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量五种常用瓷熔附基底冠合金浸提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为瓷熔附基底冠合金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利用五种常用瓷熔附基底冠合金浸提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应用MTT法测定各合金浸提液内细胞的增值率.结果:镍铬合金、钴铬合金、低含金量金合金、含钛镍铬合金组与对照组和纯钛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含金量金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组与低含金量金合金和含钛镍铬合金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含钛镍铬合金、低含金量金合金抑制细胞增殖,含钛镍铬合金、低含金量金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优于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纯钛基本不影响细胞增殖.表明应根据合金的细胞毒性来指导新型合金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体外三维模型模拟肝脏组织微环境,更真实地反映和评估纳米银材料和牙科合金对于人体的潜在毒性。创新点:借助中空纤维管和胶原蛋白首次构建了LO2细胞三维聚集体,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医用材料毒性的评价中。方法:首先,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中空纤维材料的孔径,确保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然后,将混合有胶原蛋白的细胞悬液注入到中空纤维管的内胆,通过尿素氮和白蛋白检测,确定最佳细胞密度进行长期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聚集体的形态,确保模型的成功建立。其次,应用水热法制作纳米银颗粒并将颗粒包裹到预先购买的合金材料上。最后,用不同牙科材料的浸提液培养细胞1、3和5天,通过MTT检测细胞死亡率,从而间接评价材料的毒性。结论:中空纤维材料的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细胞粘附性,孔径大小适宜营养物质交换,可以应用到三维模型的构建中。通过白蛋白和尿素氮两个指标来评价三维模型的活性,发现每毫升5×104细胞的浓度最适宜细胞生长(图4)。进一步模型评价表明,相比于传统单层培养的细胞,三维模型中的细胞能保持长期活力(图6)且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对低药物浓度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保护成骨细胞,接种到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β-TCP/CPC)浆料中,使β-TCP/CPC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同时提高固化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以最终实现提高β-TCP/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加快成骨和骨修复。创新要点:本研究首次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封成骨细胞与CPC浆料复合,复合后实现自动细胞释放,释放出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载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2)微囊化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进行活死细胞双重染色;(3)微囊化MC3T3-E1细胞与β-TCP/CPC浆料复合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在材料上的释放、粘附,CCK-8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观察细胞的分化状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释放细胞的矿化能力。重要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可作为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内部接种成骨细胞并实现细胞释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囊保护成骨细胞,接种到β-磷酸三钙/磷酸钙骨水泥(β-TCP/CPC)浆料中,使β-TCP/CPC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同时提高固化后材料的孔隙率和孔径,以最终实现提高β-TCP/CPC骨水泥的降解速度,加快成骨和骨修复。创新要点:本研究首次应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封成骨细胞与CPC浆料复合,复合后实现自动细胞释放,释放出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研究方法:(1)高压静电成囊法制备载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海藻酸钙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2)微囊化MC3T3-E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并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和碘化丙啶(PI)进行活死细胞双重染色;(3)微囊化MC3T3-E1细胞与β-TCP/CPC浆料复合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细胞在材料上的释放、粘附,CCK-8法检测材料上细胞的活力,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观察细胞的分化状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释放细胞的矿化能力。重要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可作为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内部接种成骨细胞并实现细胞释放的良好载体,释放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合成法,以十六烷基乙二胺三乙酸(HED3A)为表面活性剂,氯金酸为金源,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在室温下高效制备形貌可控的金纳米花。改变HED3A、抗坏血酸、氯金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实现对金纳米花形貌的调控。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当HED3A的浓度从0.1 mmol/L增加到50 mmol/L时,金纳米颗粒由花形变成了球形;当AA的浓度从0.06 mol/L增加到0.2 mol/L时,金纳米花由致密变得疏松;氯金酸浓度从0.5 mg/m L增加到3 mg/m L时,金纳米颗粒由球形变成花形;温度20°C升高到80°C时,金纳米颗粒由花形变成了球形;金纳米花稳定12个月之后,形貌无变化。以金纳米花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材料,罗丹明6G为拉曼探针,检出限可达10 nmol/L;并且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其细胞毒性小。结果表明,使用该表面活性剂可有效调控金纳米花的形貌,制得的金纳米花在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和生物材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毒性及在植物中的转运和分布,探讨其毒性机制,为纳米银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创新要点:1.选取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为对象,比较研究纳米银对其萌发阶段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多数研究中的纳米银均有表面修饰,本研究选择无表面修饰的纳米银材料,排除表面活性剂的干扰因素;3.以络合剂半胱氨酸掩蔽解离出的银离子,探讨纳米银颗粒对植物毒性的贡献。研究方法:通过植物根长(图2)和生物量(图3)分别评价萌发和生长阶段纳米银的植物毒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组织银元素的含量(图7)。通过组织切片,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植物根中银的微观分布(图6)。通过在暴露介质中添加半胱氨酸掩蔽银离子来评价纳米银颗粒对植物毒性的贡献(图3和5)。重要结论:在较高暴露浓度情况下,纳米银和银离子对小麦和黄瓜都具有明显的毒性。但当纳米银浓度低于200 mg/L,银离子浓度低于5 mg/L时,两者均能促进黄瓜根系的生长。两种植物在营养生长阶段比萌发阶段对纳米银的毒性更敏感。纳米银暴露后,银首先积聚于植物的根,然后被转移到地上部。为评价纳米银释放的银离子的作用,我们测定了暴露后介质中银离子的浓度。在种子萌发阶段,黄瓜和小麦的暴露液中约0.03%和0.01%的纳米银溶解,而在营养生长阶段,溶解的纳米银达到0.17%和0.06%。半胱氨酸作为银离子的强络合剂,能够彻底消除纳米银对黄瓜和小麦的作用,说明纳米银的植物效应可能来自于其释放的银离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TT法研究肿瘤细胞CEM的体外药敏性,为多药耐药及耐药逆转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的As_2O_3作用于CEM细胞常规培养,用MTT法测定其IC50,结果不同浓度的As_2O_3对CEM的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不同.结论As_2O_3能明最诱导CEM细胞凋亡.且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周期短,灵敏性强,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8.
比较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HBsAg、HBeAg和HBV-DNA表达的抑制效果。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在最高浓度200 mg/L时,拉米夫定组存活率为74.72%,恩替卡韦组存活率仅为36.74%,替诺福韦组存活率为95.22%;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对HBsAg、HBeAg表达无明显抑制,恩替卡韦对HBsAg、HBeAg表达有抑制并与其细胞毒性相一致。在第9天,3种药物对HBV-DNA抑制作用明显,在6.25 mg/L浓度时,抑制率均高于90%;3种药物在相同药物浓度下,恩替卡韦对HepG 2.2.15细胞毒性最大,替诺福韦几乎没有细胞毒性,拉米夫定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化学沉积的纳米结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早期粘附行为的影响。创新点:首次观察电化学沉积的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早期粘附行为,并对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方法:纯钛表面经过喷砂和双重酸处理,形成多孔粗糙结构。用电化学方法在其粗糙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HA)和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用贴壁法将4周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进行原代培养后将细胞接种到多孔纯钛,HA和Sr-HA表面培养1、6和24小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的形貌特点。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骨架,Hoechst 33258进行细胞核染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拍照后使用Image J进行细胞的计数和图形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测定24、48和72小时不同实验组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SEM观察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种表面都能正常黏附、生长和增殖。在Sr-HA组表面,细胞粘附、细胞活力和细胞骨架的铺展都较粗糙表面组和HA组有较显著的提高。RT-q PCR结果显示,在各个时间点Sr-HA组表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FAK、vinculin、integrin β1和integrin β3的基因表达与粗糙组有显著性差异,且在24小时后与HA组亦有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掺锶羟基磷灰石纳米涂层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纯钛表面的早期粘附。  相似文献   

10.
奥氏体不锈钢、钴-铬合金、钛及其合金经常被用作医用植入材料。在这些金属材料中,奥氏体不锈钢是最常用的材料。然而,它在侵蚀性生物效应的长期作用下容易受到局部侵蚀。为了改进奥氏体不锈钢的抗磨损和耐腐蚀的效应,已经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表面改性技术[1,2].本文的研究是采用具有耐腐蚀性的生物医学纳米涂层Al2O3涂复在奥氏体不锈钢AISI304的表面上,工艺中是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浸入技术,并使用电化学极化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1.
铱的纳米氧化物作为神经电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厚度为30nm和60nm的铱薄膜应用电子束蒸发硅(Si)和商用纯钛(CP)Ti的薄片而制成 铱薄膜的性能表明它与大片的由Ir和Ir氧化物培育的成纤维细胞Ir.Swiss3T3具有相同的电荷注射性能,并且没有细胞毒性 也表明,在电极上培育的胚胎皮质的神经细胞显示出由于神经纤维的形成而有粘着的活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选取高电子密度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和低电子密度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以小鼠成纤维细胞为细胞模型,利用透射电镜研究这两种纳米颗粒对细胞亚结构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小鼠成纤维细胞的亚结构随着不同颗粒、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而产生变化。随着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增长,细胞核扩张,染色质固缩或边聚,内质网膨胀,线粒体嵴受到破坏甚至消失,胞质中出现自噬体、自噬泡、初级及次级溶酶体。以上实验结果说明这两种纳米颗粒影响了细胞亚结构,扰乱细胞代谢,产生细胞毒性。此外,透射电镜可作为高电子密度及低电子密度纳米颗粒细胞毒性研究中直观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大蒜素有效作用于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的合适的浓度范围,为进一步探讨大蒜素抑制卵巢癌SKOV-3/DDP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培养人上皮性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SKOV-3/DDP,细胞生长至时数生长期后选取0.625~200μg/ml共9个浓度的大蒜素分别作用SKOV-3/DDP细胞株24、48小时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0.625~200μg/ml大蒜素均能抑制SKOV-3/DDP细胞的生长,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但高浓度(100~200μg/ml)时细胞毒性作用明显,作用24小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5.12%、82.79%,作用48小时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结论:以上MTT结果可作为后期药物实验的大蒜素浓度及观察时间筛选的实验依据,可选择中低浓度(0.625~50μg/ml)作为进一步探讨大蒜素抑制卵巢癌SKOV-3/DDP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如观察大蒜素对SKOV-3/DDP细胞周期的影响等)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醇、1.2-丙二醇、二甲基亚砜、吐温80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和内皮细胞系细胞(BMEC)体外生长和活力的影响。并分析量效关系。方法:分别设置不同终体积分数有机溶剂的细胞培养体系及其对照。检测成纤维形成单位(CFU-F)和CFU-GM的集落生成率,用MTT比色法和台盼蓝排斥试验测定BMSC和BMEC的细胞活力和活细胞率。结果:乙醇为1.6%、丙二醇为1.6%、二甲基亚砜为2%、吐温80为0.005%-0.01%时,CFU-F和CFU-GM集落产率与对照纽相比显著降低(P〈0.05或〈0.01)。乙醇和丙二醇为02%、0.4%、二甲基亚砜为0.5%-1.0%、吐温80为0.002%-0.005%时,BMSC和CFU-GM的细胞活力和活细胞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低(P〈0.05或〈0.01)。随着这几种有机溶剂在上述体积分数上增加,各相应检测指标的减低率递增。结论:乙醇、丙二醇、二甲基亚砜,吐温80在细胞培养体系中达一定含量时,对小鼠骨髓BMSC、CFU-GM和BMEC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或)细胞毒性效应。含量增高则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铽的遗传毒性、细胞毒性.1.蚕豆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硝酸铽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以及诱发染色体畸变,且在3~24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铽对蚕豆根尖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有丝分裂指数(MI)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下(3~12μg/mL)的硝酸铽能促进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MI升高;但随着浓度的升高,MI下降.说明稀土元素铽对蚕豆根尖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AngII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本文采用血清法和血清饥饿法两种方法,外源添加不同浓度AngII,利用MTT法检测3T3-L1增值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血清法和血清饥饿法中AngII 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纯化和鉴定软珊瑚Sarcophyton glaucum蛋白水解物中的细胞毒性肽。创新点:首次从软珊瑚S. glaucum中发现具有癌细胞毒性的寡肽,开发了一种有潜力的新型抗癌药物。方法:通过碱性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产生软珊瑚S. glaucum蛋白质水解物,并通过MTT法评估其对人宫颈癌HeL a细胞的毒性。通过膜超滤、凝胶过滤色谱、固相萃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进一步提纯肽;采用从头测序法(de novo sequencing)进行肽鉴定;根据所鉴定的序列,进一步确定合成肽的细胞毒性。结论:从软珊瑚S. glaucum的木瓜蛋白酶水解物中鉴定出三种新型肽序列:AGAPGG、AERQ和RDTQ(分子量分别为428.45、502.53和518.53 Da)。此三种寡肽具有对HeLa的细胞毒性,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各为8.6、4.9和5.6 mmol/L,为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的3.3、5.8和5.1倍。当测试对非癌细胞Hek293的毒性时,这三种肽仅显示16%、25%和11%的细胞毒性。因此,AERQ、AGAPGG和RDTQ有很大的潜力成为肽类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金纳米粒子的功能、与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加载药物、输送药物、释放药物、靶向病变部位或癌细胞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制约金纳米粒子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1)如何实现重现性、规模化、批量生产金纳米颗粒;2)其潜在的细胞毒性.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找到新的化学和物理方法使功能化金纳米粒子能有效、安全、稳定地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上.最后,预测了未来研究焦点,即实现金纳米粒子的临床应用性研究以及与之相关的金纳米材料和生物系统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按浓度与按单个细胞药物含量两种不同计算方法对甲基阿魏酸(methyl ferulic acid,MFA)抑制TGF-β1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α-SMA表达的影响,评价两种给药计算方法在细胞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体外培养HSC-LX2,MTT法测定MFA抑制HSC-LX2增殖的作用,由此确定MFA 1.25、2.5、5mg/L(其相应的单个细胞MFA含量为1.13×10-7、2.25×10-7和4.5×10-7 mg)3个浓度进行后续的实验;以两种不同的细胞数量接种到培养皿,分别以上述浓度和单个细胞MFA含量干预72h,采用RT-PCR检测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α-SMA蛋白含量。结果:在两种不同细胞数量情况下,以单个细胞MFA含量计算方法干预后,相同MFA含量组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趋势一致,且与MTT结果相吻合;而以浓度计算方法干预后,相同MFA浓度组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较大。结论:以单个细胞药物含量计算方法在MFA对HSC-LX2细胞体外药效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更稳定,更科学,实验可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Ang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本文采用血清法和血清饥饿法两种方法,外源添加不同浓度AngⅡ,利用MTT法检测3T3-L1增值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血清法和血清饥饿法中AngⅡ对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