《教育文汇》2007,(11):35-36
我刚走上讲台,刘一松便在后面站起来说:“老师,我姥姥家附近欠河上的‘火烧桥’比‘赵州桥’还古老。”我心里禁不住“格登”一下,今天上《中国石拱桥》.课还没开始便窜出了一匹“黑马”。还没容我说话,刘一松又说:“听村里人说,那桥是谢安修的,咱们历史书上讲,谢安是晋朝人,比李春还早一百多年呢。”学生们听了兴致很高,把目光全投向了最后一排的刘一松。  相似文献   

17.
教师节这天,庆祝教师节大联欢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同学们意犹未尽,刚刚坐定,班长马慧莹就飞快地跑到讲台上,对我说:“老师,全班同学想为您唱一首歌祝贺节日,好吗?”我听了她的话,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首歌的名字—《感恩的心》。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学会感恩,全校一至五年级同时利用音乐课的时间教唱了这首歌。此时,同学们一定是为我合唱这首歌了。我高兴地说:“好!”  相似文献   

18.
班上有不少“懒学生”,不爱看,就爱听,特别爱缠着听我读《淘气包马小跳》《皮皮鲁和鲁西西》。看着他们企盼的眼神,“行!”我回答得很干脆。学生们欢天喜地地回座位“洗耳恭听”。我窃笑:想白听,没这么容易!  相似文献   

19.
朱华贤 《师道》2005,(9):43-44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分析完课内容之后,她说:“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请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学生们有的木然,有的互相看看,有的埋头不语,无一人举手。见无人响应,老师又重复了一遍。停了一会儿,一个平时很爱举手的虎头虎脑的男生终于站了起来问:“老师,课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义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相似文献   

20.
学习完《将相和》,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我让同学们说说喜欢哪个人物,并从课文中举出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我原以为,大家只会说些“喜欢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大局、识大体”之类的话,想不到学生竞在赵王身上作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