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图书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成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2.
钱宇 《教育信息化》2004,(10):52-5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实现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推行全新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就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原因分析首先,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课程的安排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并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发展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时期。在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这必然与学校课程及其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和有限性产生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势必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动力。新时代人才素质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1.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课程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未来的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任何一门课程整合都不是指单纯地将技术与课程拼凑在一起,它需要对承载信息的技术的优缺点、课程目标、课程和教学设计、整合的教学过程等因素作充分的考察,将课程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各自优势,以产生聚合效应的一个过程。一句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理解学生的行为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是实现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以及现代学生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已大范围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学校已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接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和教学环境,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科分割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以及学校和企业培养相脱节的问题,需要设置一位“总管师傅”,总体掌握学生的评价信息,总体引导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信息化整合学科课程,探究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中学校开设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在课程活动的开展中,研究性学习可以逐步培养高中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借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为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打开新思路;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会创新学习方法的基本途径是课程教学,课堂是渠道。然而,新近有关调查结果表明,[1][2]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我国学校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仍不够,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方面还有相当距离,只有不足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想象、记忆、思维等方法”。为此,我们必须立足于课程与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提高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学习情感、发展创新精神和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论和现实需要,我们提出“中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段高教自学考试开设的一门必考课程。该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是让学习者熟悉并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并能运用有关理论与技术,分析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本专业所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生理心理学》、《心理学史》相比,《学校心理学》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对广大自考学员来说,只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并且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遵循科学的复习、应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加强,是信息时代中教育公平的体现。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要以"知识沟"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这四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技工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在电工学课程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信息素养是当代人适应社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引领高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逐渐提高信息素养,满足高中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从主动获取信息意识、分析问题的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及自我认识的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发珍 《甘肃教育》2007,(12X):14-14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它以建构主义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创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并运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实现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推行全新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好教学设计。下面就几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现在,高职院校都已经安排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等信息课程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的培养。但是,还有很多高职的学生,不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和使用信息,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在信息教育上的不成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有些学校及学生个人对信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有些学校对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待商榷。就这两方面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信息素养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管理层的重视程度、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学校的信息环境以及学校课程的设置等等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揭示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教育产业在发展信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必须从教会学生学习,拓宽课程设置范围,扩大学校与产业部门的合作几个方面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产业适应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为信息经济的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并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课程是职高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为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本文从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协作学习、转变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计算机课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