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第89页的[4-10]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三《化学》(2003年6月第一版)第53页电镀铜演示实验中,用铜作阳极,CuSO_4溶液作电解液,铁制品作阴极。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把铁制品插入 CuSO_4溶液,不待通电,表面就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个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认为电镀中实验结果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第54页说明①中提到在溶液中加入一些氨水,但没有明确说明加入氨水是使铜离子形成铜  相似文献   

3.
统编高一化学课本(1980年版)第195页在硅酸的制备[实验6~3]中曾写道:“往盛有10毫升稀盐酸的试管里,加入1毫升偏硅酸钠溶液,振荡,得到透明的液体。继续加入偏硅酸钠溶液,则得到白色胶状沉淀。”但是课本中紧  相似文献   

4.
河北涞水县一中白云认为:现行统编高中化学课本高中第二册第八十一页在讲述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编写了一个演示实验,写出了化学方程式: FeCl_3+3KSCN Fe(SON)_3+3KCl 接着又说:“在平衡混和物里,当加入氯化铁溶液或硫氰化钾溶液以后,溶液的颜色加深了。” 这个演示实验出现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无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必修加选修)第89页的[4-10]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收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已使用 4年了 ,这套教材进行了扎实而有序的化学启蒙教育 ,使学生从中汲取了知识、开拓了智力。该教材还特别重视实验教学 ,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发现了该教材实验部分有些不尽完善之处 ,现仅摭拾几点仅供参考。a .实验现象描述不准确。先看课本中以下三处叙述 :①第 84页 14~ 15行。“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②第 12 0页 6~ 7行。“我们可以看到 ,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③第 175页倒数 4~ 6行。“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放在硫酸铜溶液里的…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173页里有这样一句活:“盐酸和硝酸溶液都能够导电,它们跟硫酸一样,都是电解质。”在该课本的176页又说“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再结合第135页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210页第6题中提出淀粉溶液的性质问题。内容如下: 现有(1)食盐水、(2)淀粉溶液、(3)蔗糖水、(4)氢氧化铝胶体、(5)泥土的悬浊液等五种分散系。试把每种分散系所具有的性质在表中的相应格子里填上“√” 上面问题中,对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电解质能否凝聚一项根据课本内容似乎可得出这样结论:(1)课本中(206页)是把淀粉溶液作为典型的胶体溶液(溶胶)介绍的,故淀粉溶液应属于胶体溶液。(2)课本中(208页)又指出:“如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第55页、第84页、第98页和第121页在描述氢气、单质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和单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分别是这样说的:“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从实验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我们可以看到,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同样在此教材的第2页、第7页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等实验现象的描述时是这样说的:“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  相似文献   

10.
实验可以“答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一时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例如,高一课本第114页第4题“怎样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有的学生的答案是“Br_2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兰而NO_2不能”。初步看来这个答案也有一定道理,但 NO_2也是氧化剂,在课本上也可以看到 NO_2与 Br_2的氧化能力差不多,但 NO_2能否氧化 KI 呢?这就可以通过做实验给予  相似文献   

11.
现行化学教材(苏教版)必修《化学2》第75页中提到“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0/0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仁爱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56页“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采用了浓氨水和无色酚酞试液2种试剂。具体实验过程如下: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在烧杯B中加入3—5mL浓氨水,用1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图1),观察现象。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氨臭味,实验中虽然使用到的浓氨水不多,但往往还是弄得教室里臭味四溢,且该实验基本上只能作为演示实验,很难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数育》1979.11期发表了周显德同志的《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何时加入酚酞好?》一文,读后觉得尚有可商榷之处,提出来就教于作者和其他同志。在通用化学教材初中一册里,指示剂酚酞溶液首次使用于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第141页)对实验操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有利于学生直观而  相似文献   

14.
在讲述初中化学第181页“稀硫酸跟氯化钡的反应”那段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安排。先做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生成了白色沉淀物),滴入稀硝酸,振荡(沉淀不消失)。在学生看清实验现象后,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实验看出,稀硫酸跟氯化钡起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H_2SO_4+BaCl_2=BaSO_4↓+2HCl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117页图4-5氨的催化氧化实验,我们作了如下改进:不用空气通入盛氨水的锥形瓶中,而用绕上红热的螺旋状粗铜丝(代替铂丝)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接近液  相似文献   

17.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115页[实验3—3]在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可以观察到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此处叙述表明白色沉淀的产生条件是要加入过量的浓溴水。在同书209页则有这样一段话:“向透明苯酚溶液里加入浓溴水,加到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为止。”这就是说,向苯酚溶液中加入的浓溴水,应该是适量的,不须要过量。教材前后对同一问题的表述不统一,这有碍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实验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15页【实验1-2】(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_4溶液,再加入少量NaCl溶液,观察有无变化。(2)在另一支试管里加入5mL CuSO_4溶液,再加入5mL BaCl_2溶液,过滤。观察沉淀和滤液的颜色。(3)在第三支试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4页[实验2-5]-(2),按课本说明进行实验,虽然操作简便,却往往不能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这是由于5%的过氧化氢溶液里水的比例大,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使带火星的木条难以复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