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移动商务未来前景广阔移动商务,即通过连接公共和专用网络,使用移动终端来实现各种活动,包括经营、管理、交易和娱乐等等。伴随着整个通信行业业务创新步伐的加快,一直为人们所热切期盼的移动商务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权威机构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为78.2亿元.但仍尚处萌芽期,移动商务还远未普及。到2008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7%。据计世资讯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为移动商务提供了良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移动商务环境下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与服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商务的信息特征与用户需求,构建了多技术融合的移动商务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机制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使海量信息资源为移动商务信息服务所用,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发展,面向服务工程的移动商务也将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移动商务服务的特点和服务工程的方法体系,阐述了SOA思想体系构建移动商务服务系统的情况,并利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移动商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先进的移动终端、完善的无线通信协议及丰富的Internet信息上的新型商务交易方式,促进了商务活动的快速发展。通过阐述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总结移动环境下的客户需求的特性,针对移动商务环境下的的客户关系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5月21日,《2013户外移动数字媒体发展趋势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该蓝皮书由国家广告研究院联合中国商务广告协会OOH传播研究院、CTR市场研究公司以及艾瑞咨询集团共同发布。该蓝皮书研究了在国内城市化建设以及移动终端发展的大环境下户外移动数字媒体的发展机会和趋势方向,是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综合研究报告文献。《2013户外移动数字媒体发展趋势蓝皮书》主要围绕  相似文献   

6.
绿色商务观念不仅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适应全球绿色消费意识兴起的一种崭新的电子商务营销新思维。绿色商务和绿色营销观念不仅要求重视电子商务、移动商务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而且从这种生态思考中,我们会发现和获得巨大的新商机。一直以来,IT业的发展被寄予了带领人类走向未来的希望。但是,近年来人们认识到:IT产业在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并极大地促进了其他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这一点,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肖爽  吴楣 《报刊之友》2012,(12):111-113
移动技术显著改变了商业环境,本文分析了移动商务环境下的客户信任,对基于扩展的TAM的移动商务客户采纳和基于整合模型的移动商务客户采纳以及客户保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卢迪 《报刊之友》2014,(2):99-100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互相融合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服务是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竞争最激烈、技术革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我国已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网络、终端、应用产品三方面来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为未成年人应用服务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当前,针对少年儿童的移动互联网建设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肯定和积极支持。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是一项事业,需要政府、社团组织以及移动互联网业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应用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联想的电子商务:从实践到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这个词正在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词语 ,《时代》周刊在挑选去年全球风云人物时 ,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目光唯一地投向了电子商务领域 ,电子商务无疑是未来商务乃至商业和企业发展的潮流。但无论是传统的商务体系 ,还是利用先进计算和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体系 ,其核心内容都是“商务”。但电子商务出现的意义 ,在于将商务电子化发展到电子商务化 ,也就是说电子商务不仅只是在商务实现的手段上有别于传统的模式 ,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用虚拟的数字世界模拟现实的商务运作 ,从而提高商务实现的效率 ,降低商务实现的成本 ,强化商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将CNKI作为数据源,以“移动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为主题,检索并获取2000年-2011年以来移动商务研究的文献信息,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勾画移动商务研究主题演化图谱,以期对我国移动商务研究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移动商务研究可以划分为4个时间区域:2000年-2003年(关注基础技术与早期应用)、2004年-2005年(关注移动增值业务与安全)、2006年-2008年(关注企业和各类应用)、2009年-2011年(关注3G、移动支付、价值链等主题);②在移动商务的前沿研究方面,智能手机是值得关注的领域;③网络与协议、买方、卖方、应用,是12年来移动电子商务研究一直关注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1.
移动商务用户采纳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32篇相关研究文献中的数据,采用荟萃分析方法研究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易用性、感知的乐趣、感知的移动性、个人创新、信任、主观规范、感知的成本等因素对用户使用移动商务的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知的有用性、感知的乐趣、信任、移动性和个人创新对用户采纳移动商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的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的易用性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移动商务是移动技术+商务”是当前一种比较普遍、又令人十分迷惑的说法。这种说法诈听起来,几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品,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完全甚或是一种低俗化的移动商务观。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移动商务电子商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商业行为,而通过无线互联网进行的商业行为则称之为移动商务(MobileCommerce)。美国ForresterResearch将移动商务定义为:“利用移动手持式移动通讯设备,并经常连接到高速的互联网上以进行通讯、互动及交易等活动的行为。”简单地说,移动商务最大的特点在于“移动性”,消费者可随时上网做商业交易活动,不受地理限制。手持式设备轻薄短小,携带方便,且可经过电信网络或GPS得知使用者所在位置,提供相关服务,因此非常方便。例如可寻找附近的餐厅、地图、停车场等。此外,移动商务还可…  相似文献   

14.
抓住移动商务的机会,“让所有的服务移动起来”,这是所有对移动商务充满憧憬的企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也改变了每个人的生存方式。移动商务是以丰富多彩的Internet接入为表现形式,以实际有效的企业解决方案、内容、服务为基础,解决实际商务问题,使Internet体验更加完美。2001年服务供应商推出了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例如即时信息、工程设计、分配、物流、医疗保健、销售自动化、市场营销/CRM、任意位置的电子邮件、基于位置的宣传等等,其中面向消费者的金融和娱乐应用处于最醒目的地位。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范围包罗万象,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在线交易、…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诚信体系框架,包括以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产品提供商、移动门户提供商、移动用户为主体构成的核心层诚信;以平台软件提供商、移动终端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支付支持商为主体构成的中间层诚信;以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所处的外部诚信环境而构成的基础层诚信。并探讨诚信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层次关系、作用关系和价值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时代,移动商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呈现广泛普及的趋势。本文对移动商务应用模式作出探讨,同时指出当前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风险评价对了解消费者个人隐私披露行为、提高平台和商家对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结合移动商务特点,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运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商务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披露的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淘宝APP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消费者自身脆弱风险相对于其他指标风险性最大,移动终端脆弱风险权重分值最低;同时消费者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所占权重最大,说明提高消费者自身的隐私安全意识是保护消费者隐私信息安全最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新的媒体环境下必然会出现新的传播方式与相应的传播创意,3G技术的发展为广告的传播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它不仅影响着商业的营销策略,也为公益宣传拓展了思路。公益信息在国内移动网络终端用户中的传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益信息传播的几种主要的能够凸显移动终端优势的传播形式,以及移动网络终端的公益信息传播特点和优势。笔者提出了移动网络终端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几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电子出版》2004,(4):13-14
商用喷墨打印机与家用喷墨打印机相比,因使用环境不同而具有更多的商务应用特性,高性价比、低使用成本、高负荷、高稳定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特点使它在商用领域拥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