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年的7月1日,是一个值得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庆贺的伟大日子,中国政府将在这一天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五星红旗将在这块历经了150多年殖民统治的土地上升起。 和任何一个为摆脱殖民枷锁,洗却历史耻辱的国家和地区一样,香港在走向’97的道路上,在回归祖国的历程中经历了种种曲折。 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英国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先后强行割占和租借了香港。清朝被推翻后,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永久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多次阐明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指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不受过去英国政府同中国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约束,将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整个香港地区恢复行使的主权。 1972年,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非殖民化特  相似文献   

2.
沪港近代城市关系史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东海之滨和南海之疆 ,座落着两个各具风姿的国际性都市——上海和香港。中国近代百年历经沧桑 ,由于相似的遭遇和经历 ,把这两座城市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保留血腥殖民主义烙印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积淀着深厚民族传统底蕴的中华文明在这里碰撞及交融 ,演绎出色彩斑斓的近代化历程 ,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财富和无穷的思索空间。近代上海和香港的兴起与发展 ,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从时间上来看 ,自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 ,英国割占香港岛和中国沿海被迫实行五口通商 ,香港和上海的发展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来看 ,…  相似文献   

3.
由香港《文汇报》编辑、文汇出版社出版的《香港的历史与发展》彩色画册自征订以来,香港各界反应热烈,第一周就售出3万册,被认为是了解香港社会变迁,认识香港问题由来的极佳材料。该书系根据今年3月《文汇报》等机构在港举办的《香港的历史与发展》大型图片展的内容编印而成。画册共分四个部分:(一)香港问题的由来;(二)香港社会的变迁;(三)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四)香港问题的解决。全书汇集了400幅珍贵图片,是经过主编单位精心挑选的,它们形象地展示出香港的过去、现在以及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捩点。满清政权无知愚昧,英国政府蛮横野心,两者兵戎相见,清朝惨败,签订南京和约,割香港,开五口通商。这场战争对中国报业发展,有着重大挫折。本来,外国传教士在南洋及广州陆续创办的华文报刊,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在新加坡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在广州的《各国消息》,均告停刊。  相似文献   

5.
2011年底,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推出他的新作《城市的胜利》,一跃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城市规划与发展类图书首位,并长达21个月之久。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怀着巨大的好奇,我翻阅完了此书。格莱泽这位新城市主义倡导者在《城市的胜利》中阐述的"新城市主义"思想,的确带给我非同以往的启发与思索。之前曾无数次在TVB的电视节目中见识到香港的街道和香港人的生活,但当我真切地站在九龙、中环、荷里活的时候,还是被震撼了。从西环到铜锣湾,从香港岛到油麻地,  相似文献   

6.
香港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了一本迎接香港回归的巨著:香港版《史记》。全书包括了《三年零八个月》、《六七暴动》、《九七回归》等几个数字,组成了香港的历史,这是首部由内地历史学家撰写的香港历史书。这部书以大事记形式,按香港年、月、日时序排列,记述的时间为从远古到1997年香港回归,总共6000年的历史,对具有特别意义的事件,则用特写的方式予以重点记述。书上还配有2000多幅历史照片。是一部了解香港、索引香港历史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来信:读7期,愿献疑一、二。第13页“香港《史记》出版”条说香港出版了一本写香港历史的书,书名就叫《史记》,我觉得这事未必妥当,《史记》是中国史籍名著,不应再出一本内容迥异的《史记》,不容《史记》出现双包案。否则应属于取书名不当。因此,颇疑“香港《史记》”是否为“《香港史记》”之误,另外,写香港历史的《史记》,似不能如该文所称之为“香港版《史记》”,“香港版《史记》”只能以之称由香港出版之司马迁《史记》。 第11页言书中之序应排于目录之前,甚是。不仅“现代书籍”如是,据我印象,中国古籍似亦大多如是。这种排列次序是合乎逻辑的。但如目录排在序言之前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法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串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如果中国…  相似文献   

9.
港台之页     
香港商务出版的《清代宫廷生活》获最佳印制书籍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的《清代宫廷生活》和《宇宙·天图》荣获1985年度香港最佳印制书籍奖。同时获得此项奖励的还有香港教育图书公司出版的《中国历史(一)》和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出版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1985年度年报及会计年结》。另外五本香港出版的英文图书也获得该项奖励这项奖励是香港市政局公共图书馆发言人于  相似文献   

10.
漫画独领香港报刊风骚在香港街头形形色色的杂志中,漫画周刊占了相当大的分量。文化传信公司是目前香港最大的漫画出版机构,每周出版本地制作漫画销量占据香港漫画市场近半。《龙虎门》即属其旗下,其它著名的如忡华英雄》、《如来神掌》等出版时间亦已超过10年。香港...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6,(3):54-54
《财经》2006年第1期发布反侵权公告,公布了香港商报、雅虎、百灵网等媒体侵害《财经》作权的事实,并将视具体情形,展开反侵权行动。  相似文献   

12.
1840年4月英国议会通过发动战争决议案。1840年6月英国“东方远征军”开抵南中国海,封锁了广州海面和海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爆发。1841年1月26日英国侵略军宣布占领香港岛。1882年8月2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准将香港给予”英国,由其“常远据守主拿,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3月英军以“找寻住宿地”为借口,在九龙半岛南端的尖沙咀登陆,修筑了工事和军事基地。1860年10月24日及25日清政府与英法联军代表签署了《中英续增条约》和《中法续增条约》(即《北京条约》)。《中…  相似文献   

13.
刘金源 《历史档案》1999,1(1):103-108
《南京条约》签订以前的1841年1月26日,英国就凭借武力手段,对香港岛实现了非法占领。英国人占领香港岛以后,首先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采用什么样的管治政策,来建立起对当地华人的有效统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港英政府最终采取了务实的态度,在确保英国法律最高权威的前提下,沿用了中国的保甲制来实现对港岛华人的管治。由于受到来自英国政府、清政府的压力以及香港岛现实情况等诸因素的影响,港英政府这种华人管治政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本文拟对港英政府早期华人管治政策的形成过程、原因及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深…  相似文献   

14.
力清 《出版参考》2005,(2S):36-36
据香港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和《出版之门》网站联合举办的《香港人的阅读和购书倾向分析》报告会透露,2004年度在两大书店(三联书店与中华书局)旗下门市销售的中文图书超过10万种,其中销售量大于100册的约5000种。销售的图书中,本地出版物占28.9%,内地占28.3%.台湾占42.8%。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方争取,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终于获准访港。4月3日,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抵达香港。许多媒体人跑遍香港也没有看到航母的影子。原来,美国航母及其护卫的宙斯盾舰,根本就没有进入香港访问,而是停在香港外海,其中航母的锚地距离香港岛尤其远。  相似文献   

16.
香港近年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老龄人口不断增多。最近出版周永新、齐铱所著《余辉晚照——香港老人的乐与忧》一书把过去关于老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探讨老人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和不足,以期引起人们对老人的进一步关注。 该书分三个部分分析了香港老人在社会现实中、家庭环境中的处境,以及历年安老方面的政策变化。作者指出,老人服务在香港的发展中只有很短的历史,因为过去当地政府一向都认为照顾老人是子女的责任,不应  相似文献   

17.
1分45秒的巨片──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香港百年》摄制记翟跃文中央电视台每晚黄金时间播出的系列专题片《香港百年》,选取并浓缩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短小精炼,在当前反映香港问题的电视片中堪称佼佼者。然而在刚刚开播的几天里,却曾经被一些观众所轻视,甚至...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报业:社会多棱镜———香港新闻传播纵览之二□明安香香港的报业是香港大众传播业中历史最悠久的行业,也是现今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在香港,几乎年年都有报馆倒闭,也年年都有报纸问世。如今在香港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当属英文《南华早报》(SouthChina...  相似文献   

19.
《“割稻客”,不见了?》穴以下简称《割》雪获2001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城市电视社教节目经济类一等奖,要谈体会,主要是一个“巧”字,通过精巧细做来体现主题。《割》片粗粗看,虽没有特别“抢眼”的地方,但细细品,有值得回味之处。做观众爱看的文章《割》片是在宁波电视台每天一档20分钟的经济类节目中播出的。在这档节目中每天都有相同类型的片子播出。《割》片播出后,有几位熟悉的朋友和关心的同事说,前两年“割稻客”“交关多”穴意思是很多雪,这两年“没看见了”。片子说的是“割稻客”,但反映的是宁波经济,特别是近年来宁波的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开埠之初,香港地区实际上处在中西方外交对抗的中心位置.相交之前东西方文化的接触而言,自鸦片战争而始的外交对话,开启了世界外交历程中的重要一页.西方外交体系开始冲击传统的东方番邦外交体系.同时,香港原住华人的管治问题也是当时双方纷争的焦点.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占香港岛,英国首相的巴麦尊仍不满足,他给查理·义律的信函中提道:"你获得了荒芜之岛香港的割让,岛上几乎没有一瞳房屋……很显然,香港不会成为贸易中心……我们的贸易将一如既往地在广州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