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训练的重点是应用文体中的启事,包括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招领启事一般是拾物者写的,内容简洁,不详细描述拾到物品的特征,以防别人冒领。寻物启事一般是由丢失物品的人写的,内容要详细,充分描述丢失东西的特征。招领启事和寻物启事都必须交待联系方式,如地址或电话号码等。  相似文献   

2.
“启事”和“启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较频繁但又容易混淆的两个词。遗失了东西,写一张“寻物启事”;某单位要招工,贴一份“招聘启事”。但是,上述“启事”却常被  相似文献   

3.
上课开始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招领启事” :李杭同学在校园内拾到人民币a元 ,请失主到学校办公室认领……学生看过之后 ,不明白老师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数学课拿个“招领启事”来了?正当学生疑惑之时 ,教师问 :“大家知道李杭同学到底拾到了多少钱?猜猜看。”学生纷纷答道 :1元、5元、100元、0 5元、580元、……教师随之解释 :按大家的猜测 ,这里的a可以代表不同的数 ,它可以是0吗?学生可能会争论 ,有的说可以 ,有的说不可以。教师对此可作分析 ,指出如果a是0 ,那这个“招领启事”就是和大家开玩笑了 ,是骗人的 ,那要不…  相似文献   

4.
张伟兴同学问:《错字小议》一文里在谈到“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时,举了“一个不大容易遇到”的例子,即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一篇小文章《“启示”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篇小文章“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但就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错”在哪里。究竟“错”在哪里呢? 《“启示”的变化》中两个“启示”和四个“启事”是“正和误和平共处”了。将两个“启示”都改为“启事”可不可以?可以,但完全没有必要改,改了反而会削减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我认为文中两个“启示”是作者有意写的两处错,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而出现的错字。其一,正文中“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这句话里的“启示”,是“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是作者有意展示的贴“启  相似文献   

5.
一、写作指导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书信的写作。常见的应用文除了书信,还有请假条、便条、海报、通知、(寻物、招领等)启事、请柬、祝辞、简历、证明等。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解读招领启事 课件出示“招领启事”: 招领启事 本人在校园里拾到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前来认领。  相似文献   

7.
“无上”与“无尚” 无上:佛语,最高,也称作“无上士”,指人、天、凡、圣中的第一.佛经中说:“如来者名无上士,譬如人身,头最无上,佛亦如是,最为无上.” 而在所有的工具书中没有“无尚”这个词语.因此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为国参军,无尚光荣”“自学成才,无尚光荣”等是“无上”的误写. “启示”与“启事” 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启事: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如征稿启事、招领启事.  相似文献   

8.
张传发 《师道》2013,(7):43-44
大学语文被大学“边缘化”.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最近.有记者先后到两所大学的语文课堂上听课及调查.得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要求写“寻物启事”的5名学生中,有4人写的都是“寻物启示”。再看讲台上的3张请假条更是有趣:一个开头是“尊敬的校领导”.正文却是“需要向班主任请假3天”。还有一个写道:“因为家中家人出事,需要请假五天。”除了“家中家人”重复外.那个“五”字根本看不出是“五”还是“王”。  相似文献   

9.
丁丁爸爸的自行车放在小区门口不见了,晚饭后,丁丁爸爸想让丁丁帮着写一则《寻物启事》,可丁丁却误写为《寻物启示》。结果丁丁被爸爸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丁丁满怀委屈地上了床。  相似文献   

10.
早自习时,马虎在黑板上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在打扫卫生包干区时,不慎丢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并送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失言。马虎,即日。”“经过努力,马虎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 连启事也写得文绉绉的,”聪聪看了不禁夸  相似文献   

11.
王跃 《广东教育》2008,(2):8-10
一、写作指导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书信的写作。常见的应用文除了书信,还有请假条、便条、海报、通知、(寻物、招领等)启事、请柬、祝辞、简历、证明等。 应用文写作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格式。正式的应用文有比较规范的格式,要注明读者、作者、日期、标题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文     
写法指导应用文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一种文体。应用文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书信(或电子邮件)、日记、通知、便条、收条、借条、影讯、球讯、寻物启事、招领启事、海报、贺卡等。  相似文献   

13.
启示·启事·启发“启示”和“启事”都读qǐshì,但它们的词义是不同的,应注意区别。启示,指开导、告知,揭示事物的道理,使人有所认识、提高。例如:这部电视片给观众以深刻的启示。启事,指陈述事情;又指陈述事物的公函。在现代汉语中,“启事”通常指的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
早自习时,马虎在黑板上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在打扫卫生包干区时,不慎丢了一串钥匙,如有拾到并送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失言。马虎 即日。”  相似文献   

15.
平时,我们在墙壁上时常看到一些引人注目的失物启事,有的如此写道:“失物启示:因本人不慎,昨天在教室丢失×××,如有哪位好心的人检到,请告知×××,本人不甚感谢!……。”此类启事,屡见不鲜,每每看到这些,总觉得格式一样,错误雷同,似乎出自一家之手。寥寥数语,错误就有两处。其一,“启示”,应为“启事”,两者合义各异,不可通用。“启示”应解释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事”则是为了公开声明某事而登在  相似文献   

16.
某闹市区广告栏贴出一张“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401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洗衣机提贷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200元,决不失言。”路边两青年看见后竟为其中的一个词争论不休。甲说:“‘启事’中‘失言’是‘食言’之误。”乙说:“不对,语言怎么能吃呢?显然用‘失言’是对的。”甲反驳道:“语言怎么能‘失掉’  相似文献   

17.
据我归纳,以下五种语文错误是人们最容易犯的:1、混用"启事"和"启示"。启发、告知(别人),谓之"启示";"启事"则是指公开发表的说明某事的文字。如"招领启事"、"寻人启事"等。2、错说"凯旋"为"凯旋归来"。"凯旋",意为胜利归来,包含了归来的意思。3、错说"报刊"为"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   

18.
这天,童话镇的公告牌上出现了一条寻物启事:寻物启事本镇不慎丢失童心钥匙,有拾到者敬请归还。即日童话镇镇长看这条寻物启事的人都很奇怪,因为从来没人见过童话镇的童心钥匙,不过,既然镇长贴出这张启事,就说明事情是真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一、寻物启事住校的第一天,一下晚自修,我们便小鸟似的飞进宿舍洗漱。洗完后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毛巾,急得嗷嗷大叫:“寻物启事!寻物启事!谁见了我的脚布没有?”全宿舍的同学立刻掐断说笑,用很同情的目光看我高悬双脚的可怜相。最后,全宿舍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到了那块刚刚擦过的还冒着热气的毛巾上!全体哄笑三分零二秒。二、整蛊计划“不好了!不好了!谁有卫生纸?”葛嘉男边跑边叫。“怎么了?”大家异口同声地问。葛嘉男一口口喘着粗气:“张……张楠楠掉厕所里了!”“哼,怎么可能,一定是你们俩在耍我们!”“对,肯定是。”同学们都不愿上当。“…  相似文献   

20.
同前。易错现象纠错训练一、修改下面的“寻物启事”。寻物启事本人是××商场的会计,于6月15日骑车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