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姚利娟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12)
课堂例题教学是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最大平台.那么,如何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的效果呢?从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反思回顾两个方面诠释了教学要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机地生成;从教师潜心钻研例题入手,对例题的通性、通法进行探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探究例题的潜能,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刘晓东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6):38-40
一道优秀的高考试题,不在于华丽的包装和高超的技巧,而往往是题在书外,根在书中,解题能力提升在探究中.作为高考压轴题不仅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更具有较强的导向性.2011年全国普通高考浙江卷数学理科第22题,题面简洁明快,但内涵却极为丰富,不但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对高考复习更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充分利用高考试题资源,不仅对备考大有裨益,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晓东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2,(12)
一道优秀的高考试题,不在于华丽的包装和高超的技巧,而往往是题在书外,根在书中,解题能力提升在探究中.作为高考压轴题不仅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更具有较强的导向性.2011年全国普通高考浙江卷数学理科第22题,题面简洁明快,但内涵却极为丰富,不但有很好的选拔功能,对高考复习更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充分利用高考试题资源,不仅对备考大有裨益,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5.
俞新龙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1):95-96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如何通过解题教学让学生获得解题能力的提高呢?从反思解题案例入手,从3个方面谈了对解题教学的思考,解法的来龙去脉,问题的通法,对错解的辨析.阐述了教师通过反思解题教学过程,可以取得解题教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7.
康迎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27):72-73
试题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载体,探究试题的求解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试题所蕴含的解题方法通常会具有一定通性,掌握好这种通性通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8.
9.
高考试题在教学中的运用绝不是教师劳作后的填鸭,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究后对解题方法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铁龙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5):128-129
挖掘高考试题的解题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概况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王芳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27):55-56
在数学解题中,要充分挖掘已知条件的本质内涵,寻求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通过反思归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题目(2010年四川省高考理科卷第22题)设f(x)=(1+ax)/(1-ax)(a>0且a≠1),g(x)是f(x)的反函数.(1)设关于x的方程loga t/((x2-1)(7-x))=g(x)在区间[2,6]上有实数解,求t的取值范围;(2)当a=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证明:sum from k=2 to n g(k)>(2-n-n2)/(2n(n+1))1/2.(3)当0相似文献
14.
15.
2020年全国数学新高考Ⅰ卷第17题出现了以三角为载体的结构不良问题,该题为新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新题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章围绕如何选择、如何解决、如何优化这3条主线,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总结提升结构不良问题的一般处理办法,选取课堂中的3个主要片段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题目 设实数x,y满足4x^2-5xy+4y^2=4,设S=x^2+y^2,则1/Smax+1/Smin=_______.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第 8题 :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 ,其装置如图 1所示 .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 ,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 ,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 ,当光垂直入射后 ,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 2所示 .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 :( 1 )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 ;( 2 )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 .现若在图 1中抽去一张纸片 ,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膜后 ,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A)变疏 . (B)变密 . (C)不变 . (D)消失 .图 1 … 相似文献
18.
林晓挺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2,(10):15-17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程卷理科第16题是:数列{an}满足an+1+(-1)nan=2n-1,则{an}的前60项和为<sub><sub><sub>.粗粗一看此题,似曾相识,对于递推数列问题,我们平时总结了不少,好象是aa+1=an+d(n)或是an+1+an=f(n)型问题,运用叠加法,即可解决.仔细一看,发现多了(-1)n,于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怎么解?下面是笔者对此题解法进行探究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桂廷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5):105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所以我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本文就一道数学高考模拟试题总结出来的其中几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见方法,让同学们在具体的实例中去体会、去感悟如何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所需要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题目(2008年全国卷Ⅱ理科第21题)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AB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两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