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日本经济新闻社是一个涉及出版、广播电视、大型网络数据库服务等业务的综合传媒集团.该社拥有80家控股公司,员工总数约8000人,其中记者1400人.与道琼斯指数齐名的日经指数便由该社发布;<日本经济新闻报>是日本五大报系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财经报纸之一;日经BP社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专业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报>社图书馆,是一所小型专业性图书馆.它作为新闻单位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单位的编辑、记者.其主要任务是为本单位的编辑、记者提供撰写新闻稿件的背景资料,为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及业务水平提供必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3.
(记者韩阳)随着图书营销时代的到来,各出版社在图书营销中采用众多新举措。根据记者观察,接力社的每一本图书似乎都有自己不同的宣传战略。那么接力社是如何做图书宣传的?就此记者采访了接力出版社有关负责人,详细了解了该社图书宣传推广的运营管理模式。接力出版社从2001年开始实行图书宣传的分级制度,每  相似文献   

4.
一“独家消息”落手记“独家消息”(SCOOP)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记者所梦寐以求的罕物。正因为这种消息不那么容易得到,所以它往往是通过不正常——甚至不正当的手段弄到手的。为了角逐这一罕物,当记者的确实什么卑鄙的手段都使得出:从重金贿赂机要打字员到偷盗行窃。一个记者弄到一条重要的“独家消息”,他本人可能立即获得提升,然而同时也可能有一些同行由于“失职”而失业。所以“独家消息”总多少带  相似文献   

5.
赵原 《传媒》2017,(12)
日本经济新闻社于1876年成立,是一家综合性的媒体集团,旗下有《日本经济新闻》《日经MJ》《日经金融新闻》《The Nikkei Weekly》《日经产业新闻》等报纸.除运营传统纸媒外,还经营日经CNBC、东京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并承担"日经指数"的发布工作.日本经济新闻社成立141年来,一直保持客观、公正、详实地报道特点吸引了海内外大量读者.2015年日本经济新闻社以8.44亿英镑成功收购英国金融时报集团,该事件是日本媒体有记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事件,成功收购扩大了日本经济新闻社全球化业务范围,标志着日本经济新闻社进一步走向世界.日本经济新闻社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分别制定了集团化、数字化和全球化三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廖奇勋 《新闻窗》2008,(2):23-23
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雪凝灾害发生后,黔东南日报立即召开了全社职工大会,要求编辑记者严阵以待。社党委书记、社长张睿要求社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对待雪凝天气,出好抗灾中的每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者》2008,(4):72-72
日前,一条消息在南京军区海防某师不胫而走,该部报道员、二级士官林恩炳去年底退伍被《石狮日报》社聘为记者后,近日又被该报提拔为新闻热线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喂!""喂!青浦有个男的劫持了自己的女友!你快去,到现场立即发回快讯和照片!""好!视频到时也一并发回。"挂下电话,同事小萧便丢下正在与其共进晚餐的女友,赶往青浦。这就是网络记者,不能晚一秒到达新闻现场,不能晚一秒发回消息……  相似文献   

9.
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也是写记者招待会消息所应遵守的。比如记者招待会消息的导语写作、结构的安排、背景的运用、引语的运用等等,都应该按照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和要求来进行,但是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10,(4):5-5
据人民网:日本经济新闻社发布消息说,由于以年轻人为主的读者日益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日本经济新闻》将于3月23日起推出收费的网络版业务,付费的用户可在线阅读该报的早刊和晚刊。  相似文献   

11.
一、活动起因消息文体,本是各类媒体的主角;消息写作,应是记者的看家本领。然而,令人担忧的现状是:新闻界整体的消息写作水平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12.
11月7日清晨6点30分,突尼斯新元首本·阿里在广播电台宣布老总统布尔吉巴被解除了职务的消息,45分钟后,新华社突尼斯分社已将稿子发回北京。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立即将这一消息迅速向国内外播发了。“突尼斯的消息,你们发得比我们快,快了30分钟。”这是当时在北京的南斯拉夫通讯社社长沙拉诺维奇会见新华社社长穆青时说的。在座的总社国际部副主任高秋福插话:“半个小时不算多。”沙拉诺维奇说:“不,快五分钟也就不算少了。”这个小故事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平淡无奇。然而,对于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与编辑来说,南通社社长的话则是一位杰出的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评价、赞扬与鼓励。是的,近两年来,新华社搞国际报道的同志在改善时效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在对国外发稿中,特别在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大广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抢时效,这本身就意味着是迎接国际新闻界激烈竞争的挑战。对于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我们自然感到欢欣,不过,我们心里比外人更明白,我们打了那些败仗,同时我们也比别人更清楚,要使国内的用户对我们的国际新闻真正满意,要使新华社的新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我们在时效上还得付出十倍于今日的心血与努力。  相似文献   

13.
应日本经济新闻社的邀请,我从1988年3月底起对该社的经营问题进行了3个月的考察。时隔4年,重新来到曾经工作过多年的东京,从表面看,这里似乎没有多少引人注目的变化。但是,通过在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深入考察,明显地感到,从70年代开始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给日本的产业结构、社会经济生活,直至新闻界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日本一家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日本经济新闻社这几年在经营上的变革与面临的课题,可以说是正在迈向21世纪的日本新闻产业的缩影,它从多方面给人以启迪,并且不能不  相似文献   

14.
石坚 《当代传播》2005,(3):70-70
妙用直接引语,是法新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我们的心在哭泣”》的一大亮点。这条300多字的消息,从标题到结尾,使用直接引语竟有7处之多,由此可窥出西方记者热衷于使用直接引语之一斑。相形之下,我国记者对使用直接引语却“敬而远之”。在我的案头有一份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三  相似文献   

15.
消息的写作,通常都是采用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偶尔读到一些使用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的新闻,人们感到新颖,也觉得亲切,像是双方在促膝谈心,缩短了作者同受众的心理距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说过:“使用第二人称常常是一种好技巧,写导语尤其如此。因为这样写,能够立即把读者卷到新闻中来”。西方记者在报道涉及到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喜欢采用第  相似文献   

16.
本刊改名的消息在各媒体发布后,经常收到军内外读者的来信和电话,询问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就读者最关心的问题,汇总回答如下:  问:《新闻与成才》为什么要改名?  答:改名的考虑也是基于读者的要求。早在3年前编辑部在召开通联会议时,就有人向编辑部提出,现在的刊名不够大方和气派,与全国性的大报不相称,应当改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比如中国军事记者,军事记者等。后来,我们又在几个场合听到这个呼吁。于是,我们把读者的这个意见反映给主管的社领导,社领导要我们慎重从事,最好先搞个调查。我们按照社领导的意图,向军报的部…  相似文献   

17.
近些日子,翻阅一些地方报纸,消息、通讯确实以短见长,颇有特色。但也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文章后面的署名者越来越多。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竟署有三位记者的大名,还有的多达五六个名字。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写文章署名,文贵自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一则消息,一篇短文,何必要署上一连串的  相似文献   

18.
创建于1876年的日本报业集团——日本经济新闻社,用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浮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如何用量体裁衣避免内部同业竞争,如何苦练新人基本功以拥有一支专业知识丰富且训练有素的记者队伍,如何构筑纸质媒体+电子媒体的双头体制实施转型计划。  相似文献   

19.
西方记者常把能够猎取耸人听闻的消息作为记者事业成功的一个标帜.从这一点来说,美国《华盛顿邮报》原驻莫斯科首席记者达斯科·多德尔称得上一名成就非凡的驻外记者.1984年2月10日,《华盛顿邮报》编辑部收到多德尔从莫斯科发回的急电:苏联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病逝.这是一条不同寻常的重大新闻,又是领先于全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独家消息.得意洋洋的总编辑如获至宝,立即将它安排在次日早版头版头条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1996年10月3日13时,由瑞典文学院宣布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诗人维·希姆博尔斯卡时,正在波兰南部山区扎科潘内“波兰作家之家”休养创作的这位女诗人听到这个消息,深感“惊讶、欣喜和害怕”,并立即受到当时在场的许多前来度假、写作的作家和招待所全体职工的热烈祝贺。大群记者也蜂拥而至,使诗人和招待所都应接不暇,为此招待所负责人立即举办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