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2.
约翰内斯·维米尔是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画家,1632年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作品多以描绘风俗市井生活为主,画中女性角色颇多。她们或神态端庄、或柔和、或清丽,关于这些模特儿的身份并无记载。维米尔遗留的作品不多,有关他的生平也很有限。  相似文献   

3.
那还是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忽然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在信中他回顾了我们曾经在一起时的很多美好场面,情真意切,仿佛历历在目.我读的时候,感动得鼻子直发酸.要知道,天各一方忙各自的事,我们已经近一年多时间没联系了.只是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写这么一封信来?他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感情也不外露.后来他又打来一个电话,说他动了一个手术,这时我才知道,他病了,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时间,而那封信,是他在病床上写给我的.  相似文献   

4.
大概很少人知道纪姚安。他是纪晓嵐的父亲。我也是从《阅微草堂笔记》里才知道他的。纪晓嵐称之为“先姚安公”,他的官印、表字,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生平事迹,有无著作传世了。《笔记》有一些材料是他提供的。纪晓嵐还记録了一些他的议论。他的议论很有意思。到后来我就专挑他的议论来看。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相似文献   

5.
“我一次又一次地设想,人们或许认为我的作品不公正、丑陋或可恶,”78岁的伊莱亚·卡赞在他自传的结尾这样伤感地写道,“有些地方也很粗俗。”那么,好吧,既然人们提到了它……但到此时要为作品进行坦率的、“诚实才是上策”的答辩已为时过晚。那些完全赞同作家自我评论的人们已经喃喃自语地偷偷溜出观众席。至于那些仍然守着座位不放的人,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唯一有价值的生活就是经过检验的生活”这句古谚的提法仍然是真实的,那么,推而论之,也许在20世纪的美国,唯一值得检验的生活就是轻率的生活方式。然而,卡赞所实行的大行不顾  相似文献   

6.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7.
毕加索将自己的绘画喻为期刊的页面,对于艺术评论家将其作品、性格与角色写在文章或书里感到不悦,因为他不想拘束于某种刻板的模式,也不愿被人定型。  相似文献   

8.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于摄政公园时,看到一个矮胖子,双手一边领着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过去,我想:“那可能是‘火红的微粒子’吧?”我赶紧走近去看个究竟。突然,我听见一个犹似粉笔划过石板一样刺耳的尖嗓门儿说道:“行啦,你们这些小家伙,今天可够我这个老头子受的啦。”说着,他撵走孩子们,一屁股坐在一把长椅上。我犹豫了一下。坐在我面前的这个人,素来以令人难以捉摸而闻名。他或许会热情地接待我,也说不定会突然怒不可遏。但即便受到呵斥,我也决定冒这  相似文献   

9.
爱·三色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他鼎盛时期的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其积淀着全部生命感悟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庄子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大家,集作家和哲学家于一身,作品是作为艺术和理论著作的结合体.在中外独树一帜.他创造的寓言体作品.在中外比较稀有,其故事、人物以及成语警句,流传千年而不衰.历史上,对他的"无为而治"非议较多,有局限,也需作出分析和申辩.他的作品写得漂亮,文采飞扬,在古代堪称第一(王蒙说是"不二奇才").本文分篇理出主要寓言、带出全书的写法,似之前未曾见过.  相似文献   

11.
八十一岁高龄的维克多·普列契特爵士从事短篇小说创作已近六十年之久。他还著有长篇小说,游记、传记以及至少六部文学评论集。他的两卷本的自传被普遍认为是一部杰作。他每一部作品都写得很生动,幽默,富有想象力。他具有一种天赋,即用词新颖,出人意料。他的作品既充满激情又不乏严肃气氛,其作品从来不描写仇恨与敌意。这种评价对当今的任何其他作家恐怕都是不合适的吧?普列契特认为短篇小说“是一种形式粗略的小说,这种形式似乎最适于揭示现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2015,(2):33-36
<正>艺术之于我,是另外的一种生命形式而非职业。不管你是否认同,对我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艺术家(作者)在时光中的肖像。——马蒂·圣·詹姆斯英国视觉艺术家、行为艺术家、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教授马蒂·圣·詹姆斯(Marty St James)的作品采用自然的碎片或自然的序列作为元素,将行动转化成动态或静态的形式,以表达一种时间轨迹,反映到创作手段上即为行为艺术、视频、摄影、数码版画及手绘作品。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广泛收藏,包括英国国家肖像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法  相似文献   

13.
这是文学界的一件最大的奇迹。这位年轻的、胸怀大志的爱尔兰小说家暂时抛开他的打字机,到加拿大圣劳伦河地区一个冰冷的湖中去畅快地游泳,一艘汽艇向他猛然撞来,致使他的颅骨六处破裂。后来,他在医院里恢复了知党,但不能讲话,并且当他试着写字时,他的手所写的也是些完全令人辨认不清的胡乱的涂写。“我当时意识到,生命之门不会永远向我敞开。”他回忆道,“那次生死关头使我忘记了报纸杂志,忘记了赚钱,忘记了电影,但它使我更加明确了一点——我要写小说。”遭到12个美国出版商的拒绝“‘人固有一死’的这一概念激发了我的创作欲。”当他恢复健康后,便回到打字机前。他把那部已经脱稿的小说先后连续送交12个美国出版商,均  相似文献   

14.
有的人很有奇情與才氣,使人忍不住要多談兩句. 龔鵬程兄就是這樣的人物. 認識鵬程兄已經超過二十年了,但比較常接觸也是近三年而已.可以説,這三年我對他才真正的認識,但也説不上了解.我不願意説了解,是因爲鵬程兄未必同意有人真正了解他,論奇情與才氣,只是外顯部分,所謂"叔度汪汪,深不可測",鵬程兄既廣博且捷慧,用筆如舌,斐然成章,有誰敢説懂他全部的學問!  相似文献   

15.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其中最拿手的是鱼,她能用鱼做出几十种菜式,而且每一种都那么鲜美,那么令人回味. 做鱼使母亲认识了父亲. 那是在高中毕业会餐时,母亲做了一盘糖醋鱼参加了会餐.父亲那时和我一样,还是个毛孩子,而那一天他的座位刚好在母亲旁."真棒!我以后也要娶个会做鱼的老婆,这样才对得起我钓的鱼!"当父亲吃到这盘鱼时不禁赞道.而母亲则在一旁羞红了脸……  相似文献   

16.
怀念杨荣昌     
蔡毅 《大理文化》2021,(8):56-60
好友杨荣昌病故多年,我时常会在心中怀念,却一直没有动笔为他写上一篇文章,心怀歉意,是因为觉得这文章难写. 首先因为他不是什么高官富商、大家名士.二是因为他为人低调,从病重到离世都让家人隐瞒,不让人去看,所以我对他后期的事不甚了了.三是我对自己看重且喜爱的人心怀敬意,怕写不好玷污其形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必须将自己眼里心中的好友用文字呈现记录,因此提笔书写.  相似文献   

17.
五星红旗插上天安门城楼前50个春秋,郭沫若在他的著作以及一些零散的书信言谈中,时常论及孔子和他的学派。这种论及不是随意性的,而是严肃的。他说:“我对于孔子的思想自信还相当有点研究,我不是盲目地崇拜他的人,我也不是盲目地攻击他的人,他是怎样我还他怎样……这是我研究孔子的态度,也是我们研究一切学问应该取的态度呢①”。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如何“还他怎样”的呢? 一、给“混沌的学界”“独创一线”光明 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反对“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的孔教②被视为反封…  相似文献   

18.
我父亲坚强刚毅……他从来就不喜欢谈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从不考虑家里谁与谁相处得怎样。他总说:“我对你们一视同仁,”要不就说上一句:“我很爱你  相似文献   

19.
乔治·奥韦尔的作品在英国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这两个时期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和20世纪30年代的许多作家一样,奥韦尔也持左翼的观点,但他选择了与社会最低层的、贫困的人们一起生活,因而观点更为激进。这样,他从英帝国上层社会的一名成员变为一名政治上和文学上的叛逆者。他拒绝接受“英国绅士”合乎礼仪的、体面的行为作为他人楷模这样的观点;因此,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型英国“工人阶级”文学铺平了道路。作为思想家和作家,奥韦尔完全是一位个人主义者,代表了以各种古怪的方式不断呈现于英国文学中的英国人性格的某种品质。  相似文献   

20.
"我希望能创造奇迹."他在年轻的时候曾写出这样的心愿.在整个一生中,这个无与伦比的人在艺术、科技、认识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秘密方面都创造出了奇迹,到晚年时,他仍痛惜道,他一生的时光都给"虚度"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