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你     
杨旭敏 《新读写》2012,(12):63-63
午饭时,饭桌上摆了一道素菜:苦瓜炒蛋。母亲一直往我的碗里搛鸡蛋,自己却只吃苦瓜,我好奇地问:“苦瓜很好吃吗,妈?”母亲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我便自己尝了一块。好苦呀!随口吐了出来。对母亲说:“妈,苦瓜好苦,好难吃,你为什么还尽挑这个吃?”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等你做了母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2.
故园的夜     
母亲总喜欢住在山里的老屋,因此我总要隔几个月回去看看她。准确地说,是“把自己拿回去让母亲看看”,因为母亲对儿子的思念.远远超过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上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又把自己拿了回去.一是让母亲看看,再是借机睡几个好觉。城里嘈杂,欲念又多.根本不能睡好。而山  相似文献   

3.
苦瓜与黄连     
小时候,每到夏天,苦瓜是我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母亲会把苦瓜做成各式花样端上来,可无论母亲变多少花样,父亲费多少口舌,我断断是不肯尝那道叫苦瓜的君子菜,父母也奈何我不得。12岁,一场大病,让从不尝苦味的我吃尽了苦头。记得父亲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黄连,黄连那个苦味,是从味觉到五脏的渗透。喝过之后,哪怕口中塞满了糖,依然苦不堪言。病好后,我对苦味甚淡的苦瓜开始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4.
母爱     
母亲一天比一天老了 ,走路已经显出老态。她的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匆匆回去看一下她 ,又匆匆离去。往日儿女绕膝欢闹的情景如今恍如梦境 ,母亲的家冷清了。那年我去湖南 ,去了好长时间。我回来时母亲高兴极了 ,她不知拿什么给我好 ,又忙着给我炒菜。“喝酒吗 ?”母亲问我。我说喝 ,母亲便忙给我倒酒。我才喝了3杯 ,母亲便说 :“喝酒不好 ,要少喝。”我就准备不喝了。刚放下杯子 ,母亲笑了 ,又说 :“离家这么久 ,就再喝点儿。”我又喝。才喝了两杯 ,母亲又说 :“可不能再喝了 ,喝多了吃菜就不香了。”我停杯了。母亲又…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当我在小学毕业了的时候,亲友一致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10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家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  相似文献   

6.
翁秀美 《老年教育》2010,(12):35-35
自打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好吃,总要夹点给母亲,说:“这菜好,你多吃点。”等母亲碗里的饭快没有了,父亲会轻声问一句:“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饱了。父亲就劝道:“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把碗递过去,父亲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4)
解开冰冻河面的是和煦的春风。抚绿遍野荒原的是温柔的细雨。滋润凡尘生命的是点点滴滴的感动。——题记6岁时,感动是一件漂亮的花毛衣,暖暖和和地套在了我的身上。那时,母亲常常对我说:“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妈妈就给你织花毛衣。”当时对我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啊!我早对母亲的手艺佩服不已,她总能变戏法似的变出一件件可爱的毛衣,穿着它我在小朋友们面前可神气了。终于有一天,我拿着从幼儿园带回的小红花蹦蹦跳跳地跑到母亲面前索要奖赏,母亲高兴地拿出早已织好的毛衣穿在我身上,看着身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我忽然想起老师说过非常高兴时要说感…  相似文献   

8.
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着自己是学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我很不喜欢这个跷着腿坐在木椅上的人———我和他无怨无仇,他为什么要打我?我就对母亲说,我要考大学,而且要考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9.
1980年夏天,我参加了第一次高考。毫不意外地,我落榜了——化学和物理都没有超过40分。母亲决意让我去当木匠。当时木匠还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我们当地有很多有名的木匠,但我母亲请不到,她请了家里的一个亲戚。这个木匠因自己是有手艺的,觉得自己特别牛,很是凶悍。他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笨手笨脚的,不严厉是学不出来的,我要是打他你会舍得吗?母亲只得说,你打吧。  相似文献   

10.
爸爸患了高血压,医生要他戒酒戒烟少吃多练,可他就是“宁死不屈”,要不我怎么会说他没出息呢! 先说戒酒吧。每顿吃饭后他总说下顿绝对不喝酒了,可每到吃饭时就耍赖:“唉,酒虫又爬出来了,好死不如好活,尝一口吧。”于是左一口右一口“尝”起来,用不着多大工夫,大半斤酒就被他“尝”下肚子……  相似文献   

11.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12.
一家之言     
创造需要宽松的氛围 某小学三年级上“蚯蚓课”。老师拿一盒活蚯蚓分发给学生,蚯蚓到处乱爬,于是学生满教室抓蚯蚓,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蚯蚓并组织讨论。 一个孩子说:“我看见蚯蚓没有脚,可是能爬。” 老师说:“好。” 一个孩子说:“那不是爬,是蠕动。” 老师说:“你说得更好。” 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 老师说:“你观察的很细致。” 一个孩子说;“我尝了尝,蚯蚓是咸的。” 老师说:“我不如你,你很勇敢。” 一个孩子说:“我拴一根线,把蚯蚓吞了下去,又拉出来,我发现它还活着,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3.
小厨师     
系上妈妈的围裙,套上爸爸的袖套,院子里,几个忙碌的小厨师有说有笑。 把沙子做成香喷喷的“饭”,把青草炒成鲜嫩的“菜”。你叫我吃,我唤你尝,院子里的“野餐”真热闹:说我的手艺棒,夸你的水  相似文献   

14.
郭丽颖 《当代学生》2013,(Z2):91-92
又到李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我兴冲冲地去问母亲:"李子可以吃了吗?我已经等不及了,得尝尝它的味道了!"①"再等几天,还没熟透呢!"第二天,我再去询问母亲,得到的依旧是"再等等"的答案。第三天、第四天……终于,我失去了等待的耐心,悄悄地摘了一颗尝了尝。本以为会是那令人期待已久的美好滋味,实际却只有满嘴涩味。当我向母亲抱怨时,母  相似文献   

15.
母爱是佛     
王纪金 《陕西教育》2005,(10):56-57
去年暑假.妻子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出院以后.妻子到我乡下老家坐月子。在路上.我内心不无担忧。人们常说婆媳之间最难相处.妻子又是个辣椒性子.心急嘴暴.头一次与母亲相处这么长时间.会不会发生什么矛盾。我反复叮嘱妻子说:“我母亲这人就是哕嗦了点.慢慢习惯就好了。你的性子可要改改。”  相似文献   

16.
教授     
一位教授指着一个装满尿液的烧杯对学生说:“要想当一个好的生物学家,既要有探索的精神,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你们学我的样子试一试。”说着,教授把手指头放进尿液里,然后放到目中尝一尝。同学们都学着教授的样子,争先恐后地尝起来。结果,有的紧皱眉头,有的吐了出来。这时.教授笑了:“你们是勇敢有余,观察不足啊!你们怎么没注意到,我伸过去的是食指,而放到口中去的是中指呢?”教授  相似文献   

17.
老胡跟着老乡从乡下出来,担心自己无法适应.因为他除了种地,什么本事也没有。老乡比他早出来几年,对城里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他跟老胡说.没什么好担心的,那幺多只会种地的人都在城里干活,照样把城里人伺候得好好的。那天他们下了火车,就有人来拉他们去参加培训班学手艺。老胡想学手艺,可老乡说.学了手艺你也是乡下人.没用。老乡把老胡带到工地上,让老胡推小车。推车也有技巧,但不算太难。不久老胡就胜任了自己的工作,虽然不算太出色,但也能应付了,再加上有老乡罩着,老胡的日子也过得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赎回良心     
李子 《今日中学生》2007,(11):10-11
二十多年前,那时我读高中,手表还是稀罕物。有一天,同桌买了一块新手表,戴在手上.挽起衣袖神气得很,惹得全班同学羡慕不已。班上很快又有几个人买了新手表。我做梦都想拥有一块手表.也好让别人羡慕一回。星期天回家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我想买一块手表。”母亲说:“家里连稀粥都快没得喝了,哪有钱给你买手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八九岁时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读后哭了起来:“巴迪,你真的写出了这么好、这么精彩的诗吗?”我既得意洋洋又腼腆羞涩,喃喃地说:“是的。”母亲赞不绝口,说这首诗简直有天才呢!我欣喜万分,问道:“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完成的诗作给他看。母亲说七点钟左右。那  相似文献   

20.
酸菜鱼     
程天慧 《新读写》2020,(4):60-61
宅在家的第二十五天,我出门了,和母亲去菜场。母亲说她想吃酸菜鱼,我不解,家里有冷冻的龙利鱼柳,为什么还要买鱼?她摇了摇头说,想吃活的,新鲜的。疫情期间的菜场管得很严,但鱼摊前的人依旧很多,显然都想在这个特殊时期尝一口鲜活的。这家卖鱼的是对夫妇。母亲指了指全场唯一的红色鱼盆里的三条黑鱼说,拿一条最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