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比例最高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microRNA可以通过转录后调控的方式作用于多种靶点与信号通路来影响TAM的表型。本文主要讨论了microRNA对巨噬细胞分化、功能性极化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调控作用。首先,microRNA参与了从髓样细胞向成熟巨噬细胞的分化过程,这一过程直接影响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的招募。其次,microRNA参与了TAM的功能极化,使之表现为促癌或抑癌表型,影响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第三,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肿瘤的进展而言是必要的,microRNA可以通过胞外颗粒的形式作为交流的媒介。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以及基于巨噬细胞相关microRNA的肿瘤治疗新策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受到严格调控的细胞坏死形式,其发生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激酶RIPK1和RIPK3以及RIPK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的活化。由于细胞膜破裂,发生程序性坏死的细胞会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分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调控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细胞程序性坏死也被发现能增强髓系细胞诱导的适应性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肿瘤发生。此外,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程序性坏死会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细胞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及其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程序性坏死调控蛋白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多梳蛋白家族(PcG)是一类染色质水平上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调控靶基因的转录因子,其主要功能是使其靶基因转录受到抑制进而沉默。PcG通常以多梳蛋白复合体(PRC)的形式存在,目前研究的最多的是PRC1和PRC2。PRC1在PcG对其靶基因进行转录抑制发挥着主要作用。本综述主要论述了哺乳动物中PRC1核心成员CBX蛋白在多梳蛋白调控基因转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对胚胎发育、细胞记忆、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的影响。创新要点:现已有大量有关PcG在表观遗传水平对其靶基因进行修饰转录机制的综述报道,且以PRC1和PRC2为整体来介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关于PRC1核心成员CBX蛋白在哺乳动中的同源蛋白CBX2、CBX4、CBX6、CBX7、CBX8对哺乳动物个体发育调节及肿瘤发生过程的分子机制并没有系统的论述。本综述主要将这五种CBX蛋白在转录分子水平上的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相关的介绍,并且总结了CBX2、CBX4、CBX6、CBX7、CBX8各自最新的研究进展,体现出五种CBX蛋白的共同功能、各自独特的功能及彼此间的相互联系。重要结论:总结了在哺乳动物中的五种CBX蛋白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形成等过程中独特的功能调节机制以及整体的相互作用,发现CBX作为PRC1的核心组分在基因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DNA的正常内源性修饰方式 ,它由DNA甲基化转移酶催化发生。但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发生中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表现为抑癌基因高甲基化所致的基因失活和原癌基因低甲基化所致的基因激活 ,引起与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异常 ,造成细胞恶变形成肿瘤。文章总结了DNA甲基化异常对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在肿瘤发生中的可能机制及针对高甲基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低氧诱导因子与乳腺癌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肿瘤,特别是实体瘤,其内部微环境处于一种低氧或缺氧的状态,肿瘤的这种低氧微环境将诱导活化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的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的转移涉及肿瘤细胞的浸润、进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迁移、到达远端毛细血管内壁、穿透血管壁进入新的器官以及在新的部位形成转移灶等步骤,过程非常复杂。本文重点围绕 HIF-1在转移各个步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近年来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转录及调控机制研究的进展,以期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线粒体疾病及相关医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tDNA)的结构和转录过程,转录基本元件和转录机制等方面,检索和整理近年来关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调控机制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线粒体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具有独立基因组的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提供ATP,同时对于物质代谢、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和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等生理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果。结论: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转录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阐明和理解线粒体基因组的表达调控机制,而且也助于揭示临床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同源异型盒基因Six1是Si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不仅与细胞生长发育以及器官的分化有关,并且也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Six1可通过某些蛋白调控细胞周期,通过组织,血液系统及多种方式方法调节癌细胞启动,诱导细胞迁移,维持和调节细胞的生存发展,抑制凋亡损伤.研究Six1基因与肿瘤的关系,将帮助我们了解肿瘤的发展机制从而更好的进行肿瘤防治和肿瘤诊治.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教学》2014,(6):76-77
据2013年12月23日《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缅和梅一德教授研究组揭示了长片段非编码RNA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对flotillins在相关细胞进程中的作用、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及其在肿瘤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图1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flotillin-1和flotillin-2的蛋白结构;表1对flotillin-1和flotillin-2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异常情况、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进行汇总;在图2中,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flotillin-1和flotillin-2在肿瘤细胞中参与的信号通路及导致肿瘤细胞出现的不同表型。许多研究表明,flotillins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分期和转移密切相关。转移标志着肿瘤由局部病变发展为不可治愈的系统病变,是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其机制尚未完全阐述。因此,对其机制进行进一步探索有助于促进恶性肿瘤分子诊断、预后和精准治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聂丹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9(1):102-103,144
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更好的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作用,并对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超声影像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声造影剂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低频超声和超声造影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利用超声波与微泡造影剂的相互作用及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可实现微泡携的基因、药物等向靶目标组织的转移释放,介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及肿瘤微血管的栓塞阻断等,从而起到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超声波参数的优化和靶向微泡造影剂的研制,以及各种兼具诊治功能的复合型应用探头的面世,低频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肿瘤靶向治疗将为临床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探明肿瘤效应分子的分布规律、活性状态、效应机制及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生物免疫治疗方案,促进体内抗肿瘤效应更充分的发挥,而同时又避免或抑制促肿瘤发生发展的负效应,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治愈率。我们收集了经胃镜及粘膜活检诊断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大体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选用TNFα多克隆抗体,分别对癌灶中心区、边缘区及远癌区胃壁中阳性细胞进行了实验观察。在各区胃壁组织中,TNFa活性可见广泛的表达。于胃壁各层中TNFa阳性细胞由远癌区向中心区呈逐渐增多趋势,且中心区、边缘区显著多于远癌区(P<0.01)。深层胃壁中TNFα细胞主要集中于肌间隙中。这表明TNF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在胃癌组织中的活性状态、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搜集已报道的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microRNA信息,结合相关肿瘤模型的实验数据,评估microRNA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以“癌基因”和“癌抑制基因”为分类依据,全面地总结归纳乳腺癌相关microRNA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临床诊断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层面分析microRNA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表1和2总结了microRNA参与乳腺癌发展过程的具体事件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同时,本文还深入探讨microRNA作为临床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的可行性,揭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基于酶响应性肽分子自组装行为和肿瘤细胞杀伤性能研究的探究性综合化学实验。通过将疏水氨基酸片段与阳离子穿膜肽片段连接制备两亲性肽分子,在分子中引入可酶解基团,赋予分子酶响应性自组装行为,并进一步对该两亲性肽分子的肿瘤细胞杀伤性能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肽分子可以在蛋白酶作用下发生断裂,释放具有强自组装能力的组装基元,从而有效调控体系的自组装行为。分子中穿膜肽片段的引入,一方面调控了分子的亲疏水平衡,另一方面增强了分子与细胞膜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从而更有效地破坏细胞膜,实现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理念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单核苷酸突变、拷贝数变异、插入/缺失等。人类对肿瘤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未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研究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近些年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为探寻肿瘤发生中基因的改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现通过肿瘤标志运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单个肿瘤细胞,并通过细胞测序获得大量信息,为肿瘤的治疗提出一个新方法—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的上海教育资源库推广服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资源库从初期以建设为重、推广应用为辅,转向目前的以应用服务为核心的攻坚阶段,急需一套完善的运营机制来调控教育资源运行实体中各方的相互关系,发挥各方积极作用.本文在对上海教育资源库前期资源推广应用各项工作梳理的基础上,对资源应用对象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各种推广方式和服务模式,希望能为更成熟的资源运营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雄激素在传统观念中是雄性性激素,与雌性器官无关,但无论是健康或病理状态,雄激素对雌性繁殖功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卵母细胞、颗粒细胞、泡膜间质细胞中都表达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其作用是调节卵巢类固醇的生成,表达水平受卵泡发育的调控.小鼠基因敲除实验显示颗粒细胞中表达的AR对正常卵泡的发育及排卵是必需的.动物模型已经建立并用于雄激素缺乏或过量对卵巢功能、生殖健康的研究,显示卵巢中雄激素活性对雌性动物的生殖健康的必要性,从而为今后女性因卵泡发育紊乱导致不育的临床治疗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槲皮素是一种在蔬菜、水果、茶叶等广泛存在的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肝脏保护等多种药物活性以及抗肿瘤作用。肝细胞癌是一种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的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大量报道证明槲皮素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增加化疗药的抗癌作用以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对肝细胞癌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槲皮素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转移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癌瘤细胞离开原发灶后在体内其它部位停留增殖的复杂过程.侵袭、播散、存活、增殖的转移过程中涉及一系列瘤细胞与机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许多因子参与了转移的维持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参与转移的几个重要分子,如纤溶酶原激活物和抑制物、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调节转移的几个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机制.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进展,有可能导致新的靶向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DNA的甲基化及甲基化异常在人体发育和肿瘤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几十年来人们对 DNA甲基化异常与基因转录及肿瘤发生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尤其是最近的研究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