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发生机制及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食道心房调搏测定心房参数 ,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服用胺碘酮 ,心房有效不应期 (ERPA)及心房相对不应期 (RRPA)用药前后变化。结果 :阵发房颤 36例 ,服用胺碘酮后显效 2 3例 ,有效 7例 ,显效 6例 ,显效组与有效组ERPA无显著差异P >0 .0 5 ,两组与无效组ERPA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RPA变化三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ERPA缩短是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基础 ,胺碘酮有效控制阵发性房颤作用机理之一是延长ERPA ,胺碘酮无明显缩短RRPA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小剂量胺碘酮在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64例具有由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发作均能在48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取双盲对比的观察。胺碘酮组:30例,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3d,第4d起改为200mg每日1次。维持180d。安慰剂组;34例,安慰剂(维生素C)200mg每日3次口服3d,第4d起改为200mg每日1次,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并复查T3、T4、胸片、肝肾功能。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6个月随访期内胺碘酮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26.7%(8/30),而安慰剂组为91.2%(31/34)(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对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胺碘酮150mg溶于5%葡萄糖20ml中,于1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首剂后15-20min未转复为窦性心律,再给予75-150mg静注,继之以0.5-3mg/min持续静脉滴注24h(24h总量少于1500mg)。结果:60例患者中有49例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率81.7%,心功能平均提高(1.6±0.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静脉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室速和室颤的疗效。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持续性室速和室颤的9例患者,在非同步电转复的同时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无效者10min后再重复一次,继之以0.5-1.5mg/min静点维持24-36h,同时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结果:9例病人在用药的24h内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全部得到控制,1例出现一过性窦缓,无1例死亡。结论:初步观察认为静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安全有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充血心力衰竭在不断探索中,我们通过对照观察胺碘酮治疗50例严重充血性心衰的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和分组 1995年1月-1997年6月住院心衰患者62例,年龄45-94岁,心功能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心功能Ⅱ—Ⅳ级且同时有心脏扩大或射血分数<0.35的病人做为观察对象。有甲状腺机能低下,严重并发症,瓣膜性心脏病、肥厚或梗阻性心肌病、心绞痛、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者除外。入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2例口服胺碘酮治疗,其余30例做为对照。  相似文献   

6.
评价抗氧化剂succinobucol(AGI-1067)与安慰剂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超声(IVUS)、血浆脂蛋白、心血管事件、腹泻及心电图QT-间期.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CI、CBM、CNKI、维普和万方,手工检索专业相关期刊,由两人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标准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9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斑块体积[OR-1.93,95%Cl(-5.36,1.50)]、HDL[OR-0.16,95%Cl(-0.21,-0.11)、LDL[OR0.29,95%Cl(0.02,0.56)]、死亡率[OR1.10,95%Cl(0.84,1.44)]、急性心肌梗死[OR0.84,95%Cl(0.67,1.06)]、腹泻[OR3.54,95%Cl(3.03,4.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对比,AGI-1067不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管腔体积(p>0.01)和延长QT间期(p>0.01)结论抗氧化剂AGI-1067预防PCI术后血管再狭窄,降低血浆脂蛋白,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安慰剂,尚缺乏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50例ASA Ⅰ~Ⅱ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格拉斯琼组(C组)纳洛酮组(N组)和格拉斯琼加纳洛酮组(GN组).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术毕行静脉镇痛,评估手术后48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4%,低于C组的32%和N组的30%(P<0.05).结论:5-HT3受体拮抗药与阿片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对预防术后镇痛中PONV的发生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两类药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胺碘酮及多巴胺所致静脉炎的分级,根据不同分级对症处理及护理.方法:操作前合理选择静脉,尽量避开下肢静脉,选择弹性好、粗直的静脉,穿刺部位无瘢痕、无硬结、皮肤完整.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如果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注射部位,及时给予对症处理.I、Ⅱ级给予硫酸镁湿敷,马铃薯片外敷.Ⅲ、Ⅳ级应用长效抗茵材料洁悠神,必要时行氦氖激光治疗疗效显著.结论: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多巴胺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临床试验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抑制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增加死亡率,而胺碘酮(Ⅲ类药物)可提高心肌缺血患者的生存率.心室中层肌细胞(M细胞)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用含胺碘硐或心律平的模拟缺血液灌流M细胞,了解在缺血情况下,两种药物分别对M细胞电生理有何影响.结果:(1)犬左心室M细胞的动作电位呈现出与心外膜层肌细胞相似的峰-谷-穹窿(spike and dome)形态;动作电位时程(APD)随基础起搏周长(BCL)延长而明显延长,即频率依赖性.(2)模拟缺血使M细胞的静息电位(RP)除极、动作电位幅值(APA)和Vmax减小、APD缩短,其APD的频率依赖性减弱或消失.(3)胺碘硐可延缓或减轻缺血引起的电生理变化.(4)心律平明显抑制M细胞的Vmax、APA,并随频率加快而作用增强.进一步加重了缺血引起的动作电位参数的改变,并可造成传导延缓或阻滞.结论:胺碘酮可减轻而心律平则加重缺血引起的M细胞的电生理改变.部分地解释了上述临床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质类固醇对导管消融术后心房颤动(AF)的影响。创新点:首个探讨皮质类固醇对导管消融术后AF影响的荟萃分析。方法:我们在Pub Med、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中搜索了描述皮质类固醇对预防导管消融后AF复发影响的文章,并提取了研究和患者的相关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风险比(RR)和95%置信区间(CI),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导管消融术围术期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与AF早期复发减少相关,但与晚期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气及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间隙定位上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空气及利多卡因两组各149例进行L2-3或L3-4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剖腹产、下肢或下腹部手术,采用玻璃注射器以阻力消失法来定位硬膜外间隙,分别观察两组的阻滞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空气组失败率高于利多卡因组(P<0.01),阻滞不全、误入血管、穿破硬膜利多卡因组与空气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行阻力消失法定位硬膜外间隙优于传统的空气法,阻滞效果更好,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腹腔镜(LDP)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ODP)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清除效果。创新点:本组病例的腹腔镜手术组采用endo-GIA缓慢压榨方法处理胰腺残端,并采用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获得了较低的术后胰漏发生率和良好的手术清除效果。方法:收集4年间实施胰体尾切除手术的胰腺导管腺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22例胰腺导管腺癌进行了LDP手术,76例病人进行了ODP手术。比较LDP和ODP组,两组在胰漏(P=0.62)、腹腔内脓肿(P=0.44)和术后出血(P=0.34)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LDP组和ODP组术中获取的淋巴结数量(11.2±4.6 vs.14.4±5.5,P=0.44)和淋巴结阳性病例数(36%vs.41%,P=0.71)无显著性差异。切缘阳性发生率(9%vs.13%,P=0.61)也无显著性差异。LDP组平均生存期(29.6±3.7)月,ODP组为(27.6±2.1)月,无显著性差异(P=0.35)。综上所述,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对早期的胰腺导管癌是安全有效的。采用endo-GIA缓慢压榨方法可以预防术后胰漏发生,腹腔镜下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腺切除有利于肿瘤清除。腹腔镜手术可以达到和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肿瘤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布托啡诺鼻喷剂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布托啡诺鼻喷剂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患者。布托啡诺组用2mg布托啡诺喷鼻;对照组用安慰剂喷鼻。结果:在给药后15、30、60、180min,布托啡诺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布托啡诺组在术后使用哌替啶的例数(1/27)明显低于对照组(17/27),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托啡诺鼻喷剂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乙胺碘呋酮(胺碘酮)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抗心律失常药,现将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共选择患者58例,其中冠心病并心律失常32例;心肌炎并心律失常19例;风心病并心律失常4例;肺心病兼冠心病并心律失常3例。年龄:60岁以上12例,40~60岁33例,20~40岁10例,15~20岁3例。心律失常类型:室性早搏25例,结性早搏5例,房性早搏8例,心房纤颤2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康脑液方剂干预下观察皮质区内源性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1.5h再灌注1~14d后,脑皮质区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药物干预组、模型组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第7天达高峰,第14天下降。结论:药物干预后脑缺血再灌注脑皮质区SCF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点与模型组具备相同的表达规律,两组SCF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丹瓜方对转基因糖尿病小鼠心脏组织的影响。32只ApoE-/-小鼠数字随机等分为模型组、丹瓜方组、联合用药组(丹瓜方+吡格列酮)、吡格列酮组。喂以普通饲料,各组分别给药12周。小鼠处死,取心脏、匀浆,免疫组化测心脏血清反应因子(SRF)含量;解剖冠状动脉,光镜观察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与丹瓜方组SRF阳性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学观察,丹瓜方组与联合用药组冠状动脉内膜大部分无增厚。结果表明:丹瓜方对糖尿病小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家兔冠状动脉阻断的缺血/复灌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黄芪预处理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复灌后的梗死面积和血浆中LDH、CK含量,促进左室收缩压(LVSP)、最大左室收缩速率( dP/dtmax)和最大左室舒张速率(-dP/dtmax)的恢复。结论:黄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与度冷丁混合施行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不同手术病人 5 0例 ,行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 ,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PCEA ,设定单次药量 5ml/次 ,锁定时间 6 0min ,镇痛液为 0 .5 %利多卡因 10 0ml+度冷丁 10 0mg +麻黄素 5 0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 (VAS法 )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全组病人均达到良好手术后镇痛效果 ,VAS评分 0~ 1分占 96 % ,2~ 3分占 4 % ,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 2 % ,无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结论 :0 .5 %利多卡因和度冷丁混合应用于PCEA ,可取得良好临床镇痛效果 ,用药量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及应用拉米夫定 /安慰剂治疗慢性乙肝的安全性 ,评估拉米夫定治疗 4 0~ 5 2周的疗效。方法 :比较连续 12周服用拉米夫定 10 0mg和安慰剂用于治疗血清HBVDNA阳性的中国慢性乙肝感染病人的疗效。对 4 0例慢性乙肝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 :双盲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水平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开放治疗期间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但两组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拉米夫定是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口服抗病毒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家兔冠状动脉阻断的缺血/复灌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川芎嗪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复灌后的梗死面积和血浆中LDH、CK及AST含量,促进左室收缩压(LVSP)、最大左室收缩速率( dP/dtmax)和最大左室舒张速率(-dP/dtmax)的恢复.结论:川芎嗪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