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和斯宾格勒的文化比较形态方法,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悖谬的相关论断:中西体育文化冲突论、体育文化多样性、体育儒学复兴论三个方面提出质疑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中西体育文化冲突,其本质是中国传统体育伴随经济发展变革,从农业文化形态向工业文化形态的转型;中西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其本质是农业文化形态、工业文化形态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而核心价值的取向呈一致性;中国体育儒学复兴论,其本质是企图用农业文化形态的理念去解决工业文化形态存在问题的文化复古心理.  相似文献   

2.
胡传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00+152-100,152
当代中国的公民意识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公民意识的培育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探讨中国公民意识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是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一支,它的建立为近代不断破败的农村经济找到了正确的出路,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的理论基石。陈翰笙作为马克思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先驱,他在民国时期进行了大量农村调查与研究,为此学科培养了一批人才,创建了正确的科学方法论与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景观文化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逐渐形成潜意识的理想景观模式。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的景观文化产生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毅教授新著《中国当代农村经济问题研究》已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本书对中国当代“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问题中的一系列至关重要的理论难点和实践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证。它的出版 ,正值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之际 ,将会对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书求真务实 ,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性 ,又紧贴实际 ,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是一本成功之作。张毅教授近 10年来潜心研究中国当代“三农”问题 ,多有建树 ,本书是他研究成果的结晶 ,特点鲜明 :其一 ,据实求真求是。许多学者认为 ,“两权…  相似文献   

6.
调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无讼思想,其生命力根植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在以小农经济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基本社会关系的结构、社会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对传统调解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统治者在意识形态上培养无讼、贱讼的意识,在司法制度上限制民众的诉权,在审理案件时司法官首选调处息讼的策略以及支持和鼓励民间调解等对调解的盛行不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政权性质、体制,以及司法构造、吏治状况等造成的中国古代司法的黑暗,使调解成为当事人趋利避害的必然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计划来看,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农村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无疑又是关键的一步.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农村专业分工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将从传统农业——种植粮食的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林业、牧业、渔业和各种副业.在强化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乡,镇工业和服务行业.农村专业分工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求改变农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过渡农业、成长经济与中国现代农业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过渡农业阶段,是一种二元农业结构;农业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成长经济,不能片面追求技术投入和规模化经营.中国现代农业道路选择应从过渡农业现状和农业成长经济理论出发,走"中国式"和"世界式"农业现代化的双重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属于不同的体育体系,研究双方的差异,对全面了解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的内涵及探讨二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交流和融合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制农业社会,使中国形成了内容丰富、层次较高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为人类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却烙有农业社会的印记.奥林匹克体育则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后的产物,与中国农业型体育文化相比,在价值观念、理论认识、运动方法、管理方式和物质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也正是这些差异,孕育着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体育融合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0.
农业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则是必由之路。通过对中国农业现状的分析及对当前农业存在问题的透视,则足以证明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即:1.创造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市场环境和条件;2.建立农村新的经济结构和农业产业体系;3.推动农业向高级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贾平凹的长篇新作《秦腔》中,作者运用密集琐碎的生活细节,逼真地呈现出中国乡村在进入90年代开始趋向城镇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与生存形态,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传统的农业文明精神命脉在逐渐地走向溃败和颓废,从中寄寓着作家矛盾、复杂的心理和伤感怅惘的情绪,从而《秦腔》成为哀悼中国原始乡土生活终结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心理测量,却有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不但历史悠久,应用广泛,而且对西方心理测评思想发展也产生过影响。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测评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心理测评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路遥文学世界的整体创作命题来自于他对传统文化走向当代命运的深沉思考,他在平凡的世界里对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的生存方式、生命样态的现代性观照,寄寓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他的全部创作都是在与传统的痛苦而富有激情的告别中宣泄着作家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与困惑,这一切构成了路遥文学世界的基本色调及内在张力。路遥创作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同样体现着20世纪中国一大批作家普遍性的文化心理特征———他们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种沉重而痛楚的存在,正是他们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以及创作追求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中国历史的集中表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当代关切。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和依靠中国力量。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处处体现出自强自立、积极进取、坚忍不拔、责任担当的精神。道家文化则处处展示出无为而为、灵活变通、豁达超然的智慧。二者的有机结合,塑造了国人以自强进取、变化创新为核心的心理弹性特征。这恰恰是"中国梦"必将得以实现的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契合与冲突,以及他者文化对中国新文化构建的启示,指出中国文化的复兴在于中国自身文化的现代化、他者文化的中国化,所反映的内涵是既要关爱个人,也要关注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最初的社会形态就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农业活动又是围绕着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而展开的,因此,农业文化就伴随着农事生产生活方式的兴起而产生了.传统农业祭祀作为农业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既体现出了自然气候、自然环境等对人行为的影响,又逐渐定型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模式,兼有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农业祭祀作为一种文化印记深深烙印在华夏儿女的基因当中,其中蕴含的哲学观、伦理观、美学观等文化韵味和价值取向,都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坚持"绿色共识"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农业国际化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针对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才能适应当今农业国际化竞争的形势. 这是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是全方位的工作.为此,要在土地使用制度与户籍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以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散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应的概念,用以指当今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时代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即将被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所取代。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的知识经济的挑战,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加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和国际化,更加重视对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更加强调基础,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中国高等教育,能否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促进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农业信息化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详实的田野调查,结合当前学界对传统体育养生机理的认知,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分析中国苗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结果认为:苗族传统体育养生与其它体育养生相比,既有相通之处,又有独特之处.苗族传统体育养生在强身健体方面有其特殊的人类学解释,而在心理层面也有独特的人文环境.期望通过研究增进苗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文化"走出去"进而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