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011年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材]人教版第十册4课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逐步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 ,而转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鉴赏为主。已在全国推广的新高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致力于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以老师讲解分析为主 ,学生接受的是老师感悟后转述过来的“第二文本” ,学生没有真正进入阅读状态 ,也就很难说感悟了“第一文本”之旨。阅读教学中 ,学生是真正的审美主体 ,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对作品有所感悟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成了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本文拟从审美心理与思维活动结合的角度对语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反观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对美文的肆意糟蹋现象比比皆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我们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美文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欣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刘华 《语文天地》2014,(5):17-18
2011年《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文言文阅读与所有经典文本的阅读一样,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等,接受文本中蕴涵着的美好情感的熏陶,获得文本中先人智慧的启迪,享受个性化阅读带来的审美愉悦"。与此同时,教师要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理念是课改的进步,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阅读"过分自主"、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感悟流于肤浅。阅读教学需要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个体在阅读中能够潜心会文,对阅读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即能对文本加以个性化的、合理的理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欣赏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设计以"读、悟、内化"为线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魅力,通过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促使每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自行建构文本意义,促使学生对课文获得自我感悟和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1.
前言我们有解决传统语文教学耗能、费时、低效流弊的良好方法吗?一万五千多字内容的阅读教学任务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吗?我尝试的“自主感悟,交流提高”的阅读教改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所谓“自主感悟,交流提高”就是还原学生一个阅读文本的主体地位,把阅读任务变成休闲欣赏延伸于课外;课内,发挥教师的导路作用,精心设问,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充分交流,使师生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广化、深化和优化,从而达到真正提供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原动力之目的。课前阅读感悟布置课前任务:阅读欣赏《语文》和《…  相似文献   

12.
初次阅读《花未眠》不禁为文中精美与凝练的语言、精粹而灵活的结构、坦诚与多维的情感及作者深刻而隽永的感悟所折服。在作者不紧不慢的、看似闲散的语言中,处处迸射着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作者的睿智,充溢着审美的情思。首次执教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我先阅读了有关此文的分析与解说,再结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与教学实际,决定尝试着将本文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典型文本,引导学生自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突破口,从美学的角度指导他们进入文本,解读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对美、对人生的感悟。根据本文的线型结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预习,要…  相似文献   

13.
阅读期待指阅读主体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思想水平、审美能力)和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标、阅读疑问、阅读胃口)。由于经历、背景、个性心理差异、阅读能力等不同,学生面对同一文本的“阅读期待”千差万别。而事实上,文本阅读中的“期待”具有事先预想的观念性,又有对文本意蕴的依附性。它是体验的引线,探究的前奏。同一个人,在阅读文本的不同阶段,由于理解和感悟的变化加深,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更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阅读教学同时又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漫步,或驻足欣赏,或仔细玩味,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知道文本讲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和结构,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感受美、欣赏美,体会作者情感,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感悟,拥有自主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能力.对于视障学生来说,要真正地会阅读,想象法的运用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对话式教学”是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欣赏、理解、感悟、评价等阅读能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思想实际、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恰当地运用多种形式的对话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顺应、疑问、同化、反思、共鸣,让对话呈现出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的状态,从而体现出阅读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其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翻开课本,不少选文不仅语言美,而且形象鲜活,情感丰富,常常包蕴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念:语文阅读应该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使阅读过程成为一次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的到来,以人为本的人的意识的觉醒,在审美过程中,人们突破形而上的先入为主的审美模式,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研究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注意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的多义性的阐释。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突破形而上的先入为主的审美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达到一种高级的交流形式,就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行平等对话的审美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象林 《考试周刊》2013,(89):39-40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抓课堂生成,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熏陶.阅读欲望得到充分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