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七大古都 (一)七大古建都王朝及当时的名称我国历史上经历过许多朝代,每个朝代都有都城。都城也叫国都或首都,是每个朝代最高政权所在地,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我国最著名的古代都城有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继隋以后建立起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历史进程中,东都太庙的兴废是唐代政治形势变迁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唐代后期成为中央王朝延续中央正统地位的基本措施,章通过大量史料的检析,揭示唐代东都太庙的变迁与唐代政治的关系,加强对唐代政治沿革的历史轨迹和内在原因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处我国中部,历史文化悠久厚重,具有重要地位。河南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时间为世人所关注。诸说不一。以王朝都城为政治中心作标志,历代王朝形成的政治中心分为全国政治中心、地方区域中心。累计计算历代王朝在河南建都时间,可知河南成为政治中心的时间近2000年,位居全国34个省区之首。这是河南历史文化最具标志性的亮点,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隋朝内地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内地与西域关系述略李惠兴隋朝是在国家分裂割据近300年以后重新建立的统一南北的封建王朝。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政策,国家统一的局势得以稳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得到了发展。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洛阳后,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成了全国...  相似文献   

5.
答:要弄清秦灭东周的确切年代,首先要搞清“东周”一词的两个概念。一是指朝代的名称东周王朝。这一朝代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始,到公元前256年被秦所灭止。其间可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共经历二十五个王,五百一十四年。二是指战国时代一个小国名。即由战国时残存的小国西周分裂出来的另一小国。小国西周是东周考王分封的一个小诸侯国,公元前367年,小国西周威公死,公子根在东部争立,赵、韩用武力加以支持,于是又由西周分裂出小国东周。西周在河南(今河南洛阳),小国东周建都在巩(今河南巩县)。《中国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公元前256年秦灭了东周,是指灭东周王朝。《中国史稿》、《中外历史年表》上讲的公元前249年秦灭了东周,是  相似文献   

6.
西部并非自古落后,它曾有过一段悠久的辉煌历史。从西周到唐代的两千年间,随着我国文明中心的西移,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腹地,由此带动西部地区的开发,并逐渐走向繁荣。古代西部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整体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边防和文化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含着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这些建设和举措的优秀成果,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研究古代西部开发的历史,能  相似文献   

7.
六至十世纪中国都城东渐的经济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西周、东周直至隋唐之际,中国都城呈现着忽东忽西的不定格局。特别是北周隋唐时期,尽管长安是京师所在,但同时又以洛阳为东都,帝王屡屡东幸甚至久住洛阳,长安和洛阳成为地位相埒的东西两京。但是自唐玄宗以后帝王再也没有东幸,自五代以后长安再也没有成为都城,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西周王朝的观念以"周亡"的形式萌生于两周之际。东周时期兴起的"周衰"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周王朝观念的进展造成了困境,但也促使了其认知的多元化。在"周亡"与"周衰"的对垒中,西周王朝观念终以三代历史反思与王朝历史叙事的方式成熟于春秋战国之时。虽然如此,先秦时期的"西周"一词只有周族、西方、王城与西周国四层含义,并不指代镐京,更无西周王朝的意味。"西周"语词与王朝观念的重合,盖始于汉代。  相似文献   

9.
唐朝前期东都洛阳中央职官的称谓大致发生过三次变化。东都建立之初,东都职官一般在官职前加“都”或“东都”等字样,这时的东都中央机构多是实职,由于皇帝来往于两京之间,洛阳需要管理宫室、廨署的事务性官员,同时由于武则天为摆脱李家王朝的影响而久居东都,所设机构自是实职。武则天退位后东都职官一般称“留司”、“留台”,因中宗即位后,政治基点仍立足于长安,武则天留在洛阳的那套机构就成了留守性质。天宝以后,东都职官一般称“分司”,这时皇帝不再光顾东都,洛阳的中央职官只是长安的分设机构,成了安排闲散人员的地方。东都职官称谓的变化,体现了东都中央机构的发展变化的脉络及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洛阳政治地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八、五代的都城五代是唐朝以后的一个特殊的时段。我们称五代,是因为它共有五个朝代,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因为这五个王朝的国号在它们之前都曾被用过,所以都加上个“后”字。这是我国史书的正式称号以免与前面同名王朝相混淆。可是,这五个王朝都很短,最长的后梁,不过16年,最短的后汉,仅有4年,5个王朝总共加起来不过53年,平均每个王朝只10年多一点,所以把它们联在一起,称之为五代。这五个王朝持续时间及所选都城地点如下:后梁(公元907年~923年)——东都(大梁),西都(洛阳);后唐(公元9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全面展开了新课程改革,但许多老师还不能适应新课程,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讲,就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课本编排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和四个选修教材.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继殷朝之后,存在过西周和东周,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但是,史书上提到的西周和东周,不一定说的是这两个王朝,有时,是指战国时期由东周分裂出来的另外两个小国.例如《史记·周本纪》:"王赧(周赧王)时……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显然,这里所谈的"东周与西周战",不可能指不同时代的两个王朝同时上阵作战,而后起的韩国也不可能出兵营救几百年前已经被消灭的西周.查史书,《史记》和《战国策》都提到"周王"、"周君"、"西周"、"东周".其中"周王"一般是指名义上具有共主资格的东周天子,其他往往是指由东周分裂出来的两个小国或国君.这样看来,读历史书的时候,应该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3.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中国和朝鲜半岛上的封建王朝都处于革故鼎新时期,社会结构的解体和重新组合直接影响到国家关系的矛盾与平衡。本文仅就高丽与北元关系对明与高丽关系的影响作些探讨。历史上,朝鲜半岛和中原有着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918年,新罗贵族王建统一朝鲜半岛,建立高丽王朝。高丽王朝和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都有着政治上的藩属关系。特别在元朝,这种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朝代。高丽国王是元朝征东省左丞相。自忠烈王以后,历代国王都娶元朝公主为妃,成为元朝皇帝的附马,“来往于元首都就像蒙古的地方官…  相似文献   

14.
洛阳作为我国奴隶制最后一个统治王朝东周的国都所在,当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然伴随着周王室政治、军事权威的丧失,以周王朝为标志的西周礼制、法制和文化制度迅速崩溃.诸侯为了"争霸"、"称雄"的需要,"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崛起的各诸侯国迅速填补了权力真空.这一点从洛阳出土的众多时代文物中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材采用通史体例,将政治、经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叙述,这对于中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是适宜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的内容与政治、文化史的内容在教学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必要认真探讨一个中学历史教材中经济史教学的特殊规律。一、中学历史教材中的经济史 1.经济史教材的编写方法在《中国历史》第一、二册中,经济史的内容约占四分之一,几乎每个朝代都谈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农村公社經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几个朝代,它成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社会基础。中国农村公社发生,发展和瓦解的綫索,貫穿在中国奴隶社会发生、发展和向封建社会轉化的整个过程之中。西周王朝所統轄的疆域里,分布着許許多多的农村公社。农村公社不仅是講述西周社会經济的重要部分,而且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又是中国奴隶社会农村公社的典型。中国农村公社这一历史概念的形成,在初中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国农村公社这一历史概念所包涵的內容是很复杂的。形成中国农村公社历史概念必須使学生理解下面一系列的問題:  相似文献   

17.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面)。第十二代国君周平王将国都迁到东面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史书上称东迁国都以前的王朝叫西周,以后的王朝叫东周。这时,众多的诸候国已不服从  相似文献   

18.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经历了290年。唐王朝由于初期国家统一,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比较繁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唐文化。唐文化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在教育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中叶以后,战乱四起,教育事业就随着唐王朝的日益衰替而每况愈下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考古学资料的日渐丰富 ,西周王朝对于我国上古时代历史的重要性 ,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首肯。近期周书灿博士撰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西周王朝经营四土研究》一书 ,充分利用大量文献资料 ,广泛吸取、参考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对西周王朝的构成以及疆域开拓这一西周史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著名历史学家詹子庆先生在为该书撰写学术评语时称其“是目前西周史系统研究这一领域的第一部 ,可起到填补空白的作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朱士光先生在该书序言中也说 :该书的出版“不论对西周史研究 ,还是对历史地理学研究而言…  相似文献   

20.
问:《小学课本历史》上册由试用本改为正式本以后,在课题内容上有哪些主要的变动和增删? 答:首先是把试用本上原附在课文之后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移到了课文的最前边。《小学课本历史》上册,大部分是中匡古代历史的内容。中国古代历史从奴隶社会开始,建立了一个个王朝,每个王朝的名称大都不同。为了让学生记住朝代的先后顺序,在前一次修改试用本时,增加了这首朝代歌。这次修改为正式本时,考虑到小学历史课本的内容,一般只讲一人一事,学生缺乏时间概念,容易把人和事的时代混淆,就把朝代歌移到了课文的最前边。学生学了朝代歌,弄清了朝代的先后顺序,有助于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内容。教师讲解夏朝以后的课文时,可在讲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历史朝代歌,然后向学生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