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星 《学语文》2005,(1):36-36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连用 ,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上》 :“(孔子)曰 :‘吾闻之 ,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 ,东西南北之人也 ,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 ,崇四尺。”郑玄注 :“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由此可知 ,孔子说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 ,”意即自己是个周游列国 ,行踪不定的人。据笔者所知 ,最早将“东西南北”这一固定结构短语用于诗中的是南朝宋的诗人鲍照 ,其《拟行路难》之四开头四句云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四句诗的意思是 :往平地上倒一桶水 ,水朝东西南北四处流。人生道路就像水流一样不…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的“东阁”“西阁”,教材、教参中均将其理解为东西两个房间,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意义比较实在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与名词构成表处所的短语时,历来可以放在名词的前面。《尚书》“伊兹东夏”,“东夏”即中国之东部(按,“夏”即中国);《列子》“北山愚公”说的是山北面的愚公;战国地名“西河”就在黄河西岸;今天所谓“西欧、北  相似文献   

3.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碣石,究竟在哪里?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观沧海》注碣石为:“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北。207年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山。”主这种说法的有两种意见:一是明《一统志》说,“碣石山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离海三十里;二是郭造卿说,“今昌黎北十里有仙人台,即碣石顶也”,并描述“碣石顶”,  相似文献   

4.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5.
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及注释 ,完成 1— 3题。独坐敬亭山 ①   李 白众鸟高飞尽② ,孤云独去闲 ③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注释】①敬亭山 :又名昭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北。②飞尽 :飞光了。③独去闲 :独自去偷闲。1 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在于一个   字 ,但却从   字写起。点出似乎“山”和“我”在彼此依托 ,相随作伴。2 解说诗中一二句“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的含义。答 :                                    3 解说诗中三、四句“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的含义。答 :    …  相似文献   

6.
人们都十分重视古代汉语词的活用的现象,这固然是必要的;然而,我们也决不能忽视古汉语短语活用这一事实。现分类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名词短语的活用。例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赤壁之战》)这里,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水陆”活用作表处所的状语,意为“从水路和陆路”。例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这里,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潭西南”活用作表处所的状语,意为“向潭的西南方”。例③其岸势犬牙差互。(同上)这里,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犬牙”活用作表状态的状语,意为“象犬牙那样”。例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这里,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败絮”活用作动词短语,意为“象烂棉絮”。第二,动词短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四大方位各指一方.如“东、西、南、北各设一岗哨”,这里是具体方位。当它们结合一起,构成一条成语使用,则相当于一个词,其意义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东西南北”也指方位,却是概括指各地。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也用来泛指方向。  相似文献   

8.
《伐檀》诗是《魏风》七篇中的第六篇,由魏地采集而来。据前人考证,魏地最早是在今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东起阳城,西至永济,南枕河,北涉汾的一片地方。黄河由晋、陕边界南流至此东折,成曲尺形。当时魏地的都会在今解州和芮城之间。西周初年,封同姓诸侯至魏。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661年)灭耿、霍、魏,以魏地封毕万为大夫。有人认为《魏风》都是公元前661年以前的诗,是不可信的。就诗的作风和思想发展来看,朱熹((诗经集传》所说:“疑皆为晋而作”是可信的。《伐檀》诗就是春秋中末叶的  相似文献   

9.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于这一天扫墓祭祖。历代文人多以“清明”入诗,抒发感怀。本文拟从众多的《清明》诗中撷取四首,浅析各自所抒之情。  相似文献   

10.
在 谈到 方 位 时 ,中 国 人的 习 惯 是 先说 横 的 方 向— — —“ 东 西 ”,再 说 纵 的 方 向— —“ 南 北 ”。 例 如 :“ 这 个 城 —东 西 三 里 ,南 北 五 里 。 ”当 我 们 说 到“ 四 面 八 方 ”中 的“ 四 面 ”时 ,说 方 位 的 顺 序 也 总 是 说“ 东 西 南 北 ”,而 不说“ 北 南西 东 ”。 涉 及到 这 四 个 方位 中 的 两 个方 位 连 说时, 也 按 这 一 顺 序 。 例 如 :“ 大 江 南 北 ”、“ 一 桥 飞 架 南北”。 若说“ 北南 ”,就 不合 汉 语的 习惯 。 但 西 方 人 似 乎 总…  相似文献   

11.
洪秀全的《十全大吉诗》,即《天父上帝言题皇诏》,是太平天国“旨准颁行诏书总目”中的第一部印书。单独以一篇诗作为诏书颁行,而且列在总目之首,这说明该诗必然含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诗的语言特异,含义隐晦,迄今这篇太平天国重要文献,还一直研究得很少。本文试拟就其含义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为便于了解,兹将原诗转录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第一节的内容。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初上进行教学的。能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参与、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江南》古辞是一首乐府相和曲,其辞云: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历来对于此诗有各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通过写景状物歌泳嬉游乐趣的诗。如:郭茂信《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会碰见一些名词性短语。比如:“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句中的“郁孤台”是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西南,又名望阙台。这一名词性短语不难理解,读者都能一望而知。但是,在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往往较多地使用名词性短语的简化式,这就给阅读和理解增添了不少难度。比如:“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宋·苏轼《游金山寺》)这句中的“中泠”是古泉名,在金山西北处。诗人在这里没有完整地写明是中泠泉,而仅用了“中泠”。如果没有注释,一般读者就会颇费思量。这种把名词性短语中的中心词简化和免用,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姑且称之为“名词性短语的简化式”。  相似文献   

15.
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古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0 3年 2期上 )一文 ,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 ,可谓慧眼。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 ,观点颇可商榷 ,论据或有不当。古汉语中 ,方位词东西南北经常与“面”“乡”(后来写作“向”)组合 ,义为“面对某方向” ,此乃常识。我们系统翻检了《左传》《国语》《韩非子》《周礼》《仪礼》《礼记》《史记》 ,统计了方位词出现的次数及组合分布。例如《左传》中“南”出现 139次 ,“北”12 3次 ,“东”15 7次 ,…  相似文献   

16.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17.
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指出:“汉代至清代的经籍注疏中”存在的争议,大都“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对《诗·周南·关雎》语言所指对象进行文化思考,具体地说,就是对诗中的“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句群和篇章)进行文化内容的探索”。《关雎》诗的语言所  相似文献   

18.
藏头诗拾趣     
藏头诗是有意在每句诗的开头嵌上一个必要的字,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可组成一句意思完整明白的短语。孤立地看每句诗,不易发觉,一经点破,恍然大悟,使人感到妙趣横生。民间留传着不少杰作。戏曲《望江亭》里,谭记儿当着白士中吟了一首诗:“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奴当归卖酒家。”横头四  相似文献   

19.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何路政先生《东西南北与占诗文教学》(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2期上)一文,指出“东西南北”表示方位并“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汉民族传统文学的气息”,可谓慧眼。但把方位词的礼仪色彩归纳为“东尊西卑”和“南尊北卑”,观点颇可商榷,论据或有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