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经济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基础。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农业、家畜饲养、渔猎、手工业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证明,中原地区在农业、家富饲养和纺织、青铜铸造技术方面领先于海岱地区,海岱地区在渔猎、陶器制作、玉石器制作和骨器制作技术方面发达于中原地区;同时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两地区都相继出现金属工具、城堡等文明要素。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炎黄部落,凭借发达的农业、家畜饲养业、青铜铸造业及优越的地域条件,在治理黄河水患的过程中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促使经济飞速发展,从而使中原地区成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全国经济中心;而海岱地区作为夏、商方国和西周诸侯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
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环境演变与红山文化经济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尔沁沙地在全新世期间,受到全球气候波动的影响,有过多次沙漠化逆转期,其中发生在全新世大暖期的第一次大规模逆转对西辽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考古调查研究,红山文化遗址群的分布多伴随气候环境(降温事件、降雨量等)下的科尔沁沙地变化而发生变化。受气候波动及沙地的影响,红山文化时期逐渐在这一地区形成了撂荒轮作式粗放型农业为主,渔猎、采集为辅的多样化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西辽河上游考古学文化时期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表明:文明繁盛的时期往往是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暖期.人类文化的兴衰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本区曾先后出现过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其中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原始农业不断发展和扩大与全新世大暖期适宜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气候的恶化导致了红山文化在极盛时期突然中断和夏家店下层发达的农业文化被夏家店上层的畜牧业文化所取代的文化断层事件.  相似文献   

4.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 000~6 500年。魏家窝铺遗址和兴隆沟第二地点的浮选结果显示,炭化粟、黍的出土比例较低,可能反映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以粟、黍等农作物为代表的农业水平不高。结合出土器物和动物考古资料认为,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在该时期人类生业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6.5~5.5ka B.P.气候温暖干燥,但相对稳定,这可能保证了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持续发展;但相对于与红山文化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区,东北地区夏季风并不强盛,降水并不丰富,这可能使得红山文化的影响范围小于仰韶文化。5.5ka B.P.前后的干冷事件可能导致红山文化的逐渐衰落。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可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该时期的先民不得不从事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等生业模式补充食物资源。此外,不同的地貌环境特征可能促进了生业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生业方式是适应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形成的,以衣、食、住、行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方式。由于生活环境与生产实践的不同,生业方式也形成不同的模式和特色。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不同的生业方式也产生不同的生态功能,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狩猎文明、游牧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狩猎、游牧生业方式会较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而把自然界当作改造对象、征服对象的工业文明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业化的生业方式对生态环境则起较大的破坏作用等。生业方式是生态化的,早期蒙古的经济生活决定了其生业方式的生态化,这一点也能从能量学原理和种群学说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气候环境、生产生活用具、动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讨论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的生业,认识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和渔猎;喜鹊沟类遗存以饲养适合游牧的家养动物为主,同时存在渔猎行为,农业经济几乎不存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整体以家畜饲养业为主,但部分地区农业仍占主要地位,家马和马具大量出现代表着较成熟的游牧经济已然形成。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发生转变,西来文化因素很可能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师学生认知方式的比较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时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取的习惯化的态度和方式。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不同性别的高师生认知方式的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示出高师生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9.
蒙汉现代散都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中形成,由于学传统、社会、化、历史语境的不同而显示了各自不同的话语方式。蒙现代散的话语方式集中体现在“对话”与“民间”;汉现代散话语方式主要体现在“闲话”与“独语”。它们各自在价值取向、自我流露、化人格上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大学教师授课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着重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了我国大学教师授课方式与美国同行的差距,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经济区,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不同,区域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消除各种影响因素,推进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西游记》中除“比”字句外的比较句式共有十种,这十种类型符合《马氏文通》所说的平比、差比和极比的规律。分析这些句式的结构特点,对于了解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比较句式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比较的中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弊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指导思想、工作机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队伍、工作法制化倾向诸方面存在系列差异,通过系统比较,寄以考察各自利弊,以期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初步构建“适应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入统中原,传统的儒家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以姚枢、许衡、姚燧、孛术鲁翀、王恽、马祖常等为代表的中原士人在社会动荡、文化衰微的背景下,慨然以道自任,传承儒学,推行"汉法",治理地方,教化民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自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目前河南高等教育在发展规模、区域布局、学科设置、服务经济社会机制及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上还存在着与中原经济区建设不协调的因素。因此,推进河南省高等教育实现规模增长、优化河南高等教育区域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服务区域经济的配套机制、深化与周边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等是提升河南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贯穿于冷战结束前美国外交的始终,距今已有100多年,已成为国际社会基本接受的原则。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出现了“新门户开放主义”。现重点就“门户开放政策”与“新门户开放主义”各自的特点、异同及内在的联系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陆与台湾由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同根同源,公文在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如公文语体、公文格式构成要素、公文处理过程、公文写作要求等,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种种因素的影响,又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如文种设置方面的差异、使用范围方面的差异、使用功能方面的差异、程式方面的差异、语言方面的差异等等。随着两岸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化,两岸公文将互相取长补短,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8.
和谐思想作为审美教育的核心,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贯穿于中西方审美教育的形态和发展之中。分析中西方审美教育和谐思想特点,比较二者在美育价值追求、功能及审美形态上的差异,对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中西方美育的异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望夫石传说是一则古老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于中国,流传到越南。在其传承与传播过程中由于文化生态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异,但其核心母题没有变,而是同一文学主题的不同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