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知识性定势、技能性定势、策略性定势三种,具有概括性、稳定性、流畅性、迁移性等四个特性,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作用即为这四个特性的表现.在解题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举措.  相似文献   

2.
高中男女生数学解题思维定势的特点与差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同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过程中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势,这些思维定势的总体特点是:以技能性定势,知识性定势为主,以策略性定势为辅,具有显著的迁移性,女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定势中知识性定势,技能性定势成分相对多于男生,而策略性定势成分则少于男生,在数学教学中,应“精加工”陈述性知识,注重变式训练,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徐李叶 《现代教学》2010,(11):62-62
数学解题思维定势是指解题者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定向预备状态。解数学问题的实质决定了解题过程,这也是思维定势不断作用的过程。因此,数学解题思维定势广泛存在于学生的解题中。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采用某种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惯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主动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某种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数学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消解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是学生数学解题的主要障碍之一。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心理规律为依据,通过正确引导,克服思维定势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要求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善于转换思维角度,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分析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换位思考对优化人的思维素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拓展解题途径、克服定势思维的负面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笔者在不等式教学中遇到的用换位思考简化解题过程的实例,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元认知调查问卷和自制的数学思维定势情况问卷对甘肃省某中学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112名学生进行检测,调查结果表明:(1)通过方差分析得出高中生在不同的数学题型中其思维定势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通过描述统计得出高中生解题过程中数学元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发展水平不平衡.(3)通过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四类题中思维定势不存在显著差异.(4)通过回归分析显示出在不同的题型中元认知对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玻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习题教学是数学工作者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与主要内容.在习题解决过程中思维定势的负效应会抑制解题思路,妨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构建网络体系、加强变式训练、培养求异思维和注重解后反思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的正效应,注意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校正.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思维定势的形成过程和对数学学习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说明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双重作用.对有效地控制思维定势形成正迁移和克服、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减少解题的方向性错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5):72-7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呢?第一、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第二,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第三,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第四,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数学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来阐述数学教学的总目标,这其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开放知识经验,摆脱思维定势;开放操作空间,提高动手能力;开放问题信息,利用转化策略;开放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这几个方面来促进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何先万 《湖南教育》2002,(15):26-26
思维转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据一定的模式。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出题目的内涵,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追忆以往接触过的模式,研究出不同模式解题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吻合时,它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它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囿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13.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2):86-86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文从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对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是思维的定向预备阶段.人们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认识结构都是产生思维定势的主要源泉.思维定势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能产生正向的迁移作用,也会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对思维定势的客观认识与科学研究能够对数学教学的完善产生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对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可能会产生错误的思维导向,妨碍对新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高一、高二课程较紧,复习的时间少,课改后数学知识又分为不同的模块,数学知识较为分散,这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产生的解题错误有许多。在教学中可通过比较正解与错解,帮助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走出来,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思维定势就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固体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时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使解题陷人误区,不得求解或得出错误结论,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树立创新意思,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会求出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18.
思维定势是影响应用题审题的主要因素.学生因受其影响导致审题思路错误.解题受阻。故在应用题教学时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排除思维定势的干扰.提高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定势思维在解题中有其积极的和消极的作用。本文指出 ,在教学中可有目的地设计例题 ,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等 ,以克服定势思维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引导学生重视数学思想,掌握思维方法、善用关键数式,推敲解题策略、善编善变,促进灵活多变、善于换位思考,突破思维定势等有效策略,使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推敲解题策略、解题灵活多变、突破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开发数学睿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