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育信息化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且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教育云代表云计算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教育云服务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分析了教育云、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概念和特点,阐明了教育云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和发展的,二者关系密切。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教育信息化即是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也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外生工具转变为内生力量。当前,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包括技术的外生性导致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滞后、教育的制度惰性消解信息技术变革的有效性。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未来路向主要包括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的时代内涵、创新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理性守护教育的精神特质与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不可能有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从信息化社会和现代化理论角度,对教育信息化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作者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多维的概念,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从社会变迁的维度看,教育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其中心任务是完成“个人”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从组织和管理的维度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多层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校园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要素综合构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景蓝图。最后,文章还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成功的关键。广东省作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快、最早的省份,无论是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还是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就。而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想再次振兴,实现现代化,必须尽快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充分依托我省现有资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尽快缩短差距,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作者就教师教育信息化以及教师教育信息化中信息化教师的培养问题谈了一点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使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十五"期间在设施建设、管理机制、资源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并展望"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8.
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否也存在"现代化风险"?这是我国实现教育战略目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较高水平的状态,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时下一些普遍存在的观点恰恰偏离了这一宗旨,例如没有教育信息化就一定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等等。教育信息化不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必要条件。教育现代化存在着"现代化风险",过于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拓殖,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风险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现代化风险的实质就是教育信息化风险。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应是研究教育信息化风险,包括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破坏性、适用性、效益性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福祉,也应看到应对应用信息技术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规避教育现代化风险,不是要如何控制信息化工具本身,而是要控制对信息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同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我国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转变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教育信息化涉及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传统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特点阐明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信息化 ,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何正确认识教育信息化内涵 ,如何构建信息化的基本形态 ,学校的信息化如何实施 ,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措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惠娟  刘尧 《学周刊C版》2019,(21):165-165
21世纪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学校尤其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给管理、教育及评价带来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有利条件。因此,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对广大学校适应当前形势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及实践应用维度,探讨了教育信息化的构建结构及其组成因素。作者指出,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其中既有技术性的因素,也有非技术性的因素,它们共同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从社会变迁的维度看,教育信息化的中心任务是完成"个人"的现代化和信息化;从学校组织和管理的维度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多层面的机构改革和完善过程:校园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要素综合地构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景蓝图。最后,文章还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在我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类教育和电子政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在信息化基础设备及管理配置、公共服务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成绩,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教育公平和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内涵入手,重点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了教育信息化是双刃剑,它能在总体上为教育走向公平创造条件,也能在局部制造新的教育不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苏州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与更新教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转变观念是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教育信息化涉及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传统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特点阐明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 ,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 ,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现代化,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必须推动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真正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基础支撑,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