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部队的一名业余通讯员。我感到,通讯员应该学会新闻采写中的比较法,这样有利于显示事实的新闻价值,增加可读性。新闻采写中的比较方法,一般是采用纵的、横的比较以及点和面的比较。纵的比较,就是从事物的发展来比较。事物处在发展中,有的问题人们往往一时还认识不清楚,通过现实  相似文献   

2.
抓问题 ,是记者(通讯员)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许多同志从走上新闻工作之路的第一天起就学着抓问题 ,干了几年、几十年 ,还在念叨着抓问题这个词。这个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的能力而写出新闻精品呢?结合新近评选出来的第9届“中国新闻奖”部分获奖作品 ,本文仅从什么叫抓问题?抓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抓问题?三个方面作如下探讨。一、什么叫抓问题要搞清楚什么叫抓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 ,你…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学着写了一篇新闻稿件,拿给一位通讯干事看。他看罢后说,稿子语句还通顺,就是没有抓住特点,所以显得平淡,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接着,他给我讲了抓特点的重要性,可我还是搞不大懂。请问,写报道为什么要强调抓特点,怎样才能写出有特点的报道来? 吴凯吴凯同志: 在采写新闻的实践中,抓特点是很重要的。啥叫特点?特点就是差别,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比如,花有千万种,而每种花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名称的花,颜色姿态也各有不同,比如菊花就有数百种之多。同样叫柳树,南方的杨柳离了水就难以成活,而北方戈壁滩上的红柳却格外的耐旱。这就是特点。我们采写新闻报道,就是要抓取报道对象的特点,着力反映客观事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采写新闻稿件的实践中,我认识到抓问题是通讯员采写新闻过程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讯员大部分都生活在基层,有取之不尽的新闻素材,只要把问题抓准了,就能写出有指导作用的稿件。否则,写作技巧再高明,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报道也是没有价值的。怎能才能抓住问题呢?我的体会是: 一、对问题要有敏感性。在党的工作中,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中心。一项中心工作在展开和落实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可能有思想问题、工作方法问题或者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作为通讯员来讲,必须头脑清醒,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说既要看得准,又要抓得住,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时机,在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能不  相似文献   

5.
在外采访,在家编稿,向通讯员约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从什么角度采写新闻?用什么标准选择稿件?这就是我们经常思考的新闻选择问题。那么,报纸究竟用什么标准来选择新闻稿件呢?在实践中我们把它归纳为:量价值、选角度、提问题、找由头。概括地说就是新闻选择的四把尺子。  相似文献   

6.
作为记者和通讯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如何让编辑部喜欢,尽快采用见报;而编辑部又常常会为面对一大堆来稿,挑不出对路的稿件而犯愁。怎样解开这个不等式?从我们编辑《解放军报》二版宣传的实践来看,一条重要的体会就是:下笔之前多想想如何让稿件适销对路。采写时头脑里要有点版面意识采写稿件与版面上稿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这就如同产品生产与市场销售一样,产品只有适销对路卖出去,才能产生价值。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子只有见报了,才有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在采写稿件时,头脑中一定要有版面意识。因为版面是整…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基层通讯员的反映:面对一个新闻题材,他们把握不准其该不该写?或者不知道其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究竟有多大?其实,这里涉及的,就是新闻采写中的判断问题。新闻采写中的判断,就是要求运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去年6月20日,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党委聘请全省模范农民通讯员郝志文任报道员,使这位农民记者大展其才。仅半年多时间,这位农民通讯员就采写稿件一百五十多篇,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二十五篇。由此使我联想到,地方新闻部门在改革通讯体制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石翼 《军事记者》2004,(9):68-68
问:抓问题与揭露问题是一回事吗? 答:在新闻写作领域内,抓问题与揭露问题是不能画等号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问题就是矛盾,所谓抓问题,就是抓住事物的矛盾。从这  相似文献   

10.
改革把竞争机制引进新闻事业领域。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纷纷以丰富内容、独家新闻、新颖版面、活泼节目,以及别具一格的风姿来吸引受众。在这一形势面前,广大通讯员应采访什么态度呢?一些通讯员以往养成了拖拉、不认真的作风,习惯抓第二手材料;写稿不思考不琢磨,喜“老三段”,唱“四季歌”,放“马后炮”这种作风与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因此迫切需要广大通讯员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通讯员把采写的稿件寄给编辑部供选用,实际是参与了一次竞争,其对手是诸多的记者和其他通讯员,其竞争的条件就是看稿件有无竞争力。而这起码要看三点,其一是新闻事实是否新。现在,各新闻单位对新  相似文献   

11.
一、采写问题新闻时要抓问题的主要矛盾,使采写的问题新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记者应善于从各种问题中抓最突出的问题也就是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2.
有的通讯员以为,报刊头条文章具有一定指导性,只有领导或记者才能写。其实并不尽然。作为通讯员,只要是善于抓准问题,也可写出能上头条的新闻稿。多年来的写稿生涯,我摸索出一些抓问题、争取上头条的体会。现作交流,供通讯员们参考。什么是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讲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那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那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那么怎样抓问题呢,抓什么样的问题呢?一是抓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段时期,青川县组织机关干部在“双抢”大忙季节去支农。开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写应该多抓“问题”,抓住那些为社会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从抓新闻点子的角度讲,就是抓“社会热点”。全国上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思想、两种文化、两种道德及其所产生的行为的大碰撞,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成为一个个社会“热点”。新闻工作者对这些“热点”问题,应当去深入剖析,寻根求源;或者组织讨论,解惑释疑,帮助人们了解事物的真相,从本质上把握各种社会矛盾,起到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几年来,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追逐、捕捉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建伟认为,记者通过信息重述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新闻重要,二是使新闻好看,或是有趣。什么样的新闻才算重要?在最本质的意义上,要看信息本身内含的价值,看它是否具有决策意义,切近地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长远地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信息的价值则取决于交织于其中的矛盾冲突的烈度。信息的差异要素表明,信息表现差异才成为信息,差异往往是以矛盾的对立、冲突形式存在的。因而,对于新闻信息来说,矛盾冲突烈度越大,对社会、周围人群造成的影响越深越广,信息价值就越高。抓重要新闻也就是在抓内含矛盾冲突特别激烈的信…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新闻事件中大多存在着程度不同、形式各异的矛盾,它的外在表现是新闻报道中所反映的不同事件、人物、情感,观念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矛盾分析法是记者采写报道时认识事件的重要手段,抓住了矛盾冲突,也就抓住了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常听到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通讯员埋怨那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文化不发达,无新闻可写。这使我想起了在云南哀牢山区的3年业余通讯员的生活。刚开始学新闻写作时,我也曾有过与他们一样的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渐渐悟出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当好通讯员的条件和道理。3年时间,我先后采写稿件700余篇,被《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红河报》等采用300余篇,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抓新闻要具备什么条件呢?  相似文献   

17.
我想,不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每年都希望能够采写出一两篇精品吧?我曾在《阳泉矿工报》担任过记者,现任阳泉煤业集团三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来,我每年都有一、两篇作品被市级以上报刊评为好新闻。熟悉我的同行说:“你小子有搞新闻的命,好事都让你碰上啦!”果真是命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采写精品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光靠碰是碰不上的,下面是我采写新闻精品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商讨,互相提高。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节失真的,有九篇,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的,有十五篇。通讯员采写的新闻失实的为什么这么多?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追名逐利。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稿件能  相似文献   

19.
招法四:一点突破 一些通讯员在采写过程中,不会一点突破,往往是面面俱到。这种“四面出击”的做法其效果往往不好,降低了投稿的命中率。所谓一点突破,就是要抓住一点,写深写透。也有人管这一方法叫聚焦法。常言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我们说的抓一点,不是说随便抓一点,而是要抓住最新鲜、最重要的那一点。有一位姓姚的老人做了许多好事,打扫街道、修路、供过路人喝开水、为等船的人提供雨伞等。一名通讯员采访后,写了一篇《姚阿伯十件好事》,近2000  相似文献   

20.
我乡一位姑娘出嫁时只带一幅绣有“百鸟朝凤”图案的壁毯去婆家,一时传为美谈。我立即对此进行了采访,开始想以新闻故事的方式写,但总觉意义不大。请教一位老通讯员,他启发我说:事物不是孤立的。通过此事说明了什么?揭示了什么内涵?这种事在当地是否只有一件?我重新进行了调查才发现,在乡团委、乡妇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