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错斩崔宁》、《错认尸》、《错勘赃》为例,对宋元话本中的"错"予以解读。"错"是宋元时期的市民男女之间关系及其欲望的一种曲折表现,反映了宋元社会意识中对人"欲"的特殊理解,它具体表现为对欲望本身及其对象的恐惧和防范,反映了封建传统道德对新兴市民欲望的约束与消解。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要是针对明朝中期"不知而妄行"与"空想而不行"两种不良倾向,以及当时道德实践中先知后行、知而不行的弊病而提出的,其用意在于强调道德的实践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有两点:一是人人心存善念,即澄清道德意念与纯化道德动机。二是人人践行善行,即以道德认知引导道德实践和以道德实践扩充"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3.
儒家忠恕的核心含义为"尽己而推己",其关键是一"推"字。就其深层意涵而言,忠恕不仅是一种"尽己而推"的道德思维,而且也是一种"因忠而恕"的道德信仰。同时,忠恕更体现为一种宽容的道德态度、推己及人以爱人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如此阐释,不仅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儒家忠恕的深刻涵义,而且对于理解忠恕之于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资源性支持作用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描述海南毛感杞黎的恐惧情感,力图达成两个目的:第一,以情感分析为工具,认为情感不能被"身心"两分,它既是自然发生的生物现象,也是对社会结构反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第二,描述海南毛感杞黎的日常生活,他们用一种反映他们的价值、他们的奋斗和适应高山生态环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的社会功能。毛感黎族在恐惧的展演过程中实现了当地的社会控制,具体表现在人们对祖先鬼、禁术和异常人的感受及如何把当地人从这些恐惧中解救出来;对恐惧的化解主要是设置了一种社会规范。通过恐惧情感的表达及化解,人们进一步维持和重构了当地理想的社区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基督教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他的理论基础有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论和人格至上论。其中,人格至上论展现了价值导向,实用主义和相对主义表征了思考方法,以道德选择为主题的道德行为主义是行为方式,反先验原则的经验主义伦理学是理论目标。概括说来,就是在"爱"的指导下,依据道德境遇的具体情况理性地做出道德行为。它是现代人摆脱道德盲从和恐惧的有力武器,虽然在实践上还面临一些局限,在论证上尚有问题,但必会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与教育有关的谚语和俗语是反映乡村社会关于儿童教育的"理".家长和教师对这些"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信仰.这些"理"倾向于支持亲师的权威和惩罚学生,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笼罩着恐惧气氛.免于恐惧的教育是儿童幸福生活的起点,而合道德性与合法的教育是儿童免于恐惧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术道德是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意识、规范和实践"的三维构成体。针对新时期研究生以造假为实质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需要实施以求真为实质、以"四个学术"即"纯洁学术目标、追求学术创新、恪守学术规定、永葆学术尊严"为主要内容的学术道德建设,并通过符合道德本质要求的"三维路径",从而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8.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这一基本的价值为支撑,围绕着"尊重"二字做文章.在这12年中,我们体验尊重、感受尊重.对于"尊重"的定位,我们经历了尊重是基础道德的突破口,尊重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尊重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几个阶段,现在,我们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其实质是一种社会道德失范现象,根据道德在其中充当的作用网络暴力可分为"道德审判型"、"道德绑架型"、"纯粹情绪型"三种基本类型。目前对网络暴力事件中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与解决主要从社会与网络制度的规范以及公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但仔细辨析就能发现,这些原因与方法并不能解释"伪"道德主体这一现象。尝试解释这一现象,对于伦理学尤其是美德伦理学来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就是人们以"道德"为载体内容,以影响人们的道德意识、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为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小学进行道德教育能增强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规范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能继承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文化传统;能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然而,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着"无计可施"、"5+2<5"、现实目标片面等问题。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突破口主要在于:在学校内部不断提升"自我"而缓解"无计可施"问题的同时,通过"政府为主导,全民皆参与"式的外在力量的调控,建构一种"家、校、社会"三者联动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体验哲学和原型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对英汉"恐惧"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首先提出英汉"恐惧"这一情感概念是在人类相同的或不同的认知体验之上演变而来,具有相同和不同的认知原型。然后对其进行了认知解读,得出:英汉情感概念"恐惧"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荣誉感和羞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保证个体道德心灵安宁和社会关系和谐的两个重要道德卫士。荣誉感是指主体对自己的业绩、贡献、品德与德性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体验。羞耻感常与内疚交替使用。霍夫曼把内疚看成是个体危害了别人的行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而产生良心上的反省,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韦纳把羞耻描述为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羞耻和内疚都是一种复合情绪,根据分化情绪理论,它们均包含害怕、厌恶、痛苦、恐惧、兴趣等成分。  相似文献   

13.
近百年来,乐山农村社区居民解决道德纠纷的文化基础主要有三种:一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二是以“仁”为核心的传统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三是以价值规律为核心的商业道德文化。近三十年,这三种道德文化的碰撞加剧,它们相互排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和而不同。从发展趋势看,伴随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种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主体的,以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为基础的,商业道德文化为补充的新道德文化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从情绪这一心理要素来探讨道德心理及其发展的心理学家主要有弗洛伊德、斯金纳和霍夫曼。焦虑、内疚、良心是弗洛伊德解释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词;斯金纳运用不良行为和惩罚、恐惧与焦虑的联结来解释儿童道德发展过程;霍夫曼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强调移情在道德发展中起着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勇"作为德性的一种道德力量,是人的一种卓越质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勇"的主要特征有不惧、审慎指导下的果敢、适度中道的原则,并且勇敢是其他美德得以运行的条件。在现代社会弘扬和发展"勇德"有着深刻的道德意义,培养"勇德"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7,(1):92-97
在新一轮文学与道德关系的论争中,直接指涉的是文学与社会道德是否对接。"纯文学"观点坚持文学不需要承担道德建设责任,暴露出在审美认知上的心理误区和心理恐惧惯性。要真正地认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就要克服纯文学的心理障碍和认知误区,回到淡然、真实的心境。特定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学对政治的疏离、文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张关系,留存在"纯文学"作家的心底,使"纯文学"对道德建设报以简单地回避。回到淡然心境,正确审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担当起文学的责任,这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理性心境。  相似文献   

17.
道德内化之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化、修养为主要路径的中国式道德内化方式和以理性引导、宗教信仰和法的规约为主要路径的西方式道德内化路径都是以各自的人性假设为理论前提的.但随着对人的认识的日益深刻,历史上的道德内化路径在今天只具有借鉴意义.根据人的心理规律和人性结构,由"强制认同"到理性认同再到情感认同的循序渐进的道德内化路径才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而班级则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9.
"面对历史与我们自己"是为美国中学生提供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案.课程以20世纪人类历史上种族大屠杀事件为主要内容,将历史教学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课程的独特教学方法,使学生将历史研究与个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选择相联系,批判性地反思自我与他人的关紊,增强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和公民意识,促进人际关系和团体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国内交流恐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下一步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CNKI)上的58条"交流恐惧"和"面众恐惧"文章题录进行分析.结果:交流恐惧研究总量严重不足;对研究生、高职生、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以及职业人群等交流恐惧的研究鲜见;现状研究、相关研究和对策研究居多;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极为欠缺;核心作者梯队尚未形成;交流恐惧受资助力度严重不足;研究力量主要是高等学校.结论:国内交流恐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