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经Lactobacillus plantarum乳杆菌发酵,可以改善其抗氧化和细胞毒性。方法:通过Folin-Denis方法测量酚类物质的总含量(TP);通过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法和β-胡萝卜素漂白法评价抗氧化活性;通过MTT法测定AGS、He La、Lo Vo、MCF-7和MRC-5(正常)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发酵后洋甘菊的TP含量从21.75 mg GAE/g降至18.76 mg GAE/g(GAE:子酸当量),但是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发酵72 h后比未发酵的高11.1%。由于发酵期间p H的降低,在β-胡萝卜素漂白之后,其抗氧化效果降低。此外,发酵72 h后的洋甘菊对癌细胞有约95%的细胞毒性作用,但是MRC-5细胞的作用不敏感。这些结果表明,洋甘菊的发酵可用于开发天然抗氧化和抗癌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花生壳多酚提取物的抗糖尿病活性。创新点:明确了花生壳多酚的抗糖尿病活性。方法:通过高脂饮食/链脲霉素(HFD/STZ)诱导产生糖尿病小鼠。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二甲双胍组、花生壳多酚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200、100和50mg/kg);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及糖尿病对照组。二甲双胍及花生壳多酚每日口服一次,剂量为每天10 ml/kg体重,持续4周;考察不同剂量的花生壳多酚对糖尿病小鼠的体重、饮食、饮水,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血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丙二醛、肝糖原水平的影响;并对小鼠的肝脏、肾脏和胰岛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结论:花生壳多酚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作为潜在的食物补充剂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ZJ316能显著抑制病原菌,促进仔猪生长,提高猪肉质量等,本研究拟在ZJ316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基因组学手段揭示与其生境适应性及益生特性相关基因。创新点:首次从基因水平上分析与植物乳杆菌ZJ316的生境适应性、抑菌活性及益生特性等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揭示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方法:运用BLASTN、Mauve和MUMmer等将植物乳杆菌ZJ316全基因组序列与已测序的8个植物乳杆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及分析;用CRISPRFinder寻找CRISPR重复序列。结论:植物乳杆菌ZJ316包含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蛋白水解酶系统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相关基因,具有CRISPR、应激反应、耐胆盐、粘附宿主肠壁、胞外多糖、生物合成和细菌素生物合成等相关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是其作为益生菌的重要特征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桑螵蛸脂类提取物的成分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创新点:中国传统中药桑螵蛸一直广泛应用于肾病的治疗,在抗菌领域未见报道,本实验首次证明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生物膜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桑螵蛸脂质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比例。采用纸片扩散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观察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应并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镜(SEM)进行抑制生物被膜的试验。结论:桑螵蛸脂类提取物中含有16种化合物,最丰富的成分分别是倍半萜类化合物、单萜和微量芳香族化合物。桑螵蛸脂类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4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浸提方式得到的蜈蚣草提取物(PVE)作为金属缓蚀剂,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其对Q235钢在1 mol·L-1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极化曲线结果表明,PVE对钢腐蚀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缓蚀剂,缓蚀效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电化学阻抗图谱结果说明PVE分子通过吸附改变了金属表面双电层结构,增大了腐蚀反应的阻抗。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VE分子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平均每个提取物分子的吸附会导致3个以上水分子从钢表面脱附,且其吸附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芳香黄杆菌广泛耐药,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其耐药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芳香黄杆菌病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该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耐药机制、病人预后、医院内爆发感染和流行的风险,以及目前实验室应用的诊断方法,指出全基因组测序应用于阐明其耐药机制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北京市冬季气温调研,确定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周期,分别对7组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通过室内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弯曲劲度模量和断裂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沥青混凝土弯曲劲度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冻融循环次数为30次时,环氧沥青混凝土弯曲劲度模量的冻融损伤量为60%;环氧沥青混凝土断裂能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冻融循环为15次时,环氧沥青混凝土断裂能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复方中草药对小鼠抗弓形虫的保护力,以期找到新型防治弓形虫病的药物。创新点:首次在小鼠模型中研究威灵仙、芜荑、白术、刘寄奴和甘草组成的复方中草药的抗弓形虫功效,并发现500 mg的药物能提供较好的保护力。方法: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不攻虫不给药;PBS组攻虫;药物对照组攻虫并口服磺胺嘧啶10 mg/d;实验组攻虫并分别灌胃300、400、500和600 mg/d中药煎剂;攻虫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弓形虫RH株1000个。每日观察各组小鼠死亡情况,在感染后3和7 d采集抗凝血检测血常规,并采集血液、肝、脾和肺组织,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绝对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织样品中的虫荷量,采集感染后7 d的肝、肺和脾组织,制作组织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情况。结论:试验结果表明,500 mg中药组及磺胺嘧啶药物对照组的小鼠显著地延长了存活时间(图1),且这两组小鼠组织及血液中的虫荷数显著低于其他组(图2),这与小鼠的肝、肺和脾组织病理染色结果一致(图4)。另外,与300、400和600 mg中药处理组相比,500 mg处理组小鼠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均较低(图3),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弓形虫在血细胞中的传播。综上所述,500 mg中草药处理组能降低弓形虫的胞内增殖速率,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证明该浓度的复方中药具有一定的抗弓形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hyllanthus emblica L.(PE)叶提取物对慢性应激大鼠睾丸损伤和相关蛋白标志物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大鼠分成四组:对照组、慢性应激(CS)组和两组PE提取物治疗组(50或100mg/kg体重(BW))。对各组的精子质量、睾丸和尾附睾的组织学特征、以及血清皮质酮、睾酮和丙二醛(MDA)的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并使用免疫印迹分析研究睾丸类固醇合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和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论:结果显示,50mg/kgBW的PE能显着增加精子浓度和睾酮水平,同时降低CS大鼠中皮质酮水平、MDA水平、以及精子头异常和顶体反应精子的比例。此外,两种剂量的PE都能缓解CS大鼠的睾丸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我们还发现,50 mg/kg BW的PE可以显著提高StAR蛋白的表达,并改变睾丸中部分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强度。总之,50 mg/kgBW的PE叶提取物可以预防CS大鼠的睾丸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乌骨藤提取物对红细胞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检测乌骨藤提取物对红细胞的毒性作用,并且初步探索此毒性作用与乌骨藤导致的红细胞内活性氧(ROS)和钙离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不同浓度乌骨藤提取物(0、64、128和256μg/ml)处理红细胞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向角散射(FSC)和侧向角散射(SSC),计算红细胞破碎率和大小改变,通过显微镜观察形态学的变化;装载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和钙荧光探针Fluo-4染料,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红细胞ROS和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通过观察一系列低渗生理盐水下红细胞的溶胀情况,评估乌骨藤提取物对红细胞脆性的改变。结论:乌骨藤提取物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红细胞的破碎率(图1),导致FSC增加(图2),同时高浓度乌骨藤提取物(256μg/ml)导致红细胞圆盘状结构消失(图3);128和256μg/ml乌骨藤提取物处理红细胞导致胞内钙离子显著增加(图4);乌骨藤提取物在高糖环境中诱导红细胞ROS累计,并最终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图5)。上述结果显示,乌骨藤提取物对红细胞有毒性作用,并有可能在临床抗癌治疗中破坏红细胞引起潜在的毒副作用(图6)。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过腹腔注射甲烷生理盐水对哮喘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创新点:通常我们认为甲烷生理盐水对人体并不发挥生理性的影响,但近年来涌现出的研究发现甲烷生理盐水可以发挥对多种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采用卵清蛋白刺激的小鼠哮喘模型,发现腹腔注射甲烷生理盐水的方式可以发挥对哮喘小鼠的保护作用,减轻哮喘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缓解炎症和凋亡水平。方法:通过卵清蛋白刺激诱导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方式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治疗组小鼠给予甲烷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通过测量小鼠气道阻力指数(RI)和动态肺顺应性(Cdyn)来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检测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对小鼠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测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灌洗液和采集的血清中白介素4(IL-4)、IL-5、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通过生物化学的方式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SH)、髓过氧化物酶(MPO)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生化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结论:甲烷生理盐水可以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功能,减少肺组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其保护作用有可能是通过甲烷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生物学特性发挥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牧民家庭自制的4份奶酪样品中的6株乳酸菌,研究其益生特性。创新点:通过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其抗氧化和降脂特性的测定,筛选到益生特性良好同时也能延长模式生物秀丽线虫寿命的菌株。方法:对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出6株乳酸菌,并测定其耐酸、耐胆盐、抑菌、亲水性和共聚集能力;测定其抗氧化、降解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能力;测定乳酸菌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结论:实验表明,该6株菌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在胆盐环境中也有较好的存活率。同时,这6株菌均有清除自由基和降解脂肪的能力。此外,其中3株具有延长秀丽线虫寿命的能力。综上所述,这6株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优良的潜在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对新型P2P僵尸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行为特征和Dezert-Smarandache理论的P2P僵尸检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关注P2P僵尸的本质异常特征,即网络行为特征,该特征不受拓扑结构、协议和攻击类型的影响.首先,利用局部奇异性和信息熵对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多方面的描述;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网络行为特性进行异常检测;最后,用Dezert-Smarandache理论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融合以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检测新型P2P僵尸;相比其他方法,其漏报率和误报率较低,分别为0.09和0.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述不同类型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和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治疗DN的新方法和策略。DN是目前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它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影响许多糖尿病患者。DN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且尚未阐明,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天免疫在DN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PRR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DN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本综述中,我们根据PRR与亚细胞区室之间的关系将PRR分为分泌型、内吞型和信号转导型三种类型。PRR可以识别相关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危险相关分子模式(DAMP),从而触发一系列炎症反应,促进肾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此外,我们还描述了各种类型的PRR在DN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细胞程序性坏死是一种受到严格调控的细胞坏死形式,其发生依赖于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激酶RIPK1和RIPK3以及RIPK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域样蛋白(MLKL)的活化。由于细胞膜破裂,发生程序性坏死的细胞会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分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程序性坏死参与调控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激活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细胞程序性坏死也被发现能增强髓系细胞诱导的适应性免疫抑制,进而促进肿瘤发生。此外,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程序性坏死会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细胞程序性坏死信号通路及其在癌症中的复杂作用机制,并讨论了靶向程序性坏死调控蛋白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分离自东北酸菜发酵液中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MP-5-3为起始菌株,在以魔芋粉为唯一碳源的MRS培养基中发酵产酶,以发酵液的上清液为粗酶液来纯化L.casei 3MP-5-3所产的胞外甘露聚糖酶。研究表明:粗酶液与丙酮的最适体积比为1∶1.4。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体系来纯化目标蛋白时,洗脱体系的最适pH为6.5,洗脱能力最强的阴离子为CH3COO-。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试验以在双歧杆菌发酵液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研究中草药对双歧杆菌体外发酵的影响。[方法]:首先在含双歧杆菌的培养液中分别单独加入陈皮、山药、枸杞粗提液,浓度梯度均设置为0%、2.0%和4.0%,然后对发酵液中活菌数、乳酸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添加了中草药的培养液比不添加提取物时各株双歧杆菌活菌数有明显增多,乳酸浓度也有明显提高,其中S7菌在2.0%陈皮粗提液添加水平下培养24h后活菌数最多达13.38±0.12(×108CFU/m L),略高于2.0%山药提取液和2.0%枸杞提取液;检测各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未添加组均有提高,其中添加2.0%陈皮粗提液中乳酸浓度最高为17.89±0.47mmol/L,稍高于其他添加物和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的影响。创新点:通过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成分及对大鼠血糖、血脂、肝脏组织细胞特性和超微结构影响的比较分析,揭示了山茶油对NAFLD的影响与n-6/n-3比率不完全相关,可能还涉及其它因子。方法:分析了山茶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脂肪酸成分;测定和分析了三种油对大鼠的体重、肝脏系数、血脂的影响;采用细胞学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大鼠肝进行细胞学和亚细胞结构的观察。结论:山茶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6/n-3比率分别为7.69%、12.50%和33.33%,但三种油对大鼠血糖、血脂、NAFLD肝细胞特性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比较表明,山茶油对诱导大鼠NAFLD的风险性高于大豆油,但低于橄榄油。这为油脂饮食对NAFLD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概要:温度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地理分布和季节性行为的主要环境信号之一。在自然界中植物感受高温、低温和冻害等不利温度胁迫后,会引起生理上的损害甚至死亡。植物不可以移动,但植物已经进化出复杂的应对机制,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或转录重编程适应反复出现的不利环境。转录记忆是指植物通过转录调控对第一次胁迫产生的记忆能力,在受到再次相似或不同胁迫时表现出增强的抵御能力。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对不利温度胁迫中转录记忆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解析温度胁迫中转录记忆形成、维持和重建的分子机制,不仅可以探索植物在应对逆境和生长发育中的平衡策略,而且可以为培养适应未来气候的耐胁迫作物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综述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结果,阐述了不利温度胁迫下植物转录记忆的分子机制,并对此机制中一些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槟榔(Piperbetle,PB)水提取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微管蛋白结构和网络的影响。采用亚毒剂量对PB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癌细胞进行抗迁移研究,观察细胞迁移20小时。在所有处理组中,100μg/m L PB处理的癌细胞均显示出最大的抗迁移作用(P=0.016)。总体上,PB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高于5-FU。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发现,PB处理的细胞表现出与标准微管抑制剂(紫杉醇)相似的细胞特征,并在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中发现M期细胞群。通过对微管结构和网络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表现出长期破坏的纺锤体。因此,我们认为PB具有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并可能改变蛋白结构和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